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最后一批在管理所改造的原国民党高级战犯被特赦,获得了公民权,总人数为293人。其实建国后关押在各地管理所改造的国民党战俘中,表现好改造积极的早就被释放了:像杜聿明、王耀武等人都是1959年重返社会并再次参加工作的。至于到70年代还迟迟不能释放的,基本没有什么特殊原因,都是顽固对抗不接受改造的人员。比如黄维、文强、刘镇湘等13人,在75年其实并没有真正完成改造。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在75年释放了包括这13人在内的全部战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战俘中不真心接受改造,长期思想消极的人员占比其实并不高。49年后国民党军光是将官以上的干部,就有上千人被俘进入北京功德林等一批管理所。一方面由于国军已经败退台湾,大陆新政权于49年建立;另一方面管理所一直对战俘持教育和关心并重的态度,常年作战有疾病和伤患在身的国民党将领,也得到了及时救治,延长了寿命,这使得绝大多数关押人员都能心存感激配合改造,大部分人是真心悔过。所以1959-1966年间,大量战俘获得了特赦,提前回到社会参加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迟迟没能获得特赦的战俘,普遍持有旧思想,严重的甚至对于“反攻”存在幻想,一直不愿“投降”。到1975年还没释放的293人,经过公安部的核定仍有13人表现极为恶劣,从思想上不能认识到战争罪责。这其中就以原国民党12兵团中将司令官黄维、7兵团64军中将军长刘镇湘和徐州剿总中将、大特务文强为典型代表。这些人不但不配合管理所改造自身,还多次寻找理由进行强硬对抗,到1975年也没有明显的态度转变。对于这13个人,公安部的态度是继续关押改造,不能提前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主席在75年2月最后一次核定特赦名单时,亲自把这13个强硬分子的名字给勾掉了,并且对公安部做了批示,指出国民党军败北已经超过25年,在押的所有战俘都不再具备威胁政权的力量和可能性,不仅要把剩余所有在押人员特赦,还要给予生活费及工作方面的适当安置。指示工作人员“心胸、气魄要大”,这些战俘已经关押20多年,没有必要继续“强迫改造”。在中央的明确指示下,75年3月进行了最后一批战俘特赦,至此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战俘已经全部重返社会,连像黄维这样始终不肯悔改的顽固派典型,最终也得到了宽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