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怎么还活着?”

“是啊,我还以为他死在了战场之上呢。”

“真是稀奇,居然突然露面了,看样子,很是风光啊!”

1986年,贵州思南县许家坝的村民们正在议论纷纷。他们议论的主人公便是失踪已久的程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程立人曾是抗美援朝的一名志愿军。战争结束后,他一直处于失联状态。

几十年过去了,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已不在人世时,他却摇身一变成了归国华侨,赫然出现在了众人的跟前。

更令人惊奇的是,此时的程立人已成为了阿根廷的一名超级富豪,旗下个人土地足有60万亩,而他的妻子身份更是不简单。

从一个抗美援朝时期的失联志愿军,到超级富豪,程立人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井离乡,远赴印度新德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在美军战俘营中的志愿军战俘将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回归大陆,二是投奔海峡对岸,三是寻求第三方接管。

而程立人当时就是战俘营中的一名,他选择了第三条路,即寻求第三方接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作为朝鲜战争之外的第三方,印度便在新德里设置了战俘接管所。程立人和十几名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飞机的携同下来到了新德里。

寻求第三方接管意味着程立人就此与大陆和海峡对岸一刀两断,他将如“人间蒸发”一样活跃在异国他乡的新德里。

或许在程立人看来,辗转新德里比回归大陆和投奔海峡对岸更要安全和明智。毕竟,他在战俘营的“双面人”身份已经败露,再去大陆和海峡对岸,怕不是遭到清算?

更何况,他本人兼具多语言的技能,在异国他乡的印度,或许也能寻得一份谋生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事实证明,程立人的想法还是过于理想化了。

彼时的印度本身就十分落后,社会上还有着各种歧视外地人的观念和制度。

来到印度后,长着一副中国人面孔的程立人很快便遭到了本地人的排挤。即便是在印度的外语求职市场,他也不受待见。

生活拮据的程立人在印度饱受折磨,为了生存,他只能起早贪黑地在街边干着制鞋的工作。

纵使他每日辛勤劳作,但总免不了客人们的侮辱和歧视,这让程立人的身心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如此,打击过后的程立人还是重拾信心,希望能在印度出人头地。

然而,无数次地重燃希望,最终迎来的却是无数次地幻灭失望。

程立人终于下定决心:“既然印度没有机遇可寻,那我可要离开它!”

用了一年时间的学习和适应后,程立人最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海员。此时,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坐船离开印度这片“伤心地”!

辗转美洲大陆,在阿根廷成了超级富豪

1955年,“海员”程立人离开印度、辗转至南美洲的阿根廷

来到这儿,程立人仿若重获新生。

彼时的阿根廷还未与英国发生旷日持久的“马岛战争”,它的经济还是发达国家的水平。

蓝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和种类繁多的工艺品……程立人第一次见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阿根廷的一切,都在深深地吸引着这个未曾见过世面的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印度,发达的阿根廷给程立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由于他深谙西班牙语、英语和法语,一家华人珠宝店很快便重用了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经商天赋也在珠宝店中挖掘了出来,老板对他偏爱有加。

有一天,程立人发现阿根廷有一种储量极大且较为廉价的珠宝——“红纹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她寻得了一个大商机:只要将这些红纹石倒卖至印度市场,那他便可获得巨大的差价。

之所以瞄准印度市场,那是因为他早年在印度生活时了解了当地的行情。在印度珠宝市场中,卖得最畅销的莫过于红色的珠宝,它们似乎总是供不应求,且价格高昂。

印度那边价高、供应不足,阿根廷这边储量巨大、价格便宜,这两个市场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掌握了信息差的程立人,岂能放过此等大发横财的大好机会?

很快,程立人便自立门户,独自搞起了倒卖红纹石的生意。

无论是当地语言、信息差,还是两个市场的具体情况,程立人都了然于胸。整日往返于印度和阿根廷两地,程立人的珠宝生意做得越来越旺盛。

不出几年,掌握财富密码的程立人便跃升为了阿根廷的“珠宝大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程立人还瞄准了阿根廷的另一大产业“畜牧业”。

他深知阿根廷的发达畜牧业会对豆粕产生大量的需求,而印度本土的豆粕量大且成本低,如此倒卖过来,不免也能赚取巨大的差价。

付诸行动后,程立人的“财富球”越滚越大,他的生意也不再局限于印度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诸如智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均能看到他的商业版图。

迎娶总统妹妹,成为人生大赢家

财富有了,名气自然也会随之而来。成为了超级富豪后,程立人一跃成为了阿根廷华人社区的慈善家和领袖。

由于日常广泛地接触政商两界,程立人在阿根廷还结识了不少上流人士。在一众上流人士中,最知名的莫过于阿根廷前总统“劳尔·里卡多·阿方辛”,他的妹妹更是与程立人结为了伴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劳尔·里卡多·阿方辛

据悉,程立人与阿方辛妹妹在一场商业活动中相识,两人一见钟情,最终坠入爱河。

恋情曝光后,外界似乎并没有看好他们。毕竟,一个是一国总统的妹妹,一个则是突发横财的异国华人,他们的三观和代沟,总是巨大的。

然而,相恋多年后,两人的感情始终平稳向好,并于1978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迎娶了总统的妹妹后,程立人的事业并没有就此停住,他继续在阿根廷的诸多商业领域中突飞猛进。

