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挨过打,才知道疼,才有敬畏之心。
能改变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或说教,而是教训和痛苦。

01

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爷爷正在陪4岁的孙子玩耍,爸妈在一旁看着手机,聊着天。

玩闹间,孙子一把抓起桌上的电视遥控器,扔向爷爷。爷爷躲避不及,遥控器砸在了老人家头上。

孙子见打中爷爷了,开心地手舞足蹈,老人也并未生气,他理解这是孙子在和他闹着玩。

一旁的爸爸看到后,立即起身,捡起遥控器,用一定的力气敲在孩子脑门上。

疼痛的感觉让4岁的孩子失声大哭,跑向爷爷怀抱,试图获得安慰。

却被爸爸阻拦,妈妈在一旁看着,爷爷也没有阻拦爸爸教训、教育孩子的动作。

爸爸跟孩子说道:我用遥控器打了你,你疼吗?

孩子说疼。

爸爸继续说:那你用遥控器砸到爷爷,你觉得爷爷会不会疼?

孩子说会。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另一个小区里,一名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在小区里玩,小区的人看到后纷纷避而远之。

因为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名声不太好。

她的儿子喜欢抢别人的玩具,她不但不阻止,反而说:我们玩一会儿就还给你们了,别那么小气。

她的儿子喜欢动手打人,打小朋友,打大人,她也不拦着,还总是说:孩子小不懂事,闹着玩的,打得也不疼,你们包容一下。

她的儿子还喜欢搞破坏,别的孩子垒好玩具城堡、放在一旁的滑板车、水杯,经常被他故意地推倒、踢倒。她总会说:小孩子,你们别跟他一般见识,弄坏了我们赔就是了。

现在大家见到她和她儿子,都躲得远远的,因为她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夸张,而她却依然不加以批评和阻止。

03

你是哪一种家长?你又觉得哪位家长做得对呢?

不知从何时开始,坊间、媒体中、专家口中流传起这样一种教育观念:打骂式教育会让孩子更加叛逆,会让孩子学会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打骂教育是一种落后的、应当予以摒弃的教育方式。

多年以来,这样的教育观念已渐渐深入人心,甚至被一些家长奉为宗旨。

至于这种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见解。

而我的态度是:这种说法太过片面,太过绝对。

特别在如今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之下,我认为:有些时候并不能完全摒弃打骂教育,甚至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之下,唯有打骂才能起到教育和约束的作用。

说教、讲事实、摆道理,是好的教育方式,是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孩子愿意听、并且能听得进去。

可是,难就难在孩子怎样才能愿意听,才能听得进去,尤其是对于那些没经历过打骂、娇生惯养的,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来说。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严,没有权威,孩子对家长不存在敬畏之心,他们会听吗?能听得进去吗?会照做吗?

我觉得大概率是不会的,因为有太多的事例摆在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来看今年3月底发生的一件事情:

一位13岁左右的少年,在大街上对自己的母亲大打出手。

起因只是孩子想要玩手机,被母亲拒绝。遭到拒绝后的孩子,不顾旁人的眼光,不顾所处的环境,一拳拳打在母亲身上。

母亲趴在地上,面对儿子的连续拳击和掐脖,没有任何的抵抗或反抗,任凭孩子的拳脚打在自己身上,承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

一旁的路人实在看不下去,这才介入进来,试图阻止孩子这不可思议的暴力行为。

然而,面对路人劝阻,这位少年的反应也令人震惊——他丝毫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妥,甚至质问路人的干预权:就打我妈,你凭什么管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件被路人拍摄并发布到网络上之后,一名邻居出来向大家说明了情况。

原来,少年与其母亲生活在一个典型的多代同堂家庭中,家中的奶奶对孙子极尽溺爱,而母亲在这个家庭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孩子在奶奶的溺爱下变得嚣张跋扈,母亲的权威完全丧失。尤其当奶奶一次次在孙子面前指责母亲,更是在孩子心中埋下了轻视母亲的种子。

在孩子心中,母亲是毫无威严的,是可以任由自己拳打脚踢的。

这种母子关系,母亲对孩子的说教、讲事实、讲道理,大家觉得孩子会听吗?

