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8日上午,在松青柏翠的成都,一名已是耄耋之年的日本老人,面对着众多神情复杂的群众,颤颤巍巍弯下了腰,向着大家深深鞠了一个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他谢绝了身后工作人员的搀扶,缓缓地将身后箱子里面的物品一样样取出,放在身前的陈列桌上。

人们分明看见,他所取出的,全都是来自当年侵华日军所使用过的军需物品,有军衣、军号、水壶、望远镜、防风镜、作战地图包、“神风敢死队”专用头巾、日军军国主义标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全程眉头紧锁,眼睛湿润。

这是他第四次来到成都,也是第六次来到四川。近来,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但是一提起要去四川进行谢罪活动,他还是启程出发了。

他说:“可能是最后一次,但是我还是要在四川人民面前谢罪。四川人民和川军的英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欠他们的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侵华老兵访华

这位名叫盐谷保芳的老人,出生于19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19岁那年,即1940年,他应征入伍,编入臭名昭著的日军第59师团,开始了他在中国那段充满罪恶与侵略的历史。

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参与了对无辜百姓的屠杀,偷袭正在休整的八路军,甚至残忍地活埋了六名中国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正义终会降临。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盐谷保芳在朝鲜境内被苏联军队俘虏,随后在西伯利亚度过了三年艰苦的劳役生涯。

1948年,身心俱疲、体重仅剩37公斤的盐谷保芳返回了日本。

在无数个夜晚,盐谷保芳常常会做噩梦,梦见那些被他活埋的中国人前来索命。每当这样的梦境降临,他都会从睡梦中惊醒,吓得一身冷汗。

他相信人有灵魂,如果一个人做了亏心事、犯了罪,却不去认真反省和谢罪,那么他的心灵将永远无法得到安宁。

盐谷保芳想,不能简单地将侵华时所犯的罪行归咎于上级的命令,而应该发自内心地向中国人民真诚谢罪,深刻反省和忏悔。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1985年开始,盐谷保芳踏上了他的谢罪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年访华谢罪的过程中,盐谷保芳向中国的150余所学校捐赠了总价值超过1500万日元的日用品。

尤其在成都,他多次为这里的学校捐赠投影仪、教学用品,除了当年他所在侵华日军的驻地,来的最多的就是四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问盐谷保芳,为什么对四川如此印象深刻,他常常先是默然无语,然后慢慢地说:

“当年我在中国,面对过的最英勇的中国战士,多是来自四川的。”

盐谷保芳曾驻扎山东,在这里,他曾与最英勇的川军战士战斗……

川军不畏死,壮士许国难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在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300余万川军将士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战争的第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川不成军”,在抗战时期,川军的参战人数之庞大、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其伤亡人数占全国抗战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

刘湘、邓锡侯、李家钰、杨森、王陵基、唐式遵、王缵绪等将领的带领下,川军虽然装备简陋,补给贫瘠,但他们仍然奋勇抗战,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们参与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娘子关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等几乎所有正面抗日战场的大会战,将“一寸河山一寸血”的誓言诠释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军的英勇与坚韧,不仅展现了他们作为士兵的荣誉,更为国家、为民族争取了生存的希望。

在长达14年的抗战历史中,川军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

抗战期间,共有两位牺牲于前线的集团军总司令,一位是张自忠,另外一位是李家钰。你很难想象,位高权重的集团军司令,也会亲临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位川军中的传奇将领,不仅以他们的坚韧和勇气在战场上赢得了赞誉,而且在为国捐躯的那一刻,也保持着川军中最高的军衔。

在残酷的战场上,遗体因为被日军的火力封锁,而无法及时运回。直到夜幕降临,一支勇敢的敢死队才冒险进入战场,最终找到了他的遗体。

当时,有人担心在黑暗中难以辨认,但一个军官的家属透露了一个秘密:李家钰身上总是佩戴着一个小金人,这个小金人成为了确认他身份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多数情况下,川军并未受到国民政府的充分重视,因此,他们在奔赴前线时常常面临着装备弹药和衣物保障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尽管面对种种困难,川军依然能够在战场上打出卓越的战绩。

1937年9月1日,川军第二十军从安顺等地踏上了艰苦的抗战征途。

他们沿着湘黔公路徒步前进,白天穿着草鞋行走一百多华里,晚上则只能露天宿营。尽管条件艰苦,但战士们却毫无怨言,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步行到达湖南辰溪,然后乘船经过洞庭湖抵达长沙。

这段一般人需要59天才能走完的路程,川军仅用了24天就完成了。他们的速度和效率令人惊叹,也充分证明了川军将士们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精神。

1937年10月初,川军第二十六师奉命防守上海大场镇的阵地。

在日军发动进攻之前,师长刘雨卿召集了全体官兵,他说:“将士们,不用我说这场仗的重要性,我们打这场仗不仅是为了守住国土,我们的亲人就在我们身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雨卿

硝烟弥漫的阵地上,将士们虽装备简陋,但一个个毫无惧色,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句,格老子的小日本鬼子,战士们顿时群情激奋,士气昂扬。

