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山东莱芜的民警接到当地民众举报,说有一位九旬老者违反《枪支管理法》,在家中私藏了两支手枪。

警察接到报案后,立即前去收缴老者的私藏枪支。谁知这位老者当场拒绝把枪交公,还表示自己这两把枪来历非凡,民警没有资格动。

这位老者究竟是谁?

他的两把手枪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他又为什么说警察没资格收缴自己的手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持枪老者

事情得从1996年那场轰轰烈烈的“禁枪行动”开始说起。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央下令对民间私藏的枪支类武器进行全方位的统一收缴。

这次收缴行动规模史无前例,禁枪范围也十分彻底全面,从打鸟的土枪到精密手枪,个人私有的枪支全都一个不剩地收归公有了。

可就在“禁枪行动”尘埃落定后不久,某一天,山东莱芜派出所的民警突然接到了当地民众的报警电话,他们是来举报非法持枪的。

原来,莱芜区有一位老人,如今已经是九十六岁高龄了,他的家中藏有两把手枪。邻居们曾劝他把枪交公,可这位耄耋老人无论如何都不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警接到群众报案后,丝毫不敢马虎,立即派人前去老者家中,对私藏枪支进行收缴。谁知真正到了老者家中,情况却完全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老者确实藏有两支手枪,均为驳壳枪,虽然枪支的型号已经非常旧了,可这两支手枪被他保养得依然如同新枪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警方了解,老者持有驳壳枪已经足足七十年了。上次“禁枪行动”的时候,他就曾拒绝将枪支上交,坚决要求自己继续私藏。

民警试图劝说老者配合政府部门缴枪,可对方置之不理,还说自己完全有资格持有这两支驳壳枪,因为他有特殊的“持枪证”。

见老者语气十分笃定,民警半是好奇半是犹豫,要求他出示相关证明。只见老者转身回到卧室,拿出了一个锈迹斑斑的小铁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铁盒,里面放着一个红布包装的小物件。老者郑重其事地掀开红布,那个小物件原来是一封来自七十年前的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警拿起信一看,光是封头就把他们吓了一跳。只见信纸的最上方,赫然印着“人民解放军6202部队”,紧接着便是“持枪证明”四个字。

这封信写于1982年,内容是部队首长特批老人的合法持枪资格,虽然整封信都是手写的,但落款的6202部队印章证明了真实性。

经过派出所鉴定中心的验证,这封信的落款印章没有造假,具备法律效力。也就是说,老者确实有资格持有两支枪。

民警缴枪未果,十分好奇,眼前这位老者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让部队首长特批持枪的资格。临走之前,民警们向老者询问了这个问题。

谁知老者顿时来了性子,直接留民警们吃了一顿晚饭,兴致勃勃地跟他们详细讲述了两支手枪的由来。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发生在动荡又激昂慷慨的战争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身革命

持枪老者叫滕西远,生于战乱的民国时期。十五岁的时候,滕西远毅然加入我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滕西远曾参加过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多场战役,立下过赫赫战功。那两支珍藏多年的手枪,就是他昔日功绩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滕西远

支撑滕西远英勇奋战的,是他矢志不渝地坚定革命信仰。出身贫寒的他,太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救人民于水火的道理了。

滕西远是山东莱芜本地人,出生在一个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佃农家庭。他出生后没多久,父母便相继去世了,本就艰难的家庭更加穷得揭不开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滕西远的两个哥哥已经离家打工了,他下面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正等着他养活。为了让自己和弟弟都不至于饿死,年幼的滕西远不得不做苦力,给当地的地主老财卖命。

可即使是日复一日地操劳,滕西远依旧赚不到三人份的口粮。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弟弟们走家串巷,挨家挨户上门乞讨。

善良的父老乡亲,竭尽全力支援了滕西远兄弟。可在那个年代,底层人民家里哪有什么余粮可言,滕西远没要到多少饭,他最小的弟弟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过多久,滕西远的四弟因为没钱治疗,得急病去世了。接连失去两位骨肉至亲,滕西远悲痛欲绝,发誓要改变自家和广大底层人民群众的悲苦命运。

正在这个时候,滕西远的两个哥哥回到了家乡。他们全都加入了我党,在哥哥们的熏陶下,滕西远逐渐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者。

