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有着“范大胆”之称的团长范天恩,带领335团直插松骨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艰难的血战中,武器极度缺乏的志愿军们以非一般的毅力,狠狠地打击了南逃的美军。

一战过后,血战松骨峰永入我国史册。同时,团长范天恩也是唯一一个被日本人写入书中的志愿军团级干部。

然而,却鲜少有人注意到,335团之所以出现在松骨峰,其实是一个意外的“巧合”。

或者严格来说,一向有着“范大胆”之称的范天恩,并非听从军令赶赴战场,而是“违反上级命令”,私自跟着大部队进入了战场。

但是当他出现在战场上时,却没有一个人怪罪他,反而大呼:“神兵天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团长突收“撤退”指令

1950年11月,范天恩接到上级“撤退”指令的时候,他的心中满是疑惑。

十多天以前,范天恩根据所属38军军长梁兴初的安排,带领着335团,攻下飞虎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正是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进行得激烈的时候,而范天恩前往飞虎山,实则已经是在为第二次战役做准备。

在抵达飞虎山之前,所有的335团志愿军可以说是意气勃发。

早在第一次战役38军的“失利”过后,38军的战士们都憋着一口气,攒足了劲,只待战斗打响时,把以美国牵头的“联合国军”打个落花流水。

11月4日,范天恩带领着335团冲上飞虎山。当时的天气并不太好,连日的大雨使得山中雾气迷蒙,但这也正好让战士们在做野战工事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掩护下来而不被敌军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范天恩与美军第二师展开了激烈地拼杀,并带领着志愿军们快速占领飞虎山。

而正在此时,范天恩突然收到军长的消息:韩军队在“联合国军”的重武器掩护下朝着飞虎山快速攻来。更准确地来说,韩军队应该是“逃”,而不是“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一次战役中,虽然38军“失利”,但是志愿军在彭老总的层层紧密安排下,以“出其不意”地围堵,将“联合国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志愿军的重重包围下,反应过来的“联合国军”开始纷纷朝着各处撤退逃离。

根据战况来看,一开始准备从飞虎山撤退的只有南韩军队,但是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大量的“联合国军”也纷纷朝着飞虎山撤退。

这很明显是范天恩一开始所没有料到的,但面对着疯狂南逃的“联合国军”,他与一众志愿军们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采用巧妙的打法,与敌军进行周旋,一次次地将敌军成功击退。

每一个335团的志愿军都非常清楚,飞虎山是朝鲜通往祖国的必经之路,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位置,如果失守,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武器用完了,他们就去抢夺敌军的;食物没有了,他们就吃地上的草;每个人的身上几乎都带了伤,但没有一个人喊疼。无数的志愿军在这场飞虎山的保卫战中,牺牲了生命。

最终,在他们的坚守下,飞虎山阵地没有让敌人前进一厘米,335团也慢慢地由守转攻。

但是,就在局势逐渐朝着335团的方向偏转的时候,范天恩却是突然接到了一个指令:撤出飞虎山,去攻打德川的南韩军队

意外地“神兵天降”

“撤退”的指令让范天恩疑惑不已,同时心中也有些不甘。好不容易把“联合国军”打得落花流水,为何不能继续打下去,把敌人全都消灭?

范天恩从16岁就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刚加入的时候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在对敌时的胆量却一点也不小。

每次打战,无论战况有多么地危险,范天恩也总是喜欢往前冲,也因此,范天恩经常被战友们称作“范大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飞虎山的对敌阻击中,对于“范大胆”来说,一方面335团牺牲的志愿军不在少数,而“联合国军”的飞机火炮让自己那么多兄弟牺牲了生命,无论如何他也想多杀一些敌人,找补回来;另一方面,打“联合国军”与打南韩军队相比,挑战性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是,作为军人,面对“军令如山”,范天恩又不得不服从。

事实上,飞虎山的阻击与撤退,都是总司令彭老总提前计划好的。这项计划紧接着第一次战役,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诱敌深入、分批围困,最终一一歼灭。

