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是位糖龄30年的老糖友,36岁时就被查出2型糖尿病,和她同期查出糖尿病的患者如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可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腿脚便利,精神饱满,血压血脂都不高,还能带着孙子孙女四处玩。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与高血压一样,是一种慢性病,无法治愈只能控制。患上糖尿病,最可怕的其实不是血糖有多高,而是长期血糖偏高对全身器官造成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糖尿病并发症到底有多可怕?

据统计,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多达100余种,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急性并发症常见的有低血糖、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感染等,慢性并发症有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老年糖尿病病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其次是肾脏疾病,还有约95%的糖尿病病人会出现视网膜病变,严重的会导致失明。另外,糖尿病足一旦发生,严重的需要截肢才能保住患者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年没出现并发症,张阿姨是如何做到的?

秘诀一:坚持监测血糖值,定期检查

糖尿病最忌讳的就是血糖不平稳,血糖忽高忽低不仅容易低血糖,还会伤害脏器,引起并发症,因此张阿姨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记录自己的血糖水平。这样不仅能够减少高血糖对身体的伤害,还能帮助医生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长期控制,不是只吃药不去医院就可以的,每年一定要定期检查,最好3~6个月看一次医生,感觉血糖不稳定或控制效果不佳也需要去医院进行调整。另外,体检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体检的时候,糖友们要着重检查眼睛、神经、肾脏、牙齿等,避免出现并发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秘诀二:严格控制体重

张阿姨当年生完孩子后,一直没有注意身材恢复,一度达到了肥胖的程度,这也是她患上糖尿病很大的一个诱因。在患病后,张阿姨积极锻炼,不仅成功减重,还养成了每天运动的习惯。中老年人可以考虑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快走、打太极、骑行等。

张阿姨在饮食上也非常注意,戒掉了大鱼大肉,为了控制血糖也不再吃精米细面,而是改成全麦食品、杂粮窝头,除了蔬菜水果以外,不吃生冷的食物。同时减少盐分的摄入,吃盐多会加重肾脏过滤和排泄的负担,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吃盐多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秘诀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饮食,还要注意戒烟限酒,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心肺产生损害,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张阿姨自从患上糖尿病后就把烟戒了,酒也尽量不喝。

此外,张阿姨还保持着一个非常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早睡早起,睡眠不足或睡得过多都容易导致饥饿,食欲增加,让人想吃热量高的食物,这不利于血糖的平稳,因此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比较合适,尽量在10点前入睡。当然,每天的睡眠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自己觉得醒来后精神充沛,不耽误正常学习工作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秘诀四:不要忌讳用药

在血糖略有升高,但还没到确诊糖尿病的程度时,一般通过生活干预可以将血糖降下来,这时候不用药是可以的,但一旦靠生活调节无法控制血糖,确诊为糖尿病,就必须用药物干预,而代谢性疾病是需要长期用药的,尤其糖尿病可能需要每天注射给药,很多患者对此非常排斥。

但需要强调的是,合理用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收益远大于弊端,尤其是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很多指南提倡尽早使用胰岛素,不仅能尽快控制血糖,还可以使胰岛B细胞功能得到修整和恢复,达到临床上的“蜜月期”。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强疾病防治意识,消除对胰岛素的恐惧和偏见,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