为了给党的革命事业作贡献,滕西远小小年纪,就成了当地党组织的地下交通员。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组织刺探和传递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情报。

滕西远在外人看来,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叫花子”,达官显贵对衣衫褴褛的他退避三舍,普通百姓又习惯了他的存在。

就这样,滕西远在莱芜一带行动非常自由,走到哪里都不会引人怀疑。通过这些便利条件,他屡立大功,多次获得党组织领导的夸赞。

十三岁那年,滕西远加入了莱芜县大队,成为了一名小兵。虽然年纪轻轻,可滕西远学习能力惊人,很快便成长了起来,掌握了大量军事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间是滕西远

1940年春季的一天,滕西远和战友在执行日常军事任务时,路过北山阳村,正赶上一股日伪部队在当地进行扫荡。

滕西远的两名战友不幸被日伪军逮捕,他自己因为昔日经常来此地乞讨,非常熟悉队形,所以成功逃脱了敌人追击。

在撤退的路上,滕西远成功和两名同样未被敌人逮捕的战友汇合了。三个人一合计,决定组成战斗小分队,解救被俘的同志。

可是三个人手中都没有枪,只有随身携带的短匕首,想要从人员众多的日伪部队手里救出落难战友,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正面硬攻肯定不行,滕西远略加思索,决定进行偷袭。他和两名战友悄悄潜伏在村里不容易被人发现的角落,耐心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三个人的营救行动正式开始了。滕西远神不知鬼不觉地爬到了日伪部队歇脚处的房顶,刺探敌人的情报。

滕西远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正好就是关押着两名被俘同志的地方。这里仅有一名日伪军士兵监管战俘,也就是说,解决掉了他,被俘同志就可以获救了。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滕西远和战友们商议后,决定静待时机,等敌人出屋再消灭他。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这名日伪兵出屋准备做晚饭,走到了猪圈附近。

说时迟那时快,滕西远迅速将敌人扑倒在地,同时堵住了他的口鼻,防止他大声呼救引来援兵。两名战友配合作战,一起把敌人死死压住,防止他逃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滕西远抽出匕首,干脆利落地用刀刃割断了敌人的咽喉,一下子就结果了他。这名日伪军临死前发出的声响,被相邻房屋里的同伴们误以为是杀猪叫,没有引起重视。

三人就这样成功解救出了被捕同志,他们趁着浓浓的夜色回到了县大队。经此一役,滕西远在县里出了名,成了人人夸奖的“少年英雄”。

这是滕西远赫赫军功的开始,那把立了大功的短匕首一直被他好好保存着,和两支驳壳手枪一起,成了他的一生珍藏。

第一支枪

滕西远获得的第一支手枪,是在1940年的杨家横战役后,我军鲁中第四纵队司令员廖荣标为奖励他的战功,亲手赠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滕西远年仅十五岁,可由于北山阳村手刃日伪兵的英雄履历,已经成了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了。他在1940年成功入党,并在之后被派调到了我军的鲁中正规部队。

那年夏季,鲁中的日寇部队为了消灭我军,展开了一系列疯狂的军事行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军见招拆招,打得敌军节节败退。

在杨家横,我军和日寇部队展开了数轮激战,滕西远随军参与了战斗。此时的他,已经配备了一支冲锋枪,不单单只有一柄短匕首御敌了。

虽然如此,考虑到部队弹药补给严重不足,滕西远在开枪射击时十分慎重,力求每一颗子弹都能消灭对面一个敌人。

眼看着战场态势陷入焦灼状态,再这么消耗下去,情形对兵力劣势的我军十分不利。滕西远情急之下,决定来一场“斩首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滕西远将枪头对准了离自己很远的日军旗手,小心翼翼地瞄准,然后果断扣动扳机。敌军旗手中弹倒下了,引起了对面的一阵骚乱。

对于轻步兵而言,一支部队的旗手安危,对能否稳定军心至关重要。眼见自家旗手被人一枪毙命了,敌人战斗意志大减,我军打起精神发起猛攻,很快便消灭了这支日寇部队。

在杨家横战役中,滕西远不光立下了枪毙敌军旗手的大功,还击杀了六名全副武装的日寇,可以说是战果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队司令员廖荣标在庆功宴上,公开宣布滕西远是一等功,并把一支崭新的驳壳枪当作军功奖励,送到他的手上。