日本鬼子很快就攻过来了。面对日军飞机大炮的集中轰炸,中国军队虽然缺乏重型武器,但第二十六师的将士们仍然英勇无畏地坚守阵地。

他们用步枪和刺刀与冲锋近前的日军进行肉搏战,战场上血肉横飞,阵地几度易手,但川军最终还是打退了敌人,逼得日本人不得不转向其他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昼夜的激战,第二十六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团长解国基不幸阵亡,70%的将士伤亡惨重。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顽强地守住了阵地,在日本人面前展现出了川军将士的坚韧和毅力。

在众所周知的台儿庄战役当中,川军第一二二师驻守滕县,是台儿庄的前哨阵地,也是日军拿下台儿庄,进而进攻徐州的门户。

1938年3月14日拂晓, 日军1万余人在飞机、大炮、坦克配合下向川军全面进攻,而川军不仅装备落后,师长王铭章能直接统领的部队不到七千人,其中还有很多警察、马夫等杂役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铭章

上级命令,川军必须固守三日。16日上午,万余日军用几十门山炮猛轰滕县城西简陋的城墙,日本飞机又炸塌了东北方向城墙。

川军拼死抵抗蜂涌入城的日军,经多次冲锋较量,伤亡惨重的日军暂时被打退。

下午,日军重新纠集队伍和炮火猛攻东城,再度冲入城内。城内川军与日军肉搏至傍晚,又重新夺回了阵地。

然而,随着其他阵地的友军被日军突破,滕县的川军也被数万日军重重包围了。

形势严峻,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毫不畏惧,迅速指挥军民加固防御工事,决心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日清晨,日军动用重炮和飞机对滕县城内进行了猛烈地轰炸,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

王铭章师长毫不退缩,他坚定地指挥守城将士们与冲入城内的日军进行激烈地战斗。双方在这场战斗中均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日军伤亡了两千多人,但川军也几乎损失殆尽。

下午时分,日军突破了南城墙,进入了滕县城内。王铭章师长不幸身中数弹,伤势严重。随从们将他扶起,他大呼:“ 杀敌!杀敌!不要管我。”

他不愿成为敌军的俘虏,毅然选择了饮弹殉城,以身许国。

大将如此,士兵亦然。城内剩余的300余名负重伤、无法撤走的川军士兵,也不愿意被日军俘虏。他们围在一起,引爆手榴弹,壮烈牺牲,为国捐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滕县一役,川军坚守36小时,牺牲将士5000余人,安全撤出500余人,毙伤日军4000 余人。

这一仗,打出了川军的威风,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也向日本帝国主义宣告了川军坚强无畏的抗日意志。

不光是川军,整个四川的人民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四川承担了大后方粮食供应总数三分之一。

1938年以后,华北大部分地区、长江中游平原产粮区都为日军占领,因此,前线所需的粮食,基本上都靠后方省份来支援,四川作为产粮大省,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1940年到1941年,四川省就完成了交粮一千二百万石的任务,人们源于爱国热情,踊跃为前线捐粮送粮,一些人甚至主动担当送粮上前线的民夫,冒着生命危险送到将士们手中。

三次高潮,支援前线

四川人民为了支援前线,先后掀起了多次“支前高潮”。

1938年冬,第一批川军出川抗日,到达山西等地的时候,已经是天寒地冻,士兵们仍然穿着单衣、草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传到四川,父老乡亲们听说自己的娃娃们不光要打鬼子,还要受这种苦,立刻掀起了劝募寒衣的群众运动。活动首先,在成都发起,然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天寒地冻,四川人民们自己穿得也不多,却争先恐后地把家里的衣物裁好,捐给工厂做军衣。

这次活动,发动面很广泛,仅成都人民就捐献寒衣款二十多万元,赶制棉背心四万多件,棉衣万件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的拉锯阶段,前线伤亡巨大,而日军仍然占据着巨大的优势。

为了鼓舞前线士气,由四川工厂职工发起,教师、农民等各行各业广泛参与,发起了捐款买飞机的热潮。

合川县人民捐“合川号”飞机一架,同时还有30万元捐款;渠县的实业家范楠煊,将自己在重庆的工厂卖掉,购买了一架飞机捐给政府。

这些带有四川地名的飞机飞翔在中国大地上,与数倍于己的日本飞机搏斗时,四川人民的那份心意,已经实实在在传递到了前线将士心中。

后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来到四川自贡,想尝试一下为前线将士再募捐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心里清楚,四川人民为了抗日,已经付出得太多太多了。所以他在宣传捐款时,告诉大家“量力而行”,必竟,前线将士是自己的心头肉,后方的老百姓也是骨肉同胞。

当他站上募捐台开始演讲的时候,他发现,仓促举办的募捐会现场挤满了自贡各地闻讯赶来的群众。

大家有的拉着骡子,有的拖着麻袋,驮着的扛着的,都是从身上省出的、从嘴里剩下的一点粮食、一些布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将军和夫人李德全落泪了,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爱国精神,能让四川人民能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咬紧牙关支援前线,把一针一线挤出来。

几个硕大的募捐箱瞬间被零钱塞满了,这些钱将变成子弹,变成粮、油、米面,来到前线将士手里,带着四川人民的温度和关怀,化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一点点促进中国的解放。

当我们谈起这段历史,不能不深切感谢曾为这片土地的自由英勇奋战的川军、踊跃支前的四川人民;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能不对当年顽强的中国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