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的一天,上海市一座礼堂内,正在举行一场规模浩大的会议,这场会议非比寻常,因为它是上海首届人民代表会议。

既然是人民代表大会,那自然少不了各行各业的精英,然而眼尖的人却发现,在观众席的前排座位上,却有一个“格格不入”的人,这个人是顾竹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竹轩

说他“格格不入”,是因为在当时上海人的观念里,这个顾竹轩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帮派分子,而且还是旧上海时代的帮会头目之一。

这样的一个“黑帮大佬”,为何会出现在人民代表会议上?还坐在最前排的位置?

从“穷小子”到“公司老板”

和许多帮派头目一样,顾竹轩也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底层草根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本是江苏盐城人,家里几代人都是给地主家种地为生的。

顾竹轩也是如此,据说他小时候便力大无穷,能一口气拉起犁具拉上几亩地,因此常被家里长辈带着四处干活。

到了顾竹轩16岁时,苏北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闹饥荒

饥荒使得一大家子不得不向南逃去,顾竹轩和母亲以及兄长三人,靠着仅有的一点干粮,划着一艘破船一路来到了上海。

20世纪初期的上海已经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对于从穷乡僻壤来的顾竹轩而言,这座陌生的城市给他带来的不仅有挑战,还有着无限的机遇。

由于不认得几个字,顾竹轩只能发挥自己“四肢发达”的优势,在闸北找了一份马路工的活计,每天就是拉车度日。

这样的生活一眼都能看得到头,顾竹轩也深知这一点,便心想着怎么能换个差事,幸运的是他没有等多久,很快一个机遇便出现了。

几天后,顾竹轩听闻公共租界正在招聘华人巡警,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身强马壮”,这不正是为顾竹轩量身定制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丝毫犹豫,顾竹轩当即报了名,并顺利地通过了审查,成为了一名华人巡警。

虽然巡警听起来很是威风,但说白了也只是一个编外岗位,属于那种随时都可以被放弃的小角色,可对于顾竹轩而言,这怎么说也是一份吃管家粮的美差,总比拉车强。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顾竹轩跟着头儿,穿着一身警服、扛着枪,在租界的大街小巷里穿梭,闲的时候就和同僚们说这聊那,倒也结识了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

可这安稳的日子还没过几个月,就在顾竹轩的一次错误中被葬送了。

那是在一次日常巡逻中,顾竹轩遇到了一名正在逃跑的犯人,出于责任他立刻上前将逃犯制服,就在他准备回到警局时,和逃犯的谈话却触动了他的心弦。

在交谈中,顾竹轩得知这名逃犯也是盐城人,同样是为了逃荒而来到上海的,之所以被通缉是因为他偷了不少粮食来养活母亲和几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里,顾竹轩想到了自己以及母亲,看着眼前的逃犯,顾竹轩心想:这不就是另一个自己吗?

在和思想斗争了一番之后,顾竹轩选择了将他放走,或许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可怜人罢了,但在警局这边可就不一样了。

最后,顾竹轩因私放逃犯而被开除,失去官差的他,也重新回到了拉车的行列中。

与此前不同的是,顾竹轩这次重操旧业,是在一家颇具规模的黄包车公司,而且受到了德国老板的青睐,给老板当起了“私人司机”,久而久之被老板所器重,成为了主管出租业务的小头头。

从此之后,顾竹轩便一直在这家黄包车公司工作,一直到1914年一战爆发后,德国老板因故回国,打算出售公司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顾竹轩经过几年打拼,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便利用和老板的友情,最后以一个“朋友价”成功盘下了黄包车公司,由此完成了一个“穷小子”到“公司老板”的华丽转变。

寻找靠山,投靠帮派

从盘下黄包车公司的那一刻起,顾竹轩的发迹之路便开始了,不过要想在势力盘综复杂的旧上海闯出一片天来,没有点“背景”是不可能的,摸爬滚打了多年的顾竹轩自然深谙这一点。

但此时的上海有着多股势力,国内军阀、外国势力等盘根交错,选谁来充当自己的保护伞?是一个让顾竹轩颇为头疼的问题。

思来想去之后,顾竹轩做出了最后的选择——投靠帮派。

在一位同乡友人的引荐下,顾竹轩见到了上海青帮大佬刘登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竹轩

此人是青帮中的“大”字辈,是民国时期青帮中现存的最高辈分,因此顾竹轩在拜刘登阶为“老头子”之后,他就是仅次于“大”字辈的“通”字辈了。

此时的顾竹轩手中有着黄包车公司,经济实力雄厚,又有着青帮的背景,再加之曾经做过巡警的经历,这使得他在上海逐渐站稳了脚跟。

并且凭借着青帮的人脉,顾竹轩开始设置香堂广开招徒,没几年便成为青帮在闸北一带的“大头香”。

发迹之后,顾竹轩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作为帮派分子,他最看重的就是一个情义,无论是对那些来投靠的乡亲们,还是曾经一起拉车的同僚,顾竹轩总是能帮则帮。

