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始终坚持“高位推动、试点先行、全域覆盖”的工作思路,围绕“14536”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现场会在衡阳县召开

4年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衡阳市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方面被多方点赞。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屋场恳谈+”模式得到中央学教简报首段首页重点推介,并在全省学教办主任座谈会上作典型推介;“厚德同心积分银行”经验在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交流会上进行推广展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四会一课”经验,得到《党建》和中央文明办《精神文明导刊》重点推介;“衡阳群众”品牌创建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年鉴》,被中央文明办作为地方特色品牌予以推介;“五色花”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治理经验在求是杂志推介;“湾村明白人”和“艺术童伴”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案例;“衡有道理”栏目荣获全国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整合资源搭台唱戏,激发群众参与活力

物尽其用搭平台。充分利用道德讲堂、乡村学校少年宫、乡镇文化站、村(社区)公共文化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其使用率、利用率、开放率,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做到了既快又省、既省又有、既有又优。全市按照“五有”要求,实现了市县乡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阵地全覆盖。衡南县与省消防救援总队合作,实现资源贡献和需求对接,成立了全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消防救援示范基地,省消防救援总队提供资金援助、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多方面支持,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投入资金150万元,用于相关项目和活动的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

人尽其才给舞台。在队伍建设上,积极整合“衡阳群众”“道德模范”“五老人员”“致富带头人”“农村新乡贤”等群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在阵地拓展上,积极向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小区等延伸,使其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补充;在活动开展上,采取“上下结合”“条块结合”“新老结合”等方式,让各种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耒阳市法院工作人员与“湾村明白人”廖树生到乡镇集市开展防养老诈骗宣传活动

各尽所能上擂台。加大评选表彰力度,通过选典型、树典型、学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推阵地建设,评选了10个“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案例”、6个“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15个“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30个“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20个“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其中,1个中心、2个所、5个站、2个基地、2个文明实践案例上榜全省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站、基地)和典型案例名单。

围绕重点活动引领,文明之风沁人心脾

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3万余场次,受众达150万人次,涌现出“祝融夜校”“文明档案袋”“送祁剧渔鼓下乡”“为爱加班不打烊”等特色文明实践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新区蒸水办事处将宣讲与读书分享相结合,在陆家书屋举行大众读书会

强化理论宣传凝心聚力。衡阳市将理论宣传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受到群众点赞。充分依托“道德讲堂”“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示范点”“学习强国”“大喇叭小广播”等平台,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文化自信。组建由市县乡村四级领导干部、社科专家、理论骨干、老党员、新乡贤为主的宣讲小分队300余支,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1万余场次,直接或间接参与活动超过2万人次。

提升服务质量以文化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依托,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策划文旅活动,衡南县宝盖银杏节、衡阳县油菜花节、衡东县土菜文化节、祁东县黄花菜美食节、珠晖区乡村生态旅游节等一大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节会风生水起,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的同时,增长了群众“钱袋子”。同时,深入基层开展“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惠民演出5439场、非遗“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进基层”系列活动2423场、送电影下乡16.2万多场次,很好地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衡阳市好人代表、道德模范志愿服务队

推动文明创建示范带动。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点)为阵地,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衡阳好人”等“好人”系列,最美家庭、最美媳妇等“最美”系列和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文明”系列评选表彰活动,选树各类先进典型,示范带动基层群众学先进、当先进。将全国文明家庭聂东元家庭、全国最美家庭何方静家庭和全国道德模范匡兵、温琦华夫妇等一大批模范先进事迹印到《市民文明手册》上,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分发给基层群众,并在社区、村建设一批好人墙、好人馆,让道德模范“走进”千家万户,影响千万家庭。

弘扬文明新风成风化俗。在全省率先开展“移风易俗‘衡’文明三年行动”,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做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有22.5万余名党员和公职人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产生了衡东县新塘镇潭泊村积分兑换推动移风易俗、耒阳市“湾村明白人”建家风馆弘扬好家风、衡南县栗江镇六合村通过奖励大学生弘扬尊师重教风尚、衡阳县岘山镇岘山村在村部集中简办红白事宣传厚养薄葬新风、祁东县自编自导《祁东移风易俗树新风》渔鼓宣传文明新风等一大批好典型好做法。

培育品牌示范带动,成果共享走新走心

衡阳市按照“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要求,打造了一批辨识度高、生命力强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衡阳县开展“雁回衡阳”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贴近群众创品牌。衡阳市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一主线,把品牌创到群众心坎上,把文明实践活动开在群众家门口,涌现出了衡阳县“雁回衡阳”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和“星火助农”大学生公益直播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南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校”和“祝童乐学”品牌、雁峰区点亮“五心”服务、珠晖区的“代理儿女”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项目、常宁市版画周末艺术大课堂、石鼓区“志在石鼓”等一大批群众认可、点赞的文明实践品牌。

加大扶持育品牌。7个省直单位、12个市直单位挂点帮扶12个县市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组织市一级18个文艺家协会、相关艺术机构和新文艺群体对所有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有效结对帮扶,通过3年努力,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辐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带动。

线上线下展品牌。通过“衡阳群众”APP、衡阳文明网推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稿件5.4万余篇(条),每天流量达到10万余人次,居新媒体日点击率流量第一方阵。祁东县启航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留守儿童合唱团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常宁留守儿童长鼓舞登上央视少儿春晚。探索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四会一课”宣讲活动,通过“服务学、现场学、传递学、研讨学、沉浸学”等手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生动鲜活地送到群众身边,做到走“新”又入心。

目前,该市市县乡村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依托全市390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在群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获得了群众点赞。(通讯员 贾君豪 刘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