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经常喝咖啡的朋友最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动态:“瑞幸咖啡的优惠力度越来越少了,行业需要一条“鲶鱼”(新玩家)教一教瑞幸如何做事”。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很多商家为了抢占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会用低价/补贴这样的商业手段,让竞争对手退出这个市场,这个策略简单粗暴,也效果直接。

这个策略之所以这么有效,有一个默认的前提,那就是消费者(用户)对于价格是非常敏感的,大多数人的消费行为准则是:谁价格低就选谁。

那这样的思路放到我们RFID行业行不行的通呢?本文就详细探讨一下。

RFID行业内卷严重,

本质是一种供大于求的结果

RFID行业很卷,相关从业者们应该都深有体会。

但事实上,在国内的市场,价格卷的也远远不只是我们RFID行业,可以说,任何一个开放性的市场(没有过多的人为干预),只要这个市场看起来还不错,都卷成麻花了。

无论是B端的市场还是C端的市场都是如此。

笔者认为,RFID行业卷的本质是供大于求的一种结果。

RFID行业,尤其是UHF RFID产业,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而这种增长趋势未来还能持续很长的时间。

虽然应用需求在增长,但是,RFID产业的供应端增长的速度更快,因此,供应量增加行业难免就会形成内卷。

要不要内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这样的内卷现象,要不要得?笔者听到了两种声音:

第一种:这种现象不可取。

因为行业太卷了之后,,大家都没钱赚了,甚至是赔本赚吆喝。尤其是对中小供应商而言,他们的规模本身就较小,产品的成本就高一些,再卷一下,更容易让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甚至很多烂尾的项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低价中标”,因为低价中标之后,供应商可能就会减配,降成本,从而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对行业的发展是一种伤害。

第二种:这种现象整体是正面的,是驱动行业发展的一种动力。

这种思路是站在终端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的,因为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当然是价格越低越好,并且,对于供应商来说,价格卷下去之后,可能会释放更多有出货量的RFID市场,让行业的盘子更大。

一个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就是不断的迭代,提升性价比:要么是性能不变,价格降低;要么就是价格稳定,但是性能持续提升,这样产业才能有前进的动力。

这两类声音谁更正确,作为产业的观察者,笔者不轻易下论断,孰优孰劣。

因为背后的冲突点就是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用户的需求,所以,我们探讨一下,有没有折中的方案可以平衡两者的需求呢?

供应商的需求是什么?

赚钱,肯定是第一需求,赚钱之后呢?就是要长久稳定的赚钱,而不是短期的生意,这样,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就可以长久地发展壮大。

终端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在满足自己需求的条件下省钱,(如果需求都满足不了,市场就无从谈起),找到一个省钱的供应商之后呢?肯定是希望这个供应商可以持久的合作,不要随便更换。

供应商想赚钱VS用户想省钱,这个点是两者立场决定,没法更改。但是考虑一个企业要长久的发展,两者就可以在这个点找平衡。

因为供应商当然希望甲方过得越来越好,需求长久存在,甲方也希望供应商长久稳定,不要中途倒闭了,再换个供应商会很麻烦,并且会带来很多额外成本。

所以相互后退一步,得出的结论就是:合理的利润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合理的利润”是多少?

在信息化透明的今天,RFID产品BOM成本已经很透明了,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很容易知道一枚RFID标签的BOM成本多少,一台RFID读写器的BOM成本多少。

所以,很多客户给供应商的谈价策略就是:BOM+N,这个“N”只是保证企业基本的运转,并没有多少利润空间,是代工厂的玩法,但是代工厂可以这么玩,主要是他们不是品牌,不承担品牌出现故障后的结果。

但笔者认为,还需要增加一个“X”,这个“X”是什么?其实就是企业的品牌保护的保险费与后续的运维服务。

因为谁也不敢保证,一个产品与方案100%不会出现问题,如果出现问题,那就需要产生维护成本,如果一开始甲方没有给供应商留这个费用空间,要供应商自己承担这个成本,如果供应商比较大还能承受几次,如果供应商实力不够的话,很可能就承受不了。

关于这个话题,行业的朋友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