其中,他在阿根廷买下了60万亩土地,这些土地将种植业和畜牧业都结合起来,极好地发挥了全产业链的作用。

多年下来,程立人在阿根廷的商业版图涵盖了珠宝、畜牧、种植和保险等行业,他本人在慈善领域也十足慷慨,阿根廷本土的慈善活动也时常能见到他的善款。

尽管程立人已加入了阿根廷的国籍,但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母国——“中国”。

当听闻中国改革开放正需要大量华人的外资时,程立人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刻,他的身份不再是昔日的“志愿军战俘”,而是一名“光宗耀祖”的华人。

1986年,超级富豪程立人返回家乡“贵州思南县”时,大量的外资和善款也随之而来。

随后,程立人更是凭一己之力促进了中国和阿根廷的经贸关系,两国的外交关系也得到了升温。

彼时,贵州思南县许家坝的村民们才知道,原来那个失踪了几十年的“志愿军战士”,如今已成为了迎娶总统妹妹的人生大赢家,旗下家产更是数不胜数。

回顾程立人的后半生,谁都没有想到,他从“昨日”遭人嫌弃的志愿军战俘,摇身一变成为了“今日”迎娶阿根廷总统妹妹的财富大亨。

如此华丽转变,岂不令人羡慕?

出身乱世、参与战争、可耻的战俘生活和流亡印度等经历,都将深深地烙在他的身上。

如今的程立人虽富甲一方,但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其光鲜亮丽的背后,其实蕴含了无数的辛酸和不易。

而随着这件事的曝光,他昔日在朝鲜战场上的事情也逐渐被大家知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乱世参军入伍,不幸成为战俘

1949年初,彼时的解放战争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几年下来,我党已经取得了大部分战斗的胜利,国民党正在做最后的挣扎。他们大肆地在街上抓壮丁、扩充兵源。

程立人见状,顿时萌生了参军入伍的念头。

与其他抗拒入伍的人不同,程立人是完全自愿的。毕业后,他已失业良久,彼时的他急切需要一份谋生的工作。

在乱世和迫在眉睫的生存面前,程立人哪儿顾得及哪个党派的阵营。见国民党就在街边“招兵买马”,他索性前去打探了。

思索一番后,他决定加入国民党的军队。

由于外语出众的缘故,程立人很快便成为了国民党第九十五军的一名基层军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几月,我党解放事业的战果不断地扩大,国民党败局已定。

程立人见大势已去,遂带着部下倒戈我党。被收编后,他们组成了解放军第六十军的班底。

解放战争结束后,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就此诞生。

几十年的战争已经令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本以为新中国的到来能迎来一段和平与发展的时光。殊不知,朝鲜半岛的战火骤然升起。

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在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国家要抗美援朝后,程立人义无反顾地参加了。

在一场战斗中,弹尽粮绝的程立人不幸被美军俘虏。

战俘营“双面人”

进入战俘营后,程立人亲眼见到了美军的“策反”手段,酷刑、金钱和权力诱惑等层出不穷。

只不过,令美军没有想到的是,不少被俘的志愿军都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对于他们的策反伎俩始终不为所动。

在海峡对岸的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密电朝鲜半岛的美军,希望他们将志愿军战俘都交到他的手上。

蒋介石暗想:“对这些志愿军战俘展开思想工作,日后为我所用,安插到对岸的阵营中,岂不妙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想着,蒋介石便派人来到了巨济岛上的战俘营。

当时,程立人便在86号战俘营中担任大队长的角色,日常负责调解战俘之间的矛盾。

此时的战俘营一般分为两派,一派是坚持回到志愿军的阵营,与“联合国军”势不两立的一派占多数。另一派则是倒戈“联合国军”,甚至主动成为蒋介石的策反对象,这一派占少数。

这两派人士在战俘营中时常滋生矛盾,互相看不起对方。作为大队长,程立人需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对立态势,以避免大规模斗殴现象的出现。

按理来说,程立人应当站在多数的一方,这也是每一位忠于新中国的志愿军的愿望。

然而,此时的他却不得不充当“双面人”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有意地偏向占少数的一方,程立人的良心会过意不去,毕竟这将坐实他的不忠罪名,那占多数的人士也有可能对他下手。

而有意地偏向占多数的一方,他的人身安全同样得不到保障,因为在战俘营的暗处,蒋介石的特务时刻都在潜伏着。

无论如何,程立人都不能显著地摆明自身的立场。为此,他在战俘营里始终左右逢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左右逢源的做法无异于反复横跳的小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立人“大队长”的信用和权威都被自己的小丑行径所败光了。此时,他已遭到了战俘营两派人士的孤立和排挤。

程立人很是无奈,他多么希望战争立刻结束,届时便能作出选择、终结这种反复横跳的“小丑”身份。

1953年7月27日,历时2年9个月零8天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了。战俘遣返问题成为了谈判中的重要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双方战俘都有选择去向的权利。

在战俘营中等待许久的程立人,选择了踏上了异国他乡之路,也就有了后来的“逆袭”之路!

结束语

或许,语言优势、对信息差的掌握和商业头脑等因素均促成了程立人的成功,但要说最关键的,恐怕还是他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之心。

无论是战乱、战俘营的明争暗斗,还是流亡于印度时的窘迫生活,这些困难都不曾击垮程立人的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对于程立人而言,后半生的“收获”便是最绚丽的彩虹。

在程立人的身上,我们或许看到了人生的无常、无奈和艰辛,但最重要的是,他作为志愿军,却选择了这种让人感到不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