第二支枪

滕西远得到的驳壳枪,让全军上下羡慕不已。可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七年后他还会得到第二支,而那支表彰战功的驳壳枪,是由“战神”粟裕大将亲自挂在他胸前的。

1947年,国军和解放军在山东地区的交战,已经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那年7月,两军在南麻山区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攻坚战,滕西远所在部队也参与了这场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滕西远,已经从普通战士升任为炮兵连长了。虽然军衔提高了,但搞情报出身的他,进行巡视任务时还是习惯于亲力亲为。

某次滕西远和两名下属在巡视山区时,意外发现了一队全副武装的国军。他们有两百人左右的兵力,配给充足,甚至还有一门重型火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战经验丰富的滕西远当即明白,这支国军部队是要执行偷袭任务,必须尽早消灭才是,要不然我军驻地后患无穷。

可当时我军主力部队距离此地尚远,哪怕以最快速度行军,也得半小时才能赶到。而滕西远一行人只有三个人,想要暂时拖住敌军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滕西远情急之下想出的妙计,愣是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充分利用山谷的回声原理,布下了疑兵之阵,让国军部队停止前进将近一个钟头。

滕西远先是将随身携带的手榴弹扔到敌军头上,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然后故意在山谷的隐蔽处高喊:“你们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了,缴枪不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当时是黄昏十分,天色幽暗,滕西远一行人又藏身在树丛之后,敌军看不见他们。山谷的回响,给了敌军一种我军人很多的错觉,他们战战兢兢匍匐在地,丝毫不敢动了。

为了尽可能地拖住敌军,滕西远不断进行射击,利用枪响恐吓敌人。两名下属一个负责燃烧树枝制造硝烟效果,一个赶紧回我军大本营汇报军情。

滕西远的“空城计”唱了将近一个小时,把对面的国军部队吓得够呛,根本不敢继续前进哪怕一步。可一直没有人员伤亡,他们也开始犯起了嘀咕,怀疑我军在使诈。

终于,有几个胆子大的国军士兵不信邪,继续前行了。可就在这个当口,山区突然军号声震天,原来是我军主力部队赶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士们的猛烈攻击下,两百多名国军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便被我军全歼了。战后,时任部队副司令的粟裕大将为奖励滕西远,直接把自己的配枪送给了他。

那是一支精致的驳壳枪,因为特别配备了枪套和弹匣,因此又被我军战士们称为“匣子枪”。粟裕亲手将枪挂在了滕西远的胸前,这让他感到受宠若惊。

见到滕西远紧张无比的样子,粟裕微微一笑,对他进行了勉励。粟裕大将语重心长地跟滕西远说,送他这把枪,是希望他用枪奋勇杀敌,再立新功。

特殊要求

滕西远没有辜负粟裕大将的殷切期许,他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勇往直前,取得了辉煌战果,成为了鲁中解放军的传奇。

从十三岁参军、十五岁进入正规部队以来,滕西远参加过数百场战役,获得过三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

在参加抗美援朝时,滕西远做出了一人爆破一辆美军重型坦克的壮举,成为了全军知名的战斗英雄,志愿军战士们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战争结束后,滕西远解甲归田,办理了转业复员手续。离开部队之前,他除了一柄短匕首和两支手枪,什么都没带走。

滕西远之所以对这三样儿东西恋恋不舍,是因为它们是自己峥嵘岁月的见证。每当擦拭着两支手枪时,他都能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家乡的滕西远,多年以来一直从事着林业工作。他兴修水利,开辟果园,主张环保,为家乡的发展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枪支管理政策变得越来越严格了。滕西远怕私人持枪违反相关规定,所以特意写信请示了附近的解放军6202部队。

对于这位功勋累累的老革命,部队首长相当敬重,他在1982年专门作出批示,允许滕西远继续持有这两支意义重大的手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滕西远平时十分低调,邻居们只知他是老兵,并不了解他的传奇过往。他们不知道滕西远获得过特别持枪证明,这才进行了举报,闹了一个大乌龙。

滕西远并没对这个小插曲过多在意,年近百岁的他已退休多年,正在老家颐养天年。他如今的愿望,是早日完成个人回忆录,详细记述自己参与过的大小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衷心希望滕西远老人家的回忆录早日完成,也希望这位传奇英雄晚年一直幸福安康,这是为党为国浴血奋战过的老革命,应该享受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