而这一切,范天恩是不知情的。因此,他就在这样矛盾的心情里,踏上了前往德川的路。

然而,他们谁都没想到的是,在335团行进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发生的两件事,让范天恩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

第一件事:队伍中唯一用来联系的电台,突然发生故障,无法使用。

第二件事:范天偶然得知德川战斗已经结束,并且38军的大部队正朝着嘎日岭的方向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件事让范天恩心中兴奋不已,电台没法使用就代表着335团没法及时接受上级指挥;而德川战斗已经结束也意味着,335团即使不去德川,也似乎不影响战局。

两件事碰撞之下,范天恩当即就通知335团的志愿军们:

“我们不去德川了,去嘎日岭,继续去打‘联合国军’!

就这样,范天恩带着335团,中途转道,急速朝着嘎日岭的大军汇合。在快要抵达嘎日岭的时候,335团截获了一部敌军的电台,并且快速联系到了师长杨大易

此时的杨大易心情算不上好,因为在不久前,他接到通知,需要有一队人马前往松骨峰去提前布防,阻击南逃的“联合国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大易

然而尴尬的是,38军此刻的兵力已经全都派遣了出去,杨大易盯着地图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还可以从哪里抽调兵力去松骨峰。

正当他焦急之时,范天恩的电报就来了。当他得知范天恩的335团已在嘎日岭附近时,他瞬间眼前一亮,焦急的心情一扫而空。

他没有计较范天恩不听军令的举动,而是当即就把335团派去了松骨峰。

335团的到来,对杨大易来说,真乃“神兵天降”!

松骨峰初战3小时,大灭“联合国军”威风

另一边,接到师长杨大易的通知后,335团花了一夜的工夫急速向着松骨峰靠近。此时的志愿军们满心满眼都是保家卫国、抗击敌军,哪怕经过多日的奔袭,脸上也未见疲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抵达松骨峰后,范天恩就让众人迅速在松骨峰展开野战工事部署,其中3连150人(包含配属的机炮连)作为先头部队,部署在松骨峰东侧,靠近公路的地方。

然而,在11月30日早晨天刚亮,3连的野战工事正部署到一半的时候,敌军就已经朝着南边开了过来。

看着开在前方浩浩荡荡的车辆与坦克,3连的志愿军们立马潜伏在了公路西侧,准备好了火箭筒、手榴弹等武器,静静等待着敌军的靠近。

在抗美援朝初期的战役中,志愿军的武器设备可以说是无比地匮乏。

敌军有着大炮、坦克、飞机数不胜数,可以进行远程攻击;而志愿军们的武器装备却是依然非常的原始,尤其像爆破小组,只有当距离很近的时候,爆破武器才能发出要达到的效果。

因此,在作战之前,范天恩就对作战的方式方法,提前进行制定。面对敌人强有力的武器,志愿军们只有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才有可能达到以弱胜强的结果。

当敌人已经行进到20米距离的时候,3连的志愿军们各自迅速展开了阻击。

机枪手杨文明迅速瞄准敌人在最前方行驶的汽车,在敌军内部造成骚乱,随后若干名负责爆破的志愿军,腰间挎着火箭筒、手榴弹趁乱靠近敌军坦克、汽车,快速投入其中进行爆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辆车辆被毁,不少的敌军纷纷往后逃散,而那些报废车辆就这样横亘在中间,形成两军对战的战场。

志愿军的突然出现,显然把前行的“联合国军”吓了一跳,但是对方看到志愿军出来的人数并不多,于是也就没在意,到半个小时后,就派出100多人来打头阵。

其实,敌军对我军的轻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几天前,美国将领麦克阿瑟对着他的士兵许诺,一定会在圣诞节之前,让南韩军队与朝鲜人民志愿军分出个胜负出来,提前结束战斗,让他们回家过年。

