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顺县有个奇怪的现象,老百姓在说某个地名时常常是两个或三个村地名连起来一块儿说。

比如“杨威杏赵城”,是三个村名一块说,意思主要指东南山上那一大片地方,并不专指三个村;比如“王家北头”,尽管是两个村名连说,但主要指的是“北头”,“王家”只是起个定语的作用;比如“库峧棒峧”,就是指相邻的这两个村,没有其他意思。

清明节期间,受在西井山参加护林防火的县文联牛主席之邀,计划去库峧、棒峧看看,顺便走走传说中的太行天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爱好徒步的朋友曾多次走过这条线路,把此消息传达给了他,也想提前熟悉一些情况,获得一些大致攻略。

朋友说:库峧村没多大看头,不看也行,从库峧开始爬太行天路,天路很惊险,上到西井山,风景不错。

“库峧村没多大看头”,让他一棒子就给打死了!果真如此吗?

库峧、棒峧两个村在平顺县整体版图上所处的方位是在县城的正东方略北一点,总是连起来一块儿说,猜想大约是有这样的原因:1、两个村名中都有一个“峧”字;2、两个村相邻不远;3、以前从平顺县到棒峧,必须经过库峧才能到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库峧棒峧,就类似于“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提起一个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另外一个村,以前的老人们也常连叫为“库棒峧”。从库峧棒峧回来后,“棒峧村”的文章已经写罢,既如此,“库峧村”必须跟上。

其实,库峧村还是很耐看的。

库峧村处在虹霓河谷北侧的一个支沟里,沟底是一条长年流淌的小河滋养着河岸两边的勤劳百姓,沟口很窄,且较陡峭,不注意甚至不会想到这里面还会有个美丽的村庄。

库峧村往后沟走一里远差不多,可见沟分成了两个叉沟,西边叫后沟,东边叫寺沟,两个沟都大约有五六里长。如果从空中俯瞰,这个沟很象一条裤子的形状,库峧村这里就是裤腰和裤裆,后沟和寺沟就是两条裤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传,库峧村原来并不是一个村,而是芣兰岩和龙柏庵等村庄所耕种的山地。因形状原因,人们就叫这里为裤峧地。后来有张姓人家定居在这里种地,随之又从潞城南桃迁来了王进京、王进才两兄弟定居,清康熙年间陈姓从林县任村迁来定居。

王姓兄弟来了后开始修房盖屋,王进京修了个下院,王进才修了个上院,库峧村的人口才开始繁育开来。人口多了,村子大了,有文化的人也多了。大家认为裤峧的裤字是个像形字,要想富起来,改成能储仓、储存大量东西的库房的库字更好,于是把“裤”字改成“库”字,叫成了库峧村。

王氏两兄弟来到库峧村已经繁衍有15代之多,粗说已是300年以上,加上早他们而来的张姓人家,库峧村有人居住至少在300到400年之久。发展到现在,库峧村有140余户,400余口人,山清水秀,安静而甜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人类活动,信仰便必不可少,庙宇也就应运而生。库峧村留存有清代庙宇古建两处,分别是龙王庙和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村南半山脚下,创建年代不详。存古碑三通,可知在清乾隆三十五(1770)年、嘉庆二年(1797)十月、道光二年(1822)及十四年(1834)、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多次重修经过。遗留一个石供桌为清道光十三年(1833)二月创修,正中刻“福”字,台面上有线雕花卉图案。

龙王庙就坐落在村中间,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创建年代同样不可知。院内院外残留三通古碑,可见在清嘉庆九年(1804)、二十五年(1820)、道光三年(1823)重修记录。另有一通新碑为某矿业公司重建龙王庙碑,有钱人把个古庙搞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库峧村曾是一个偏僻的贫困村,但不影响村里有矿,有富矿。大自然待库峧村不薄,满山坡的中药材和满地下的优质硅矿,是保证库峧村走上幸福路的“金山银山”。

库峧村后大山里隐藏着几个的超级漂亮的天然溶洞,仍然保持着亿万年来他最基本的模样。因未被开发,去往溶洞的路崎岖曲折,却也不及洞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宽忽窄,复杂多变。

被村民叫为黑龙洞的溶洞进入洞内后一分为七,向东、西、北各方支出七个洞,洞洞皆是钟乳石遍布,或腾龙卧虎,或童子仙鹤,或水果菜蔬,形态各异,光怪陆离,仿佛一个神仙世界。最最奇特的是洞内暗河涌动,随涛声而至处,地下瀑布惊显,巨浪翻滚后隐入无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溶洞口比较狭小,似乎是专为显示进入洞内豁然开朗作对比的。库峧的溶洞有多深,直至现在也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据。

据村民传说,早些年村民放羊,羊进入溶洞后基本就丢了,鲜有出来的。有羊工怕丢羊,就在羊脚上做了记号,后来有人在漳河岸边发现了几只脚上有记号的羊。黑龙洞能通到漳河南岸,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没有人敢去探险发现罢了。

在溶洞口不远处有一座山神庙,庙后有一硕大的榔树,高有十几约二十米,树干直径一米余,三四个成年人才能合围。老榔树每年春天长叶子总是一半先发,一半后发,相差时间能有一个节令,村民传说此树能预知收成,先发叶子的一半兆示着这个方向的庄稼今年一定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大了,常有枯枝掉下。村民传说树为神树,树枝也不能随便拾。有人偏就不信,拾得一捆树枝回家做饭,一根烧了半截,火上的铁锅“叭”的一声崩成了两半,吓得他连忙把一捆柴又送回了树下。

树大了,常遭人惦记。传说有涉县白芟人来砍老榔树,走到库峧后有两只狼挡道,就进不到库峧后沟,只好作罢。后来林县任村人来砍树,倒是走到了树跟前,可是树干上缠着一条大蟒,口吐信子,无人敢近前,也只好无果而返。

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在库峧都很丰富,有大自然的馈赠,也有先民长期生活的创造。

库峧村也是很耐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编微信:jdn0355,欢迎添加,探讨晋东南地区有关问题,或添加关注本公众号投稿邮箱:jdn035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