“道德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全国影响广泛,曾入选教育部课程改革典型案例库,实践成果被评为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被教育部作为154项优秀教学成果之一向全国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德课堂:理论研究与行动策略》一书可为基础教育研究者提供独特、鲜活的研究范本,为教育行政管理者提供推进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参照,为中小学校长、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质量改进的理念引领、路径指引和案例借鉴。

BOO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德课堂:理论研究与行动策略》

田保华 著

978-7-5760-4655-7

78.0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郑州市应用价值引领和行动推进两大策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20年区域实践为背景,梳理了道德课堂理论的缘起、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呈现了道德课堂的学校实践样态和成果成效,回答了道德课堂研究与实践的未来方向,系统反映了郑州市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理论突破和范式创新。本书梳理了道德课堂研究的缘起、过程和主要成果,呈现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勾勒了道德课堂研究的未来方向,体现了郑州教育人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入思考和不懈追求。

作者简介

田保华,副研究员,郑州市教育局原副局长,曾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督学、第三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从一线教师到主管全市基础教育业务工作的副局长,从教近40年。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潜心于区域课程改革实践研究,成为郑州市“道德课堂”理念的创立者和推动者,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基础教育课程》《中国德育》《基础教育参考》《新课程评论》《中国教师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教育即道德》《课改有道》《教育有道》等专著。

/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道德课堂的理论探索

第一章 道德课堂的缘起

一、 道德课堂的提出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探索

二、 道德课堂的提出是为了扭转课堂违道背德的现象

三、 道德课堂的构建体现文化传承的需要

第二章 道德课堂的理念与主张

一、 道德课堂的内涵

二、 道德课堂的核心理念

三、 道德课堂的基本特征

四、 道德课堂的教学主张

第二部分 道德课堂的实践形态

第三章 道德课堂的实践标准与基本形态

一、 道德课堂的实践标准

二、 道德课堂的实践形

第四章 道德课堂的实践路径

一、 区域推进

二、 研究引领

三、 课堂构建

四、 评价育人

第三部分 道德课堂的推进策略

第五章 发挥道德课堂实践的主体性

一、 教育决策者的主体性

二、 校长的主体性

三、 教师的主体性

第六章 道德课堂的实践推进策略

一、 区域推进策

二、 学校推进策略

三、 课堂实践策略

第四部分 道德课堂的教师行动策略

第七章 道德课堂与教师素养能力

一、 道德课堂对教师素养能力的要求

二、 学科教师的八大教学素养

第八章 道德课堂的教师行动策略(一)

一、 让教学“回家”

二、 编制导学案

第九章 道德课堂的教师行动策略(二)

一、 实施分组学习

二、 运用基本学习方式

第十章 道德课堂的教师行动策略(三)

一、 构建“大课堂”概念

二、 课堂流程的再造

第十一章 道德课堂的教师行动策略(四)

一、 重视“先学”

二、 突出“展示”

三、 强调“反馈”

四、 制定评课标准

第五部分 道德课堂的实践研究案例

第十二章 区域实践研究案例

案例1指向素养发展的“共生课堂”建构与实践研究

案例2守中归原构建区域“道德课堂有效形态”的中原实践

案例3区域“高品质创新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第十三章 学校实践研究案例

案例1深度学习视域下“阳光课堂”有效形态实践研究

案例2“Tong创”课堂助力学校发展 助推师生成长

案例3探索激扬课堂激扬生命活力——学校课堂形态报告

案例4道德课堂有效形态“知课堂”成果报告

案例5道德课堂框架下的思悟课堂建设

案例6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学历案教学有效形态

第十四章 教师课堂实践案例(一):小学学段

案例1小学数学学科“学本课堂”有效形态的实践研究

案例2基于生活情境的“学—用—创”(LVOE)英语课堂有效形态

案例3探究为抓手Tong升科学品质

案例4“启智”课堂教学形态下“四有一体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案例5“驱动—探究”信息技术道德课堂形态报告

第十五章 教师课堂实践案例(二):初中学段

案例1“知课堂”形态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成果报告

案例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情境课堂教学的有效形态

案例3“知课堂”形态下英语听说课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案例4探索情景化教学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学科“灵·动”课堂教学成果