04

有些教育要趁早

孩子对父母都没有敬畏之心,更何况是上来劝解、拉架的路人呢,12、3岁的他,敢于向路人质问,这份勇气和胆量,也来自缺乏敬畏之心。

他是被溺爱和纵容着长大的,没有被打过,不知道被打的滋味,没感受过挨打的疼痛,缺乏对疼痛、痛苦的体验。

因此内心缺乏敬畏,对父母的敬畏、对他人的敬畏。

如何才能改变他呢?

说实在的有些迟了。他已经12、3岁,脾气秉性已经形成,家庭环境亦是难以改变,纵使严厉地揍上几顿,也很难改变了。

05

回到标题中8名中学生把11盆开水浇向同学这个事件。

就发生在前几日,广西南宁龙翔学校隆安校区。

中学生赵某某、蒙某某等共8人对同校学生张某(男,13岁)进行殴打,并且用水烫等方式进行霸凌和伤害,造成张某身体多处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这是一所全寄宿半军事化管理的中学。

受害者小张是一名转校生,今年2月底才转至该学校。

最初的时候,几名霸凌者要求小张做他们的马仔,为他们做苦工,提供洗衣服等劳动服务。

小张稍有不从,几人就对他拳打脚踢。

从4月初到5月7日,短短一个月时间,几名霸凌者就对小张殴打了十几次。最严重的一次,有两人将小张按住,一人蒙住头,用回形针将墨水刺进小张的身体里。

5月7日,几人再次要求小张给他们洗衣服,被拒绝后,他们将小张拉过去,只留了底裤。

打了11盆开水,残忍地将开水从小张的肩膀上浇了下去,导致他前胸后背严重烫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这些霸凌者嚣张地告诉小张不准告诉任何人,否则就弄死他。

为了避免暴露罪行,他们还要求小张穿长袖衣服,掩盖伤口。

5月份的广西南宁,白天平均气温在30度以上,被烫伤却没有治疗的伤口,被长袖校服捂着,摩擦着,我不敢想象那种疼痛和折磨。

小张不敢声张,只能忍着伤口化脓感染的剧痛,在严重的恐惧中度过每一天。

直到被寝室同学发现受伤,才告诉了老师,老师第一时间联系了孩子家长,霸凌者的行为才得以曝光。

06

我们都能够想象,或者体会过那种被开水烫伤疼痛。

霸凌者为什么敢做这么可怕的伤害行为?他们为什么能够这么心狠手辣?我们心中难免会有这样的疑问。

年仅10多岁的中学生,伤害他人行为的恶劣性、残忍性,为什么能够达到如此程度。

不单单是这个霸凌事件,邯郸初中生杀人案,以及后续这2个多月以来发生的20余起霸凌案件中,施暴者行为的恶劣、严重程度,一再地超出我们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斗胆说一些个人的看法。

07

缺乏敬畏,缺乏承担

从许多被霸凌者被揭露出来的生长环境中,我发现,一些霸凌者的父母,在得知孩子犯错时,想的不是如何惩罚孩子,如果让孩子改正。

而是想方设法地帮孩子包庇、隐瞒,帮孩子逃脱惩罚。

邯郸初中生杀人案发生后,当警察去往一名施暴者家中调查时,其家长曾有堵门阻拦,为孩子打掩护的行为。

以至于我们曾一度猜测,那名家长也是帮凶之一。

虽然后来警方证明了没有成年人参与谋杀,但我们都一致认为,家长存在帮助孩子逃脱,帮助孩子诱导侦破方向、混淆警方视线的行为。

也还记得当时不少的评论都在说:这几名杀人的初中生心理素质之好、作案后处变不惊的能力,远超一般的成年人。

的确如此,可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熟练、如此坦然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熟能生巧。

我相信他们之前绝不止这一次作恶行为,或许只是此前没有恶劣到杀人的地步,但一定经常作恶。

作恶后,非但没有受到来自父母教训和惩罚,父母更有可能帮着他们善后,教他们如何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久而久之,练就了他们在施暴后异于常人的冷静心态,也或许是由于总能得到父母在背后的“支持”,他们更加有恃无恐,认为父母总能帮他们善后。

