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西游记》,看的是孙悟空如何降妖伏魔,长大之后再看《西游记》,看的是荧屏里那些秀色可餐的美女。

小时候看《西游记》,看的是绚丽多彩的法术对决,长大之后再看《西游记》,看的是世态炎凉与人情世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西游记》里充斥着大量人生哲理,让人看了之后不禁掩书深思。好比沙僧,他原是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却因为失手打碎了玻璃盏(原著就是玻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

一、被贬下凡

那时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一路西去,来到了流沙河。

流沙河连鹅毛都不能浮,因此水里没有任何鱼虾水草,然而流沙河河里却住了一只妖怪,他就是被玉帝贬下凡间的沙僧。

沙僧在流沙河里又冷又饿,眼见有人路过流沙河,沙僧当即跳出水面,径直朝唐僧奔去。沙僧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抓住唐僧美美地吃上一顿。岂知唐僧身边的孙悟空非同小可,沙僧吃瘪后只能躲进流沙河,凭借流沙河暂时阻挡孙悟空。

孙悟空后来通过木吒的说辞才知道,沙僧起初并不是妖怪,而是玉帝身边的大红人卷帘大将。那时候的沙僧意气风发,他身穿光明铠甲、腰挂虎头牌,可以在南天门随意进出,也可以在诸仙朝玉帝跪下磕头之时,手持降妖宝杖,直挺挺地站在玉帝身边保驾护航。

然而沙僧应验了那一句: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500年前的蟠桃盛会上,沙僧失手打碎了一个玻璃盏,惹得玉帝勃然大怒。

二、发怒的玉帝

看到这里,想必一些读者会问了,既然是玻璃制品,为何玉帝要大动肝火?要知道此时的场景是500年一次的蟠桃盛会,可谓是一场旷世盛宴,这玻璃盏里想必装满了琼浆玉液。

因此,沙僧失手将满杯的琼浆玉液塞了满地,还将玉帝心爱的玻璃盏摔个粉碎,玉帝当然会发火了。

还有一种解读之法就是,“摔杯为号”自古以来都有,就连天庭也不例外。于是,当玉帝与诸仙饮酒作乐之时,突然传来了摔杯子的声音,这无疑会让玉帝吓得瑟瑟发抖。

待玉帝反应过来才发现是虚惊一场,不过玉帝早已龙颜大怒,这就能解释玉帝为何会雷霆震怒,就算赤脚大仙出面求情,仍将沙僧打得半死,然后丢到了寸草不生的流沙河里,每七日还让沙僧接受飞剑穿胸之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僧的遭遇很好地诠释了何为“伴君如伴虎”,当时要不是赤脚大仙在场,沙僧早就被玉帝用虎头铡所杀。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年的蟠桃盛会若邀请了一位神秘人物,沙僧不但没有性命之忧,还不会被玉帝贬下凡间。

三、一位神秘人物

那时唐僧的取经队伍一路披荆斩棘,来到了灵山脚下的小雷音寺。

见了小雷音寺的“如来佛祖”,唐僧带着猪八戒、沙僧恭恭敬敬地跪下磕头,唯有孙悟空睁开火眼金睛发现“如来佛祖”乃妖怪所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孙悟空刚掣出金箍棒,就被黄眉怪抛出的金铙困住。金铙厉害至极,孙悟空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逃脱。后来孙悟空在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以及二十八星宿的帮助下,终于逃出了金铙。

逃脱后的孙悟空火冒三丈,当即扬起金箍棒将金铙敲了个粉碎。书中写道,孙悟空现了原身,掣出铁棒,照铙钹当的一声打去,就如崩倒铜山,咋开金铙,可惜把个佛门之器,打做个千百块散碎之金!唬得那二十八宿惊张,五方揭谛发竖,大小群妖皆梦醒。

初读《西游记》的时候,是不是以为金铙就这样被孙悟空所废?然而当弥勒佛赶到之后,他不但降服了黄眉怪,还轻描淡写地修复了金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著写道,佛祖将金收攒一处,吹口仙气,念声咒语,即时返本还原,复得金铙一副,别了行者,驾祥云径转极乐世界。

遗憾的是,不知出于何种缘故,弥勒佛并没有参加500年前召开的蟠桃盛会,否则弥勒佛只需将沙僧打碎的玻璃合拢在一起,然后吹口仙气,念声咒语,那些化为无数碎片的玻璃盏即可当场还原。

如此一来,沙僧哪里会被玉帝贬下凡间,沦为一个披头散发的吃人妖怪?

不过话说回来,倘若沙僧没有遭遇这一次劫难,他再风光,也只是一个保安,也不可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炼,最终脱胎换骨,成为西天灵山的金身罗汉。

正是:祸,福兮之所倚;福,祸兮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