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杨尚昆病危,能来的都来了,为何多次嘱咐家人:别通知刘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党的多年革命斗争中,有过很多配合默契的老搭档、老朋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著名的当然就是“朱毛红军”和“刘邓大军”了。

其实刘少奇和杨尚昆也是这样一对老搭档,而且因为常年共事,两家的关系也很不错。

但是在杨尚昆弥留之际,却专门提出不让刘的孩子来看望他,这又是为什么呢?

革命战友

1930年在苏联的莫斯科,杨尚昆与刘少奇第一次见面。当时32岁的刘少奇,已经是我们党的中央委员,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知名人物。

而比刘少奇小了9岁,二十出头的杨尚昆,当时还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两人之所以产生交集,是当时刘少奇带队到莫斯科开会,但是没有俄语翻译。正在苏联读书,精通俄语的杨尚昆于是受派遣帮助刘少奇做好相关工作。

刘少奇给杨尚昆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对他这个学生没有架子,很平易近人。第二个印象则是理论经验和实际经验都很丰富,而且非常善于表达,言辞犀利。

也就是从这次以后,两人建立了长久的革命友情。

杨尚昆在1931年回国后担任全国总工会的宣传部长等职务,而刘少奇则是当时的工会书记,可以说是杨尚昆的顶头上司。

在最艰苦的长征时期,杨尚昆担任红三军团的政治委员,刘少奇是政治部主任,而彭德怀元帅则是这支部队的主帅。

革命岁月,刘少奇在担任北方局、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等工作岗位的时候,杨尚昆都是他的副手,两人一直配合十分默契。

可以说刘少奇和杨尚昆的革命生涯是一直交织在一起的,两家人的关系也非常好。

刘少奇有九个孩子,杨尚昆则有三个。因为常年共事,解放后又都住在一个地方,这些孩子基本上是一起养的。

刘少奇的儿子失恋了或者女儿学习上有什么困难,都是杨尚昆去谈心谈话安慰他们。可见两家之间的亲密关系。

根据刘少奇最小的儿子,刘源上将回忆,他从刚出生的时候就见过杨家的姐姐,长大懂事后最先认识的也是杨家的孩子。

“杨爸爸”与刘源

在他们生活的圈子里,大家对父亲的同辈一般都是称呼叔叔或者伯伯,可刘源不同,他叫杨尚昆“杨爸爸”。

之所以如此,还是太熟了。杨家的姐姐是他们的孩子王,亲自发话得叫杨尚昆“杨爸爸”,加上刘源本身就跟杨尚昆一家子关系亲密,从此刘源就多了一个爸爸。

刘源13岁的时候就被安排去部队里锻炼,这个不是闹着玩的,一样要参加训练和日常执勤。杨尚昆还亲自检查他们的训练效果,发现成绩确实不错,杨尚昆于是把刘源当作典型宣传。

有段时间刘源被安排站岗值班,杨尚昆担心部队会因为他的身份特殊对待,因此每天杨尚昆吃过饭就会徒步到到刘源执勤的岗位看看刘源有没有偷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才13岁的刘源每次都是认真站岗,没有一次被“散步”过来的杨爸爸抓住毛病。

因为那个时代的特殊性,刘源日常接触到的不是元帅就是将军,可以说是在军营里面长大。偏偏刘源小时候长得憨胖可爱,大家就喜欢拿他开玩笑。

1955年共和国第一次授勋后,才三四岁的刘源肩膀上也被长辈缝了一个手工绘制的“肩章”,杨尚昆见到后向朱老总他们笑着介绍刘源是“未来的将军”。

没想到这句话一语成谶,刘源于2009年晋升上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困难的时候,刘源同样吃不饱肚子。甚至因为他家孩子多,刘源要比别家孩子更饿。每次吃饭,孩子们开始还能装斯文,大人一走都靠抢饭吃。

幸好当时彭老总和杨尚昆都比较照顾他们,经常将自己家里节约的饭菜送给刘家的孩子吃。孩子们狼吞虎咽,杨爸爸他们则坐在一旁回忆革命岁月。

刘源后来一直记得长辈们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

在特殊时期,两家人天各一方,一直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才再次重逢。

此后成年的刘源考上了大学读的历史系,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

毕业后的刘源主动到河南工作,在这期间杨尚昆一再叮嘱他不要脱离群众,要一直保持虚心学习的心态。

即便是杨尚昆退休后,刘源还是经常会抽空向“杨爸爸”汇报工作,陪他到全国各地考察。

杨尚昆也为刘源的成就而高兴。刘源当上副省长以及将军的时候,杨尚昆都非常高兴,拉着刘源一起庆祝。

此后的几十年间,两人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加上刘源本身是历史系出身,杨尚昆在撰写回忆录时候还经常征求刘源这位“专家”的意见。

1998年,全国爆发特大洪水,身为子弟兵的刘源一直坚守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的杨尚昆已经病入膏肓,随时可能离开这个世界。

处在弥留之际的杨尚昆更加思念多日不见的刘源,可他明白刘源这个时候正在一线,他不愿因为自己影响刘源的工作,一再嘱托身边人不要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刘源。

可他对刘源的思念,身边人又怎么会不知道,杨尚昆几次睡梦中都叫刘源的名字。

大家都担心如果不见面,杨尚昆和刘源内心都会留下永远的遗憾。杨尚昆的情况最终被告知了刘源。交接好工作的刘源匆忙赶到医院见到了正在抢救中的杨尚昆。

第二天,这位“杨爸爸”去世。

结语

革命年代,英雄们舍身忘死而奋斗,他们的孩子则各有不同命运。刘源有“杨爸爸”照顾,无疑是幸运的。

还有的孩子则失去了父母或者因为没人陪伴走丢了,还有很多孩子则因为没有得到妥善照顾过早去世。这些事情,即便毛主席的孩子也不能幸免。

伟人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一生,甚至还有自己至亲血脉。

参考资料:

[1] 党史天地.《杨尚昆与身边的伟人们》2004年.04期( 第14-18页 )

[2] 党史纵览.《刘少奇之子刘源:在特殊环境下成长(上)》 2010.03期( 第18-22页 )

[3] 中国青年报 .《刘少奇之子刘源忆杨尚昆:做好人,才能做好官》200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