最终让他们犯下杀人的滔天罪行。

他们缺乏对他人的敬畏,缺乏对他人生命的敬畏,更缺乏承担责任,被教训、被鞭打的惨痛经历。

如果他们第一次犯错时,被父母,被其他人狠狠地揍过,打过,知道疼、知道痛、知道害怕。

或许早就收手了,也或许在伤害他人的时候,会因曾经自身体会过疼痛的感觉,而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不至于动下杀手。

同样的,广西南宁那8个初中生,如果有被开水烫过,体会过那种热辣钻心的疼痛,在感同身受的情况下,或许也就不敢用如此狠毒的手段来实施霸凌。

他们,就是缺少毒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8

青少年那可怕的胆量

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

避雷针中学时,也曾因无知者的无谓,险些吃了大亏。

记不得是初中几年级了,那时候每个班级都有所谓的老大,所谓的社会人。避雷针也曾跟着我们班的老大混迹过一段时间。

一次中午放学,我们跟着老大走出校门,刚拐向一侧,就冲出7、8名手持钢管的青年,对着其中几人就是一顿输出,而后飞快地逃离。

我们有2名“伙伴”不幸脑袋被开了瓢,鲜血直流,被送往医院。

我好像不是被攻击的目标,因此没有被重点“照顾”,只是在试图阻拦对方的时候,被钢管打了2下手背。

事后我才知道,被打的几名“伙伴”是因为头一天晚上,在一个游戏厅里跟人家发生了矛盾,打了一架,人家第二天叫人来报仇的。

我们这伙人后来也试着去找他们继续报仇,每天书包里都装着“家伙”,可在周边找了好多天,都没找到那伙人,才慢慢地不了了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真的是出奇的“勇敢”和“莽撞”。

面对挥舞过来的钢管,我竟然敢用手去挡。事后也因为“兄弟”被打气愤得整天放学后巡街,想要报仇雪恨,让对方也尝尝挨打的滋味。

而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年少时那么勇敢,有那么大的报复心理,可能是无知者无畏,也可能是被那时认知里的“义气”鼓舞着,也或许只是年轻气盛、气血翻腾之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09

年少时那盲目的认知

那时候我们这一群“伙伴”,虽然整天咋咋呼呼,但印象中班级里其他同学似乎也并不惧怕我们,而我们也不曾霸凌、欺负班里的同学。

那个年代我们的认知里,欺负弱小是很丢人的事情。

我们更多的是对外,当班里同学被其他班欺负的时候,我们这帮人负责出面跟对方班级的老大们”对抗,就如同“古惑仔”里面经常见到的场景一样。

两伙人面对面地示个威,彼此叫嚣一下,让对方知道自己这边不是好惹的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就是受到“古惑仔”的影响吧,我们班的同学,我们这群人作为老大,必须得罩着。

现在当然知道那时候的想法和行为是多么幼稚、无知、莽撞。

可在当时那个13、4岁的年纪,认知水平有限、三观还未形成的情况下,真就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好的,是对的。

10

回到如今社会上的霸凌话题。

如今的社会环境、风气,孩子们的认知、思维,与我们当年大不相同。

现在的那些霸凌者,似乎都喜欢选择内向的、弱小的、孤僻的孩子来欺负。

同时,许多校园、班级的氛围,也似乎对于那些弱小、孤僻的孩子很不友好。

似乎欺负弱小,就能展示自己的强大,能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和拥戴一般。

这是很可怕的、不正常的认知改变,这是扭曲的社会、扭曲的价值观造成的畸形心理。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如何制止霸凌行为的出现?

