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发票罪主观构成要件的深入分析与案例解读(扩展版)

虚开发票罪的主观构成要件为明知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而开具、出售或者使用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行为人明知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这是虚开发票罪主观构成要件的必备要素。行为人只有在明知的情况下,才能认定其具有直接故意。明知是指行为人对于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事实具有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判断行为人是否明知,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行为人对发票用途的了解程度;行为人是否采取了查证核实措施;行为人的主观供述等。
  • 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而希望或者放任其发生虚开发票的行为结果。希望是指行为人积极追求虚开发票的行为结果发生。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虚开发票的行为结果发生持听之任之的态度。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直接故意,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行为人的行为目的;行为人的主观供述;案件的其他证据等。

在司法实践中,对虚开发票罪主观构成要件的认定,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 对于行为人是否明知,认定标准不一。一些法院认为,只要行为人存在主观过失,就应该认定为明知。而另一些法院则认为,只有行为人具有明确的认识,才能认定为明知。
  • 对于行为人主观故意的认定,过于依赖主观供述。一些法院在认定行为人主观故意时,主要依据主观供述,而忽略了其他证据。

这些问题导致了虚开发票罪案件的裁判尺度不一,影响了司法公正。

笔者认为,在认定虚开发票罪主观构成要件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认定。行为人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认定其具有主观犯罪构成。
  • 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证据。不能仅凭主观供述,就认定行为人主观故意。
  • 注重查明行为人的真实意思。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司法裁判的公正性。

以下是一些支持上述观点的典型案例:

  • 张三虚开发票案

案情简介:被告人张三为个人牟利,明知是用于抵扣税款的发票,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00余张,虚开税额500余万元。

法院判决:张三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5万元。

本案中,法院认定被告人张三明知是用于抵扣税款的发票,而虚开,具有直接故意,构成虚开发票罪。

  • 李四、王五虚开发票案

案情简介:被告人李四、王五系个人,为骗取出口退税,合伙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00余张,虚开税额100余万元。

法院判决:李四、王五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和二年,并处罚金10万元和8万元。

本案中,法院认定被告人李四、王五明知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的发票,而虚开,具有直接故意,构成虚开发票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是关于虚开发票罪主观构成要件的一些常见法律问答:

1. 问:虚开发票罪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答:主观目的是为了骗取国家税款或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具有明显的非法牟利动机。

2. 问:构成虚开发票罪需要什么样的主观认识?

答:行为人须对虚开发票行为的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至少应当明知是违法的。

3. 问:虚开发票行为人对违法结果需要怎样的预见能力?

答:能够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导致骗取国家税款或获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结果的发生,但仍继续实施。

4. 问:从心理因素看,需要什么样的故意程度?

答:需要存在直接的犯罪故意,即明知故犯;或者对违法结果发生存在间接认识但仍置之不理的间接故意。

5. 问:如果是在胁迫欺骗情况下为之,会如何认定?

答:如果完全是在他人胁迫欺骗下被迫虚开发票,主观方面则可能缺乏自愿性,从而导致罪责减轻。

6. 问:为何主观构成要件如此重要?

答:它是区分虚开发票罪与民事侵权行为的关键所在,需要有主观故意才构成犯罪。

7. 问:法院是如何认定主观构成要件的?

答:法院将根据案件的全部客观事实,综合分析行为人的动机、预见能力、心理因素等作出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