因此,“联合国军”在面对志愿军的时候,哪怕有些人没有怎么对战过,也都带上了轻视的眼光。

甚至就连他们在第一次战役中被“不知名”军队围困,他们的“优越性”也都没有丝毫改变,反而觉得自己的武器装备很厉害,打败朝鲜人民军与志愿军完全不在话下。

而事实却是,“联合国军”那100人的头阵,才刚出来就被志愿军消灭得干干净净。又过了一会,“联合国军”再次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兵力依旧不变,结果也是一模一样。

此时,时间仅过去3个小时。

志愿军血战到黄昏

3个小时过去,松骨峰东侧的公路上,已经躺满了不少的残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志愿军来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条路本就不宽,再加上有着报废车辆的阻挡,敌人想要再从这条路上逃走,难度自然成倍增加。

但范天恩与335团的志愿军们没有就此放松警惕,因为他们知道,敌军的真正实力还没有体现出来。

果不其然,在上午9点时候,“联合国军”一改之前的打法,直接让上百架战斗机升入空中,往3连志愿军所在的方向投弹。

望着3连志愿军所处的地方升起熊熊火焰、接连不断地黑烟与爆炸声时,在另一边防守的范天恩急得不行,立马就安排在另一边隐蔽的二营支持3连。

这样做无疑会暴露二营的位置,吸引到敌人的火力,破坏部署;但是面对3连被“联合国军”的炮弹轰击,没有一个人能忍心看着不出手。

好在有了二营从中以肉身与敌军相搏后,企图穿过松骨峰的“联合国军”再次被击退。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硬仗。在面对“联合国军”的飞机、大炮、坦克,志愿军们有的只是简单的手榴弹、炸药、机枪。并且,由于他们抵达战场时间太仓促,因此在野战工事上根本来不及做多少防御。

很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炮弹从空中落下,上一秒还是活生生的战友,下一秒就只剩残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面的几次进攻中,“联合国军”再次加大兵力,人数从一两百人增加到五六百人、再增加到1000多人,战斗进入白热化,志愿军们的武器也在激烈的战争中快速地消耗着。

尤其是先头部队的三连,很多人的炸药、子弹早已消耗殆尽,手中只拿着刺刀就冲进了敌人中央。

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炮火击中后,直接扔掉了手中的武器,冲向敌人,紧紧地抱住对方,用自己最后一丝力气,守住松骨峰,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有的则是直接在身上绑满炸弹后,冲进敌人聚集的区域,与敌人同归于尽。

志愿军的兵力快速地消耗着,到最后就连通信兵与勤务人员都加入了战场,血战松骨峰!

“联合国军”从早上到黄昏,进攻了整整6次的时间,他们看似无比厉害的兵力,均被335团以血肉之躯,阻挡在松骨峰外。

这一战,335团成功阻击了南逃的“联合国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血战松骨峰,在敌人数十门火炮、32架飞机、数十辆坦克的狂轰滥炸中,335团以灭敌500、未放一人南逃的战绩,夺得了最终胜利。

其中的艰难与伟大,哪怕几十年后,范天恩再回忆起来,都只说:

“打扫战场,掩埋自己战友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哪怕已经逝去多时,都仍紧紧地抱着敌人的尸体,难以抠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天恩

这一战,38军一扫第一次战役中的憋屈,获得彭老总“万岁军”的夸赞;松骨峰335团永入史册,3连荣获志愿军总部授予的攻守兼备锦旗、获特等功。

参考资料:

1. 法治平安淅川:《抗美援朝名将范天恩:唯一被日本人写进书本的团级将领,却有遗憾》
2. 齐鲁壹点:《志愿军:雄兵出击》:团长范天恩是泰安人,“神兵天降”松骨峰
3. 七一客户端:《松骨峰为证:谁是最可爱的人》
4. 国际在线:《血战松骨峰,深藏功与名》
5. 中国军网:《抗美援朝中反坦克战:51式火箭筒成美国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