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第十六回脂批)、通部书的中心舞台,虽“园基并不大”(脂批),元妃却赐其名曰“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

所有故事中的人物,其实都是作者的代言人,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在传达作者的思想,都是为整体故事的主旨服务。元妃的赐名和题诗,其实就是作者暗示通部书将以小喻大,以小小的大观园为“窗”,含天下"西岭千秋雪",有如英国桂冠诗人布莱克的名诗:“从一粒沙里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掌心,永恒在剎那中收藏。”

文本亦如风月宝鉴,也有两面。正面大旨谈情,但文本“表里皆有喻”,正面的情是小小的“假语村”,隐喻背面作者不能言说的大大的“真事隐”,意在伤时骂世。如第三十八回,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众人大为称道:“这方是吃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一一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而第一回,癞僧大哭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脂砚斋对此感慨万千:“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

这些都明确地告诉读者,儿女之情只是“假语”,政治问题才是“真事”,即脂批所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文本中隐藏着正统与非正统之间的冲突,隐指胤礽的秦可卿是“此书大比托处”,又是“此书大讽刺处”,秦可卿代表正统,而“大讽刺”的就是非正统的、隐指雍正的“箕裘颓堕皆从敬”的贾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引薛宝钗诗诗中最锋芒毕露、最辛辣犀利的是颔联“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入木三分地讽刺非正统的反面人物,如贾敬、贾雨村、贾赦和贾环等,心怀叵测,惯于搞阴谋诡计,虽然侥幸得逞,横行一时,但背离了正道,走到了邪路上,机关算尽,当他们弹冠相庆之时,丧钟也已经敲响了,最终“落釜成何益“,白忙活,一场笑话,空欢喜。

脂砚斋指出,文本所用诸法中有"一击二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又指出"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如晴雯和黛玉,脂批指出“晴有林风”。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用最美好的语言、最沉痛的语气,为晴雯撰《芙蓉诔》,但脂砚斋明确指出:“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

晴雯从风月宝鉴的正面看,只是个"身为下贱”的女仆,而黛玉却是老祖宗史太君的宝贝外孙女,史太君最宠溺之人。而且,诔文中所引为先例的"楚人”作品,都是讽喻政治的,其中在文字上借用的最多的是屈原的《离骚》,《离骚》中的美人香草实际上完全与男女之情无关,是屈原用于表达政治理想的假托。诔文中还用了贾谊、鲧、石崇、嵇康、吕安等在政治纷争中遭祸的人物典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脂批中关于地名的部分,揭示了《红楼梦》中的地名具有超越地理历史意义的、只属于其自身独有的意涵。如甄士隐的岳丈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脂批“托言大概如此风俗也”;贾雨村胡州人氏,脂批“胡诌也”等等。“金陵”同样也不例外。孙绍祖,大同府人氏,脂批指出:“设云大概相同也,若必云真大同府,则呆。”脂批暗示,文本写的是小小的孙绍祖,却是意在“大概相同”之无限大”。

文本第一次出现姑苏时,脂砚斋指出“是金陵。十二钗正出之地”。姑苏的含义应该是姑且、暂且输了,但历史的答案未必尽然。至少曹雪芹和脂砚斋只是“输”了一时,却赢得了永远。姑苏不是南京,当然不是金陵。脂砚斋提醒“诸公”,金陵“另有深意存焉”。参照脂批,金陵的意涵是“`金'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巨大`陵'墓”,而金可指代清。同样,第七十八回《姽婳词》中,恒王镇守的青州,也不能单纯认为只是山东的青州,也是暗指清。

文本中,贾敬和秦可卿,一个死后被追赐五品之职,一个死后封五品龙禁尉,在风月宝鉴的背面,一个隐指雍正,一个隐指胤礽。因此,文本中,贾珍的宁国公之爵位、贾赦的荣国公之爵位、贾政工部员外郎之职位等等,在风月宝鉴的背面,同样另有所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本表面上只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盛衰兴亡史,寄寓了作者对自身家史的无限感慨。但同样是第一回脂砚斋对于甄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所作的批语,其中有一条“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而且,在风月宝鉴的背面,贾家中既有雍正,又有胤礽,因此,贾家也暗喻封建王朝的第一大家一一皇家。

文本中,贾宝玉及诸芳下凡造劫历世之时,已是末世,因此,文本是献给末世的一曲挽歌。但文本中的时间,却如费长房壶中,别有洞天。第一回跛道口中的“三劫”,脂批指出是“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因此,文本虽是末世挽歌,却寓言了“九十春光”。

因此,虽然文本看似只以大观园为中心描写了贾家,但在风月宝鉴的背面,却涉及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的社会众生态,可以说是全景式、全时段展现整个封建王朝兴衰成败的文学大观园。这样写的社会伦理基础在于,封建社会国与家都采取相同的严格等级区分的宗法统治。正如第五回,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曲之《喜冤家》中的脂批所云“题只十二钗,却无人不有,无事不备。”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