有太多人,提出了太多太多的意见和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想说的是:霸凌现象恐怕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不管是制度、法规健全的西方国家也好,还是将来制度和法律得以改善后的我们国家。

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有许多孩子存在的地方,霸凌行为就不太可能完全消除。

人虽然是高级动物,但动物天生所具有的竞争性、权力的争夺、力量的展示、弱肉强食的本性,人都有,孩子们也都具备。

这是动物的天性。

法律、制度,都不能完全阻止恶劣行为的出现。

就如同当下社会,法律早已把很多行为定义为违法行为,但依旧挡不住一些人铤而走险。

犯罪者他们抱有侥幸心理也好,足够的利益驱使也罢,法律只能在东窗事发后,通过给予一定的惩罚和制裁,发挥震慑作用,来简介的减少犯罪的发生。

11

霸凌也是如此,很难被完全消除。

这觉不是悲观的心态,这是难以接受,但却会客观存在的事实。

作为老百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霸凌的受害者。

怎样避免呢?我总结了3点。

12

一、成为孩子的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论孩子成绩如何,性格脾气如何,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让孩子清晰的知道,在受到欺负时,父母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

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毕竟如此多的霸凌事件中,作为受害者的那些孩子几乎都没有主动告诉父母,可能是不愿意、也可能是不敢告诉父母。

为什么呢?原因有很多,也非常复杂。

至于这一点如何做到,我也没有万全之策,能保证让所有的孩子都愿意跟父母分享心事。

因为每个孩子、每一对父母、每个家庭,都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认知以及生活环境。

在避免成为霸凌者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讲述一些霸凌的例子,告诉孩子霸凌者是如何一点点变本加厉地实施霸凌行为,告诉孩子在遭受欺负时不告诉父母会有哪些后果。

也让孩子明白,讨好、忍让、退缩,只会让自己遭受更严重的欺负。

还要告诉孩子:一定不要害怕霸凌者的威胁和恐吓。霸凌者之所以威胁你不要告诉家长,就是因为那是他们最害怕的事情。你告诉爸妈了,我们是成年人,收拾和制止几个小孩子还是很简单的。

13

二、不要去寄宿学校,不要把孩子留给老人照看

根据避雷针对近2个月霸凌事件的粗略统计,有近63%的霸凌事件,发生在寄宿学校和留守儿童身上。

寄宿学校,很容易让那些有劣根的坏孩子形成小团体。

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对身边那些懦弱的同学,无依无靠的同学进行敲诈、勒索、暴力殴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那些受欺负的孩子,由于寄宿制的特点,可能会认为即使告诉父母,父母也不可能时刻在身边保护着。

而一旦父母离开,自己势必遭到更加残酷的报复,因而选择痛苦的忍受着。

而把孩子留给老人照看,也是同样的道理,老人能照顾他们吃饱饭,饿不着。但大多数老人感受不到孩子们情绪上的变化,注意不到孩子身体上的异常。

并且老人和孩子之间,巨大的年龄差,存在很大的代沟。受到欺负的孩子连家长可能都不愿意说,更何况是年迈的老人呢。

因此,如果可以,不要让孩子去寄宿学校,不要把孩子留给老人照看,这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再苦再难,也一定把孩子留在身边。

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14

三、不要把孩子教育得太善良、太老实

人善被人欺,这个道理被传颂千百年,也被无数次证明为真理。

可在我们习惯里,总是会想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听话、讲理、守规矩的好孩子。

这没有错,但因为有坏孩子的存在,我们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太善良,太老实。

这个度,需要让孩子自己掌握和体会。

比如要告诉孩子:如果别人的行为、言语,让你感觉到被欺负、被侮辱,让你有了不舒服的感觉,就不需要维持善良。

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就是受到了欺负,这个时候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敢于拒绝别人的要求,敢于制止别人的行为,甚至适时地做出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是每个人都需要有的。

底线之上,一切商量着来,好说。底线之下,绝不妥协和退让。

15

我家有9岁儿子,性格上不强势,而这段时间频繁出现的霸凌事件,让我耳边警钟长鸣。

跟孩子聊过好多个霸凌事件,也曾差点把同学跟他闹着玩的一些情况当成潜在的霸凌行为。

之所以警惕,是因为霸凌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不单单是身体上的伤害,更为严重是心理上的阴影,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关于霸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我之前的文章中有专门写过,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窥觑!校园霸凌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霸凌现象很难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教育好孩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霸凌,什么是欺负,遇到时该如何正确地应对。

这是无奈之举,但社会上类似这样的无奈之举还有很多。

法律,只能在事后对坏人的惩罚,当它的震慑作用不足的时候,坏的事情就会接连发生。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残酷,很多时候,能保护我们免受伤害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是夏天的避雷针,点个赞吧,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