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爆款,先发癫。
爱情公寓出番外?井柏然在诈骗?庆余年2为何这么爆?
最近国产剧的话题有点多,甚至让很多做切片的营销号都忙不过来。
说白了,与其说是国剧质量上升,不如说是找到了话题密钥。
越早发癫的剧,越早享受红利。
其实,大部分国产剧的路有3条:
做精品剧的,优点老少皆宜不被时间淡忘,缺点是没实力玩不开,从演员到编剧全都不能翻车。
流水线成品,从地方台到网络平台,市场空间也不小,主打一个稳字能赚钱。
玩营销讲流量的,剧情不一定重要,但戳中网友关注就能撬动大市场。
而发癫,其实就是有精品的心,流水的命,再发点营销的力的混合产品。
看似摆烂,但或许这才是国产剧最好的出路。
问题
先搞清楚,国产剧为何要发癫?
因为钱。
小则12集,多则48集往上的时间周期里,既要保持热度,又要令观众看下去,在剧情发癫就成了简单有效的方式。
而且随着主流观众的年龄变动,过去的旧葫芦是装不了新酒,迎合新环境也是大势所趋。
所以在轻逻辑,重反转的故事框架下,谁是开年第一癫,谁比谁更癫成了自然而然发力方向。
其实癫已经是世界命题了。
不管韩剧,还是奈飞,“用争议换关注”几乎已经成了它们流水线的标准,国剧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说实话,癫而不狂也是门技术。
像利用社会话题,塑造爽剧流程,发力金句共情,的确有效果,但经不住久用啊。
你看现在的关于在播剧的热搜,哪些是买的就一眼看出来区别,话题不够流量来凑已经是不可持续的方式了。
不可否定“放不开”有过审的考虑;
但沉长铺垫内容的影响,对热门题材的依赖都是被说多年的老问题了。
尤其是题材泥潭的事:拍现实题材难以创造社会议题,拍古偶玄幻又被质疑没深度,爱恨情仇的故事又全是看过的套路。
糊弄,很难让观众心甘情愿的为你喝彩。
拍的作品观众缘差,最后只能统通掉进了互相借鉴,谁火用谁的深渊。
“弱化故事真实性,强调故事颠覆感”不一定是解药;
但也是对无影响力,无话题性,无延伸度的“三无国剧”的良药。
它的新颖,是帮你吸引资本进门的邀约卡。
抢占
这跟之前风生讨论短剧的结论一样,它能被市场接受就是:内涵要排在观看欲后面。
我知道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的表达欲,都希望作品名利双收,名留千史;
但现实里“造片工厂,资本环境,天赋时机”每个都是夺命的刀,追梦之作只是剧海里的一颗沙砾,埋没和平凡往往是宿命。
想在红海里杀出重围,抢观众是第一步。
拍观众爱看的,拍观众想不到的,拍行业不敢试的。
为什么在古早时期里隔壁电视剧的“撞车死、白血病”总让人百看不厌,是爱情本是波折的吗?
不,是因为爱情没有好结局。
他坏了市面“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预期,又用自己的剧情线满足了观众对“不完美才是常态”的接受度。
狗血从不缺市场,但要大众接受,就需要一些对过程的“调教”。
“合理性”不用足,够用就行。
穿越、无限流、修仙、霸总都可以,只要通过剧情铺垫不显突兀,它就是允许的。
可以癫,但不能恶心。
制造出奇的剧情不是什么难事,但既让观众看得爽,也要看得下去才是难点。
深度也不用太多,适量留白就可以让“哈姆雷特们”解析出一百种感悟。
记住,只有先利用“癫”抢占了话题,你才有机会表达你的表达。
降级
只要你起点够低,怎么走都是向上。
接地气不一定代表品质差,设定跳脱也不一定只有骂声。
国内电视剧的败笔就是,很多人把“羽毛”看得珍重,却从未拍出一部被观众记住名字的剧。
起点低点可能有骂声,但也是最快让内容辐射面广的方法。
假设以后有机会拍大作品了,曾经的第七点,只会让这段经历变得更为励志,而这样的履历更值得被大众所知晓。
不管走的是现代还是古装,剧情够魔幻,人设够癫魔的,总能快速在当下的舆论环境崭露头角;
这不是靠内涵,也不是由资本决定,它就像一条泥路小道,是捷径但不平整。
《武林外传》凭什么播放寿命超出平均值的几倍,就是人家“癫的有艺术”。
人家起点不是大投资,全靠台词优势与内容设定新颖,为收视和讨论度铺路,最终靠口碑形成国剧神话。
降级不一定是为了三俗服务,也可以换种姿态贴地飞行,设定争取观众和内容征服观众并不冲突。
癫只是你接近观众的方式,内容才是你赢下掌声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