第十六章 教师课堂实践案例(三):高中学段

案例1“体验课堂”理念下的地理实践力教学

案例2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模型与建模课堂教学有效形态

案例3高中美术学科的“研究性”课堂教学有效形态研究——尚美课堂

在美术研究性课堂的应用

第六部分 道德课堂的实践反思

第十七章 道德课堂实践的基本经验

一、 教师是道德课堂实践的真正主体

二、 校本教研是道德课堂落实的关键环节

三、 学科建设是高品质道德课堂的保障

第十八章 道德课堂的未来发展

一、 让学科学习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

二、 让创造成为学习生活的主旋律

三、 让评价护航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 还原“听取蛙声一片”的生态之美

后记

道德,课堂上空的一面旗帜

文 | 成尚荣

最近看到一则故事,写的是一堂美术课。我很想对故事作些压缩和概括,但最终放弃了,因为我怕“压”掉意蕴,使故事因概括而干枯。

故事是这样的:美术课结束了,空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小女孩瓦士缇。她正骑坐在椅子上,下巴搁在交叉的手臂上,眉毛竖得高高的,一副生气的样子。课桌上静静地躺着一张白纸、两支画笔和一个文具盒。哦,原来她正在为画不出画来生气。老师弯下腰看了看那张白纸,让瓦士缇随便画一笔。瓦士缇抓起笔,在纸上狠狠地戳——一个小小的点。老师让她签上自己的名字。一周以后,当瓦士缇走进美术教室的时候,她惊讶地发现老师办公桌的上方挂着一样东西——一个小小的点——是她画的那个点!老师还用波浪形的金色框装了起来。瓦士缇心想:“哼!我还能画出比这更好的点!”她打开了从没用过的水彩颜料,涂啊涂,用好多好多种颜色画出了好多好多个点,还画出了更大的点。几个星期之后,在学校举办的画展上,瓦士缇的点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故事读了几遍,我自然想起了雅斯贝尔斯的话:“在教授读、写、算知识和技巧的时候,精神生活同时展开。”何况这样的美术课,还没有教给瓦士缇具体画画的知识和技能,她却进步了,成功了。故事的结尾是这么写的:“小小的点,点燃了瓦士缇的信心和勇气。让一切梦想和成功从这个‘点’开始吧!”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点”?这个“点”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从这个“点”开始,抬头仰望,看到课堂上空有一面旗帜,上面写着“道德”两个字。是道德让这个小小的“点”熠熠生辉,是道德让瓦士缇生长了信心,走向了成功。这是一个伟大的“点”。教学应该从这个伟大的“点”开始,课堂的上空应该飘扬着“道德”这面旗帜。

是的,道德是课堂上空飘扬的旗帜。赫尔巴特说得好,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道德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既如此,教育事业首先是道德事业,而一个在伦理上有考虑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有道德的教师。毋庸置疑,课堂首先是道德课堂。道德课堂,绝不仅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课堂,更为重要的是,课堂充溢着道德意义,教学是以道德的方式展开的。道德的方式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尊重、信任、包容、鼓励;道德的方式是文化的方式,正如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所说,不是强制的方式,而是谦卑的、吸引人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德课堂,让教师尤其是学生有尊严地生活在课堂里。他们虽然坐着,心里却有一个站着的灵魂。这是一种道德生活,是一种幸福生活。这样的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内在的潜力得到开发,生命的意义得到彰显,创造的个性得到保护和提升。这样的生活,才会改变当代教育改革之父约翰·霍特(John Holt)在《孩子为何失败》一书中的结论:“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变笨的地方。”

道德课堂,无疑是智慧课堂。我以为,智慧的内核是道德。智慧必然包含着真理和知识,但是智慧并不止于此,智慧还包含着更高的东西,即真正的善或善的理念,而这比真理和知识还要高贵。当然,道德课堂并不排斥知识,而是将知识化为智慧,这是以道德的方式展开的过程。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而杜兰特作了补充和修正,他认为唯有智慧才使人自由。其间,不可否认道德带来的转化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德课堂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和改造。应试教育把学生变成训练的机器,变成知识的奴仆,使学生的人性被扭曲,心灵受伤,健康受损。在应试教育的课堂里,生命缺席,智慧消遁,童心泯灭,创造精神不复存在。应试教育是最不道德的教育,应试教育的课堂是最不道德的课堂。道德这面旗帜,驱走了知识至上和分数至上;道德这面旗帜,迎来了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道德让师生关系走向民主、和谐、合作。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郑州市教育局近几年一直在进行道德课堂的研究和构建。他们非常明确地提出:合乎道、至于德。显然,他们不仅构建了道德课堂,而且用“道”的方式、“道”的规律、“道”的创造力实施道德课堂教学,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象。郑州市的研究和实践虽是初步的,却代表着一种方向。从郑州市道德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对教学改革有了一种特别的期待。

让道德这面旗帜永远在课堂上空飘扬。

本文选自《道德课堂:理论研究与行动策略》 引言

编辑:王丹丹

制作:刘晓帆

关注并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