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等内容。

宜昌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和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在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的过程中,如何以数字化赋能改革,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对于红星新闻提出的上述问题,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伟营予以了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伟营 图据中国网

徐伟营表示,宜昌紧扣“精准”目标,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一是“精准监管”助力政务协同。打造区域一体化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联通各级医院业务系统,对接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实现全市卫生资源、医疗服务等数据的互通共享,让行业管理更加高效。比如,在应对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通过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平台,实时调度全市的床位、车辆、设备、应急物资,有力地应对了多次疫情。

二是“精准服务”强化医防融合。加强医疗信息与公共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一方面实现各类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另一方面通过自动推送居民疾病诊断信息,尤其是慢性病信息到居民居住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证健康管理服务的连续性。比如,市民一旦确诊糖尿病,其居住地的家庭医生就能很快掌握相关信息,及时上门开展健康访视、用药指导等服务。

三是“精准惠民”改善就医体验。打造一系列精准惠民的场景应用。为全市12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120生命绿卡,老人在拨打120时,系统会自动识别信息并智能派车,这样老人就不会因为表述不清而延误病情。实施慢性病电子处方流转,慢性病患者可线上开具处方,再到就近的药店买药,纳入医保报销。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江苏盐城报道

编辑 张雪婵 责编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