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无数的成语、俗语和谚语。蕴含着先人们的人生智慧和思考,内容包罗万象。

而有关于生与死的问题自古便为人津津乐道。我国古代对于人的死亡看得很重,由此很早就出现了繁杂而严格的礼仪,民间也会流传一些丧葬祭奠相关的俗语。

其中关于上坟的就有这么一句老话“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那么为什么女婿不能上坟?女婿去上坟真的会引起先人的不满吗?这种说法的由来是什么?这个说法有无道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句话本身并不难理解,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但是按照一般常理来说女婿作为女儿的丈夫也是岳丈的家人,那么秉持着阖家美满的美好希望,岳丈一家上坟祭祖的活动中女婿是应该在场的。

想要分析这句俗语产生的原因,就不得不从我国的丧葬文化、地域文化和家族文化三方面分析。

首先,来聊一聊丧葬文化的产生。祖先祭祀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内容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随着人类对鬼神信仰的产生,出现了丧葬的萌芽。

远古时代的人类已经会对同伴的死亡感到难过,并用一系列的方式来表达思念,比如将死者生前使用过的或者是心爱的东西作为殉葬品陪着死者长眠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人们也会对于带走自己同伴的神秘力量产生好奇和探索,这样祭祀活动就渐渐产生。人们希望通过一些物品或仪式的举办和这股冥冥之中的力量产生某种联系,上位者希望获得甚至是掌控这股力量,而普通人则是希望可以获得天地的怜悯。

时间来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们除了依赖于天地信仰(鬼神信仰)外还产生了祖先信仰。

而随着炎帝和黄帝的两大部落和其他氏族部落一起不断的交往、战争和共同生活,孕育出了父系氏族文明。自此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还保存着对尧、舜、禹等史前社会领袖人物的家族祀典,等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祖先祭祀更是进一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另一个影响因素——部落文明。部落文明至今仍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部落文明的开始便是原始社会中血缘相近的胞族或氏族形成的社会组织,是以部落和部落之间的族外联姻为基础的。所以由此形成的文化文明血缘姓氏尤为重要。

由于是从部落文明和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发展的祭祀文化,所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祀活动大多都是以男性为尊,其中各个从天子到平民,都是由最尊贵的男性来主导祭祀活动。而祭祀文化发展到民间便衍生出祭祖文化。

这样的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所以也有着“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样的俗语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我国部分地区这样的想法更甚,一些地域的嫁娶文化中,还有着扔了娘家的筷子便不再是娘家的人这样令人唏嘘的婚礼仪式,由此可见,这部分地区的人大多都是觉得嫁出去的姑娘便不再是自己家的人,和夫家的亲戚才是一家人。

那么,在如此畸形的观念下,嫁出去的亲生女儿再回到这个家都成为了客人,更不用说女儿的丈夫——女婿了。所以客人就是客人,怎样都不能成为主家,所以主家的家事活动自然就跟客人没有关系了。

而在丧葬文化和家族文化如此重大的活动中,血缘关系、嫡庶尊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古代女子自从踏出家门,嫁与别家那天起,便被冠以夫姓。而姓氏则是区分本宗族和其他宗族的重要边界线,故在古人心中上坟祭祀先人这样庄严并祈求祖宗保佑的大事外人不得插手,只能由自家人一手操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古人对于虔诚的祭拜可以求得先祖的保佑和庇护这件事深信不疑,上坟这种祭祀活动可以建立起活着的人和故去的先人之间的某种联系,在祭祀时先祖是可以感知到的这种说法也广为流传。

那么,外人来上坟怎么能真心实意的敬拜先祖,如果祭拜先祖时不够虔诚和敬畏就是愧对祖宗,会引起祖宗的不满。毕竟很多人都有着“非我族类,必有异心”这样子的观点。

因此,为了避免“惹怒”祖宗的风险,作为“外人”的女婿是没有资格参与“自家人”上坟这项活动的规矩就这样传了下来,渐渐的衍生出“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这样的俗语。

二、古代真没有女婿去上坟吗?这句老话的产生有可能是谣言吗?

我们先来探索第一个问题。“古代真没有女婿去上坟吗?”其实也不完全是,“赘婿”作为女婿,在这句话中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古人的观点来说“赘婿”,即咱们现在说的“倒插门”“上门女婿”是可以去上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赘婿并不是在男频小说里叱咤风云、春风得意的最强赘婿。恰恰相反,古代的赘婿其实并无多少尊严可言。

真正的赘婿基本上是出于某些原因将自己抵押给女方一家,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下,赘婿的地位和当时的女性地位完全对调,没有自己的家族和背景,失去了自己的姓氏,完完全全成为女方的附属品。那么既然是附属品,像“家奴”一样存在的赘婿自然可以去上坟祭祖。

那么这句老话的产生有没有可能是个谣言?说到这个问题,就要从人性的角度深度思考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性是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会塑造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方式。人性的表现因此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这也是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为沟通、情感、社会背景等关系一定会存在着某种隔阂,所以当女儿和女婿组成一个新的小家庭时,是会对各自的家庭都带来一些改变的。

接纳一个新人来到自己的生活中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排外心理,古代家族的男子亦是不能逃脱这种人性的本能。

更何况家大业大的名门望族内部很可能存在着勾心斗角,钱财名利都有可能引起家庭的内部纠纷。无论是上门帮忙打理产业和日常生活的赘婿还是因为商业或政治等因素进行家族联姻的女婿,但凡涉及到利益,这种人性中的恶意就会被放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家庭关系背景下,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引得人“草木皆兵”,更何况是上坟祭祖这样的大事,上坟祭祖活动很有可能是族中长者对于一些看法(如:财产分配、家业传承、权柄下移)的风向标。

所以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一些本家的男子为了维护住自己在家的地位,排挤打压“外来”的女婿,从而编造出女婿上坟会辱没先人,对先人不好,引起先人不满,先人不会保佑家宅诸如此类的迷信谣言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而这样的事情人们的处理方法大多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长此以往,以讹传讹,便使得类似流言的俗语传颂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这句话有无道理?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句话完全是无稽之谈。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特别是从上世纪的计划生育开始,起码有一代人是独生子女,如果还要遵循这句俗语后半句的糟粕,那么就会有一大批老人故去以后“无人问津”。

但是前文也说过,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女婿上坟可能会牵涉到一些家庭矛盾问题,如果女婿和女儿处于一个尴尬的家庭环境,那么出于避嫌和为家庭和谐考虑,女婿不上坟可能也是一种维护家庭关系的方式。

但是,凡事都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家和才能万事兴。现代人最好不要被古人的糟粕思想禁锢住。虽然有“女婿不上坟”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俗话,同时也有“一个女婿半个儿”这样的新俗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随着人们观点的变化,祭祀的人员范围的扩大,恰恰是表明了这个人生前是一个令人尊敬或者是对他人或社会有贡献的人。

而缅怀先人最好的行为就是一直记住TA,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故去并不是真正的消失,一个人真正的消失是再也没有一个人记得他”。

结语

祭祀活动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发展,溯其源头距今也有数万年的历史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天地和谐共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祭拜先人更多的是用来表达对先人思念之情和感恩之心。古人传下来的俗语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对于古老的文明和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参考资料:
平邑融媒 2023-02-07 老话说:“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呢?
闽西新闻网 2016-11-08 中国传统殡葬文化与现代殡葬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