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田豆豆

5月23日至26日,第32届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ASCVTS)年会暨第11届武汉国际心血管病大会(WICCD)在武汉召开。来自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全球千余名胸心血管外科顶级专家齐聚江城,这场聚焦世界医学前沿热点的高质量学术盛宴,也为同道带来全新医学视角和理念,赋能胸心外科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3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湛毅青、武汉市卫健委副主任王滨、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赫捷院士、ASCVTS主席Sanghoon Jheon、STS主席Joseph F. Sabik III、AATS主席Joseph Woo、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本届ASCVTS轮值主席、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主持。

从刷新全球年龄最小换心纪录,到植入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再到全球首个新型细胞化瓣膜……协和医院致力于将这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分享给世界同道,更让全球前沿医疗技术为百姓提供高质量服务,也为学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本届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与美国胸心外科学会、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欧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等共同安排学术内容,以“合作,创新,卓越”为主题,聚焦“胸心血管外科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促进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医师交流,推动中国乃至亚洲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发展。

“常规手术微创化、危重手术常规化、复杂手术杂交化”,秉承着这一个外科治疗理念,如今,协和医院胸心外科手术患者不受年龄、体重、复杂程度限制,不断刷新着生命奇迹,探索着医学厚度:2021年,成功为第100位儿童“换心”,数量领跑全国;2022年,成功植入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2023年,第三次刷新全球年龄最小(53天)换心纪录;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新型细胞化瓣膜为13岁患儿成功补心,被同行誉为“有生命力”的心脏之“门”……而这一系列崭新纪录的背后,是协和团队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奋进与担当,只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不断探索“中国方案”。

“我们兼顾了每个亚专业的重点、难点和国际前沿等话题,结合临床进行细致规划,希望每个专场聚焦一个话题,解决重点问题,更好帮助大家临床实践。”本届大会轮值主席、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介绍。此次会议共设置35个专题会场,近300场专题报告,如瓣膜外科领域分为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重症瓣膜病融合综合治疗等专场;冠心病领域,分为全主动脉化治疗、动脉桥血管获取治疗、危重症冠心病外科处理等专场,划分更加细致,话题讨论更加聚焦深入。

“人工智能(AI)技术在胸外科领域的应用成为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本届大会轮值副主席、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廖永德教授介绍,AI辅助下的精准手术、肺结节的早期诊断、三维重建与个性化治疗计划等,充分展示了AI助力医疗的成功实践。当日,协和医院胸外科江科教授和肿瘤科杨坤禹教授发起的食管癌新辅助化放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序贯疗法(CRISEC)最新研究成果在会上发布。CRISEC 研究结果成功证实了新辅助放化疗续贯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的会员几乎遍布亚洲所有国家,可以说集合了亚洲各个国家顶尖的胸心血管外科医生力量,”董念国表示。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ASCVTS)成立于1972年,是国际心血管外科学会ISCVS的亚洲分会ASCVS,由DeBakey教授、Haimovici教授和其他著名的心血管外科医生所创立。1993年,其首届学术年会在日本福冈举办;2004年,ASCVS独立于ISCVS;2008年,ASCVS增加了胸外科部分成为ASCVTS,目前学会拥有来自30个国家的1000多名成员。聂文闻彭锦弦刘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