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戈任:瓦格纳7月1日将不复存在#自古以来,凡事都讲一个名正言顺。如果没有这个大前提,就算你得到了江山,也坐不长久。当然了,除非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相比较北极熊的百万大军,瓦格纳手里那点人马,真算不上绝对优势。因此下克上的结局可想而知。要我说,普里戈津真应该请一个读过中国史的谋士,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为啥?因为他至少犯了3个大错。

  • 第一,清君侧自古以来很少有善终的。
  • 第二,那点人马不足以支撑他下克上获胜。
  • 第三,和谈?和谈个锤子啊!

下克上已经犯了大忌,办了这事儿以后,居然还打算通过谈判善后,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闹着玩嘛!每个人,都必须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更何况是这样手握重兵的大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君侧,大多数没有好结果。

西汉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中国历史上,首个著名的清君侧案例,那就是汉朝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当时藩镇割据太厉害,汉景帝在大臣晁错的建议下,打算削藩。

这可把诸侯王们给气坏了,因此以吴王刘濞为首的7个诸侯王,打起了“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发动叛乱。结果呢?由于实力不济,七国之乱被汉景帝顺利平定,虽说晁错也被汉景帝误杀,可吴王刘濞等反叛者,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南梁梁武帝时期的侯景之乱。

南北朝时期,东魏大将侯景,与少主高澄闹翻以后,选择投奔南梁。梁武帝萧衍自然很高兴,加封侯景为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大行台等,凡是能给的虚衔,全都给了侯景,毕竟白得了河南这么大一片地方。

但是,双方相处了一阵子以后,矛盾就凸显了。侯景觉得梁武帝出卖了自己,而梁武帝则希望用侯景从东魏换回侄子。

于是乎,侯景便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以诛杀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等人为借口,发动叛乱。这场叛乱,侯景的确获得了暂时的胜利,耗死了梁武帝,执掌了南梁朝政。

但问题是,侯景得国不正,所以四方不服,因此不久之后,南梁的王僧辩、陈霸先等猛将,便起兵灭掉了侯景。这场清君侧的闹剧,依旧以清君侧这一方失败而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

唐朝唐玄宗时代,安禄山作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19万大军。他觉得实力足够了,便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要求诛杀宰相杨国忠。

唐玄宗骂骂咧咧一边跑路一边宰了杨国忠和杨贵妃,可安禄山依旧没有收手的意思。很明显,清君侧只是个幌子。

结果我们也知道,虽说安禄山一时占了上风,可安史叛军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为啥?因为李唐王朝得人心啊,100年的辉煌盛世可不是盖的,安禄山没办法给贵族、百姓任何保证,又有谁愿意跟着你干呢?

南宋赵构时期的苗刘之变。

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的宠臣王渊与宦官勾结,节节攀升,嚣张跋扈,肆意敛财。引起了部将们的强烈不满。

为此扈从统制苗傅和威州刺史刘正彦一拍即合,设计诛杀了王渊,随后他们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进攻皇宫,杀掉了一大帮为虎作伥的宦官,甚至还绑架了宋高宗赵构。

这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场清君侧,毕竟苗傅和刘正彦都没有做皇帝的资格和实力。但是如果和赵构和解,那肯定会被清算,你看看宋朝人就懂的道理,瓦格纳不懂。为此苗傅和刘正彦便逼迫赵构传位给3岁的太子赵旉,让老太后垂帘听政。

赵构下岗以后,韩世忠、张浚、刘光世等人立马起兵勤王。苗刘二人吓得立马把赵构请回来又上岗做了皇帝,甚至还天真地要求赵构赐给他们一张免死铁券。

这事儿可以理解,毕竟宋朝以前的免死铁券还是有点用的,如果他们知道朱元璋的故事,或许就不会这么天真了。结果很显然,苗刘二人均遭斩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一成功的案例,明朝朱棣的靖难之役。

同样是削藩,同样是诸侯王叛乱,朱棣却捡了个大漏。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以后,觉得叔叔们这些藩王实力太强,于是也在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动起了削藩的念头。

