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象中,野外的鱼类,只要一见到人就会迅速逃走,而公园的观赏鱼,则会一个劲地浮出水面、挤破脑袋向游客讨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长江宜宾段的鱼群

不过,最近看到的一组画面,彻底打破了我的认知。在四川宜宾戎州大桥下,长江中的鱼群竟然反其道而行之,纷纷浮出水面向人群要吃的,江水已经被黑压压的鱼群“染黑”。

这样的情形,看上去让人有些难以置信。长江中的鱼儿,胆子现在都这么大了吗?竟然争相浮出水面,好像要和市民“合影”一样。现场的围观者纷纷驻足,拿出相机拍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这群“不怕人”的大鱼,戎州大桥已成为宜宾的“网红桥”,“宜宾人自己的观赏鱼”等视频,在网络上的浏览量超过了1000万次。

“人鱼和谐”的画面,除了在公园能够看到之外,竟然也出现在了长江干流。看来,这里的鱼群经过和人们频频“互动”,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被“宠爱”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是什么原因?这里就不得不提长江的“十年禁渔”计划。自2020年起,长江流域实施了为期十年的禁渔制度,全面停止了生产性捕捞,一些地方连休闲垂钓也被纳入管理范围,“一线一钩”已是常态,连垂钓爱好者也不能随意去钓长江中的鱼儿。

4年多过去了,长江的鱼类生态,已经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改善。就拿宜宾来说,由于位于江豚保护区,这里实施了十分严格的禁渔制度,捕捞就不用说了,根本不可能有人去下网。就连休闲垂钓爱好者,也要给“禁渔”让路,长江宜宾段全年不让钓鱼,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鱼类,给江豚留下更多口粮,同时也能防止鱼钩误伤江豚。

因此,长江宜宾段的大鱼,简直就像“开挂”了一样,已经慢慢变得胆大起来,把岸边的市民当成了朋友。而宜宾市民好像成了专职的“喂鱼员”,每天都有大量人来到戎州大桥喂鱼,活脱脱地把长江的鱼群给“宠”成了观赏鱼。

同样的画面,不止出现在四川宜宾。在长江湖北宜昌段,网友们也拍到过类似的画面,大量鱼群像赶集似的一起群游。

在安徽池州黄湓大桥的黄湓闸下,也出现过鱼群翻腾的画面,导致江水都被“染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长江池州段鱼群“染黑”江水

长江禁渔4年多,形势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在禁渔前,长江中处于“无鱼可捕”的境地,禁渔之后,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某些变化。

已有30年不曾露面的鳤鱼,重新现身长江,刀鱼又出现了集体洄游的画面。据统计,禁渔几年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的鱼类数量从168种增加到了193种,增加了25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珍稀鱼种——鳤鱼

作为长江的另一重要水生生物,江豚的观测次数也大大增加,数量开始反弹。从2017年的1012头增长到2022年的1249头,实现了历史性的回升。

从“无鱼”到大鱼群游,甚至把“野生鱼”喂养成了“观赏鱼”,长江几年的变化令人兴奋。有网友称,这才是十年禁渔该有的样子,不只是嘴上说说,只要付出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的一面。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尽到保护长江水生生物的义务,比如鄱阳湖死亡江豚的事情,让人痛心疾首。长江中的旗舰鱼种,如中华鲟、长江鲟,仍面临生存难题。长江白鲟已于2022年被宣布灭绝,让人觉得遗憾。

相信随着“十年禁渔”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地方会出现类似宜宾戎州大桥的画面,鱼群争相和市民“合影”的事情也将不再稀奇。我们期待有一天,长江三鲜刀鱼、河豚、鲥鱼能够尽快回归中华鲟、长江鲟能够找到它们的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永远定格在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