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卫龙发文就近日消费者反馈15g魔芋爽存在克重不足的情况致歉。卫龙称,已经与相关消费者积极取得联系并依照相关规定妥善解决,同时已配合河南漯河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产品净含量抽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3日下午,“卫龙15克装魔芋爽实际只有8.9克”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据现代快报报道,有网友反映,他购买的是卫龙旗下的魔芋爽麻辣素毛肚,回家后怀疑存在短斤少两的情况。称重后发现,包装上虽然标注了净含量为15克,实际称重却只有8.9克,这还是带了包装袋的重量。该网友称,他买的是盒装的产品,有两小袋的实际分量少于标注克重,另一袋含包装只有12.6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事发后,网友拨打卫龙客服热线讨要说法,但对方问他是不是“普通消费者”。“首先别管我是不是职业打假人,都跟产品问题没有任何关系。其次,我也不是职业打假人,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买了之后发现有问题,解决不了选择了曝光。”该网友表示,他是在联系厂商寻求解决办法无果后,才在网上发布相关视频,没想到的是,视频引来诸多关注,有多人留言评论说有相同遭遇。因此,他希望企业能够正视这一问题,妥善解决。

在上述致歉声明中,针对产品净含量不足的问题,卫龙表示已配合漯河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产品净含量抽检,待报告生成后将进行公示,且欢迎第三方质量检测公司随时到工厂及产品在售市场进行抽检工作。

针对客服与消费者初步沟通过程中的不当言论,卫龙表示已在内部展开工作检讨,后续将邀请行业专家为客服开展一系列更专业的培训。

据现代快报报道,卫龙公司品牌公关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出厂的每一整盒产品都符合净含量的要求,并且有一定比例的超重。但由于生产过程中用的是自动化机械臂揽料,确实可能出现较小比例单包分装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出现“这包多一点那包少一点的情况”。

创办于1999年的卫龙,将辣条做成了大产业,并于2022年12月15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据卫龙美味披露的年报,2023年公司总收入为48.72亿元,同比增5.17%;净利润8.80亿元,同比增481.87%。

卫龙美味的主要产品包括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三大板块,其中调味面制品即消费者通常所说的辣条,是最主要收入来源,蔬菜制品则包括魔芋、海带等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卫龙官方旗舰店截图

2023年,卫龙美味的调味面制品销量为12.44万吨,较2022年同比下滑17.4%,少卖了2.62万吨。但调味面制品的收入降幅并不大,从27.19亿元降至25.49亿元,降幅为6.2%。这背后是该产品连续5年的单价上涨,每千克平均售价从2019年的14.3元涨至20.5元,涨幅约为43.36%。

2023年蔬菜制品的设计产能从8.44万吨上升至9.62万吨,产能利用率也从64.44%升至72%,销量同比增长31.1%至7.15万吨,每千克平均售价从31.1元降至29.6元,该业务也成为卫龙2023年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截止5月23日港股收盘,卫龙美味收于5.66港元/股,跌幅为0.35%,总市值约133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月,卫龙魔芋爽的电梯广告在社交媒体遭到网友吐槽。有网友称,这是一条让打工人发疯的电梯广告,“白天被各种群消息dididi轰炸,晚上还要在电梯里听dididi的声音,放过打工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交媒体截图

还有人说“用‘洗脑’来形容都是夸它了,15秒视频22个‘低’”,“完全是把一段卡带的、让人精神不适的影像放在封闭空间里强迫人听,非常扰民。”

当时,卫龙相关负责人针对上述争议广告回应中新经纬称,目前该条广告还在播,“全国正在陆续调整音量,部分地区已将分贝调整到10。”

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现代快报、卫龙美味财报、卫龙官方微博、中新经纬

版权申明:零售信息公众号所发稿件、图片均用于学习交流使用,并已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出处和来源,若文章涉及版权,请联系138 0241 9028,将马上安排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