结果燕王朱棣便不爽了,直接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扬言要诛杀黄子澄、齐泰等皇帝身边的佞臣。

没想到,朱允炆指挥能力差,用人不当,再加上朱棣作战勇猛,居然还真让朱棣清君侧成功了。当然了,除了清君侧,朱棣连君也一起给清了。这种事情的概率极小,需要同时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一般人就别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克上,没实力、没根基就不要搞。

七国之乱的时候,吴王刘濞的确有足够的实力,而且他也是皇室子孙,有继承大统的资格。所以他搞清君侧,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奈何朝廷的实力比他还要强,这就没办法了。

南北朝的侯景之乱中,侯景的实力也很强,奈何他在南朝一点儿根基都没有,就算暂时获得了胜利,也会引来四方讨伐,失败是必然的。

唐朝的安史之乱,和侯景之乱其实很相似。安禄山的实力也很强,手握19万大军。当时唐朝的正规军,不过只有60万人,安禄山一个人就占了三分之一。

不过安禄山差就差在得国不正,他没有任何群众基础,就算打得了天下,也未必能治得了天下。

宋朝的苗刘之乱,那就是瞎胡闹了。就苗傅和刘正彦手里的那点人马,他们能干啥?即便把赵构给收拾了,也不可能成为天下之主,只会引起众人的讨伐。

由此可见,下克上的重要条件有这么两点:

  • 第一,需要有足够的实力,至少能跟上级五五开。
  • 第二,需要有一定的根基,最好是可以合法取而代之的身份。

没有这两个条件,下克上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朱棣之所以能成功,无非就是实力够强,对手够渣,自己同时还是朱元璋的儿子,这么好的条件,你上哪儿说理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谈,是最愚蠢的解决方案。

我看到瓦格纳居然跟莫斯科宣布和谈的时候,简直懵圈了,他们是一点历史都不读吗?这不是等着秋后算账吗?自古以来,一旦办了下克上这件事,除非取而代之,否则没有任何人会有好下场,绝无例外。

就说苗刘之变吧,他们之前倒是脑子灵光,逼着让赵构退位了。结果看韩世忠他们实力强,居然又把赵构请回来做皇帝,还要了个免死铁券。

别的不说,你就说赵构恨不恨你们吧!皇帝的威严扫地,由于丧家之犬,这比宰了他还要令人可耻。赵构随时都会找理由收拾你们俩,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你们可以搞这一出,难道其他武将就不能搞了?这事儿如果不严肃处理,将来铁定会有人跟着学习,嘿嘿,反正又不会被砍脑壳,干嘛不试一试呢?到时候和谈,要一张免死铁券呗。

所以说,下克上这种做法,不仅会让领导颜面扫地,而且还会起到非常不好的带头作用。但凡是个领导,都不可能容忍这种事情,只有严办,才能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想好了创业,就甭再考虑回去打工的事情了。

心态是关键,要么你就老老实实,给领导打工。打工的人,受点委屈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寄人篱下,哪有不吃亏的呢?别整天咋咋呼呼,说自己立了多大的功劳,却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其实领导心里明镜似的,啥不清楚啊?

如果你说,你不想打工了,还想取代老板自己创业。那么只要你跨出了第一步,就千万不要回头,不要想着自己回来还能有个后路。一旦有了这个想法,百分之一百,肯定会失败。

为啥呢?因为不除了你,以后老板还怎么指挥员工干活?还有什么威信可言?所以跟你和谈,只是权宜之计。先稳住你,等到老板手里攒够了资本,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你。

而且你跑去和谈了,你手下的弟兄们怎么想?原来自己跟着的老大,是个志向如此短浅的人,以后谁还肯跟着你干事业哦。不等老板来收拾你,你自己的阵营就先垮了。

因此,一旦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要么一将功成万骨枯,像朱棣一样逆风翻盘。要么就做好身死族灭的准备,否则就老老实实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