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是农业科研人员的使命和职责所在。安顺市农业科学院自成立以来,聚焦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60多年来,一代一代的科研人员用自己的智慧,把试验地当战场,在苗木种植、粮种研制、养殖等领域,完成了一系列新成果的研究、引进、转化和应用,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已然成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村富裕的“引路人”。

走进坐落在白岩镇的安顺市农业科学院,院内一系列科研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工作人员有的对油菜籽进行称重、翻晒,为来年播种做好准备,有的忙碌在实验室里,进行着土壤化验、植物病理研究、现代种苗工程技术研究等工作,为全市的良种供给提供保障。院外种植基地里除了各式各样的果树正蓬勃生长,更有专业农技人员指导着农户,科学合理地对大豆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让“科技”扎根泥土。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牛力立介绍:“我院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服务,一是建立核心示范基地,今年依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安顺综合试验站、东西部协作资金等项目,在各县区建立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4000余亩,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院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申报、实施项目、成果转化等方式服务企业,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三是通过农技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方式进行了产业技术跟踪服务。”

在樱桃试验基地,采用矮化密植技术栽培的110株5个品种樱桃树错落有致。园内有不少人前来,抓住即将“罢市”的樱桃尾巴,品尝一番新品种樱桃的美味。这是市农科院的农艺师们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在多个樱桃品种中筛选出来的适合安顺种植的优质品种。

“经过这几年的培育,筛选了几个比较适合安顺种植的品种。我现在手里面拿的这个硬肉型樱桃品种,暂时还没有给它命名,下一步的工作我们就是准备品种审定。”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安顺市农科院果树团队的农艺师敖艳飞表示。

这种硬肉型樱桃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在22%,普通本地樱桃仅在11%到13%之间,相较于本地樱桃来说具有糖分高、耐储存、产量高等优势,矮化密植的樱桃树单株产量可达10斤,还可实现今年栽树、明年收果的高效回报,非常适宜推广种植。

敖艳飞表示,接下来将在普定县推广,今年年底将在猫洞乡、马官镇等地进行种植示范,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了解新品种,推广新品种。

2023年,安顺市农科院免费提供16200斤脱毒马铃薯种在普定县穿洞街道兴利村开展脱毒马铃薯示范种植推广,科技服务团队从新品种选育、怎样栽培到后期的施肥疏叶等,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为马铃薯保产、增产、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农艺师兴利村工作队队员宋攀介绍:“目前脱毒马铃薯的长势非常好,通过田间加强肥培管理、农药管理后现在进入采收期,预计种植面积有10万斤左右的产量,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来估算,老百姓增收可以达到10万块钱左右。”

近10年来,安顺市农业科学院选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新品种14个,创办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190多个,推广新品种600多万亩,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问题500余个,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民4万多人次,助农增收约12亿元,始终坚持以科技助力全市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牛力立表示,接下来,该院将加强以种业为重点的科技创新,着力抓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提高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农特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着力推进山地小型机械化,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和效益不高的问题,加快成果转化,为地方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张文霞、何召、王成鹏、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