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窦皓

今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5月22日,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余杭经开区”)正式挂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踏足余杭经开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炮声轰隆的大矿山。2012年,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此启航;2018年12月,省级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区位调整至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面积向南扩大为12.1平方公里;2023年,在12.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开发区总面积34.6平方公里单元详细规划,获杭州市政府批复。

从曾经的废弃矿坑到“一智三新”产业发展高地;从拥挤破旧的老集镇到产城融合的新标杆;从老底子的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到如今的“最美省级开发区”……这些年,余杭经开区飞速推进城市更新进程,频频交出亮眼成绩单。

目前,余杭经开区园林绿地种植面积达到111.5万平米,公园绿地面积达75万平米,是五年前的10倍。同时依托高密度的水网及山体等生态资源,因地就势,进行“堆山挖湖”,建成集规划馆、文体中心、网球场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滨水公园“智荟动力公园”,公园游步道环绕整个开发区核心区。

与此同时,一批前景广阔、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2019年以来,余杭经开区累计招引233个重点产业项目,逐步形成以南方泵业、土星动力等为引领的新装备产业集群,以华光新材、和顺科技等为引领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比亚迪、吉利晶能微电子等为引领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一智三新”新型产业体系逐渐成型,成为支撑起余杭经开区核心竞争力的“四梁八柱”。

截至目前,余杭经开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过50%。

今年第一季度,余杭经开区成功引进13个重点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同比增长66.6%。围绕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余杭经开区坚持以数字化引领推进“未来工厂”建设,促进产业迭代升级。

在南方泵业全自动制造车间,中央控制室采用5G互联网技术,对生产销售流程实行数字化管理,做到整体半成品库存缩减,并可实时计算报送生产周期,确保产品出厂一次合格率达到100%,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和顺科技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下的有色光电膜在自动化车床上飞速运转,数字化屏幕实时显示着熔融挤出、铸膜、拉伸、牵引、收卷等全流程数据。与此同时,瑞银电子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项目也在加速建设中,该项目具备年产300万套电动汽车电气零部件及电网设备生产能力,同时企业将建设“绿色工厂”,并逐步打造“黑灯工厂”、全自动物流仓库等,预计今年竣工投产。

如今,一大批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于一体的优质企业在这里点燃数智化引擎,迸发出强劲生命力。过去一年,余杭经开区推动13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提升改造,其中2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5家企业入选市级数字化车间培育,1家企业入选市级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

这些年,余杭经开区以打造“杭州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样板区”为目标,着力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推进交通、医疗、商业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地铁10号线二期、三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该工程涉及仁和北站、 仁和站、 仁和南站等站点,建成后,余杭经开区将实现与西湖、黄龙等区块的快速联通。同时,余杭经开区家门口的“仁和北站”还将实现与杭德市域铁路贯通,进一步加快仁和片区、杭州主城与德清城区之间的一体化发展。

与此同时,地铁“仁和站”配套建设的仁和广场地下综合体即将完成主体结构结顶,未来将成为地铁与商业、交通的无缝对接点,极大地提升区域交通的便捷性和商业的活力。此外,新仁和第一幼儿园、余杭中西医结合医院6层建筑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在规划图上,轨道交通、公共配套、房产商业配套的空白,正逐步被填充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