久而久之,顾竹轩的名声在杨浦、闸北一带越传越广,不少人慕名而来投奔,顾竹轩也来者不拒一并接收,这也使得他的势力一度超过一万人,成为周边地区的头号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拥了庞大的势力后,顾竹轩也开始了“帮派老一套”:开茶馆、置商业、开公司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德胜茶楼、大生轮船公司、同庆舞台等等。

时间来到1920年前后,此时的顾竹轩已经成为闸北帮派的“老大哥”,不仅手下有着万余名小弟,还拥有不少的产业,走在路上谁见了他都得喊上一声“顾四爷”。

尽管如此,可顾竹轩深知自己的势力还远不及“三大亨”,即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为了进一步扩张势力,顾竹轩打算与三大亨搞好关系,为此不惜亲自写信给黄金荣,表明愿意“拜他为师”。

此举在青帮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因为此时的黄金荣虽为三大亨之一,但并没有正式拜过“老头子”,也就是说他并没有青帮的辈分,只能算是帮外的“空子”,而顾竹轩则是实打实的“通”字辈,这么一来,那黄金荣在青帮内的地位和辈分就又高了几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

除了写信给黄金荣外,顾竹轩也积极向其他大亨表达心意,都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又比如青帮的另一“大”字辈成员虞洽卿,就是顾竹轩在这期间主动联系并结识的,两人后来还成为了莫逆之交。

之后,顾竹轩又利用权势极力和官绅阶级拉好关系,比如1924年时他就曾趁着齐燮元和卢永祥交战之际,在闸北豪绅王彦斌成立的沪北保卫团担任要职,又摇身一变成了地方武装官员。

不仅如此,顾竹轩还和老蒋的心腹顾祝同是同宗。

为了和顾祝同搞好关系,他花费了不少心思,其中有一次更是豪掷千金在扬州买了一所花园,送给了顾祝同的一位兄弟。

这之后顾祝同也投桃报李,帮了顾竹轩不少忙,更是为其安排了上海市议会议员的职位,顾竹轩也利用机会和老蒋会面留影,这张合影后来一直被他挂在房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帮扶革命,送子参军

这么看来,顾竹轩似乎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帮派头目、国民党的“积极分子”,这样的人与我党的革命事业怎么看也走不到一块去,然而实际上,顾竹轩却是一个心系革命的人。

早在他刚刚发迹时,就多次利用手中的权势来支持他的侄子顾叔平进行革命活动,还曾经在上海亲自出手,救下了多位我党同志。

那是在老蒋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不久,几位同志被租界巡捕房逮捕入狱,其中一位同志的兄长在顾竹轩麾下的天蟾舞台工作,在这位兄长的请求下,顾竹轩决定出面营救。

他先假称将被捕的几位同志是天蟾舞台的员工,然后主动招待巡警吃饭,利用这个机会成功地拖延了转移人员的时间点,为营救争取到了充足的时间。

几位同志顺利获救后,将此事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在听闻顾竹轩的义举之后,毫不吝啬地称赞道:顾竹轩这个人还是比较可靠的,可以争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在抗战爆发后,顾竹轩还多次为侄子顾叔平打掩护,利用自己的权势一次次地使得顾叔平度过了危险,成功完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

比如就在1943年春,组织决定让时任盐阜地区组织部长的喻屏夫妇前往延安,而负责护送两人的任务就交给了顾叔平。

接到任务后,顾叔平带着两人乔装打扮,从盐阜根据地前往上海,再由上海前往延安。

在前往上海的途中,一行几人多次遇到危险,每次都是顾叔平出面,利用自己顾竹轩侄子的身份,使得几人转危为安。

到了上海后,顾叔平更是开门见山地告知了顾竹轩自己的任务。

顾竹轩没有犹豫,当即决定相助,他先将喻屏夫妇藏在一座寺庙中,后花费金钱买通人员,成功拿到了前往太原的通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喻屏

完成这一切后,顾竹轩又为了以防万一,让义子李少春为其父亲李桂春写信,让喻屏夫妇随身携带,之后更是亲自将喻屏夫妇送出上海。

经此事后,顾竹轩给喻屏夫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喻屏在回忆起此事时这样说:顾竹轩这个人为人很好,是一个有正义感和政治头脑的人。

虽然话是这样说的,但帮助喻屏夫妇转移的事,还是差点让顾竹轩在上海身陷囹圄,可即便如此,顾竹轩对于革命工作的支持依然没有停止。

时间来到1945年3月份,顾叔平再度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和身患疾病的射阳县委书记马宾之妻林立假扮夫妻前往上海,然后将林立送入医院进行手术。

为了完成任务,顾叔平再度请顾竹轩相助。

收到信息后,顾竹轩没有犹豫,立刻派人将林立安排进了上海红十字会医院治疗,并动用人脉寻来名医为林立诊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

几个月后林立痊愈出院,由于需要静心休养,因此组织决定让她在上海休息一段时间,顾竹轩得知后主动将林立接到府上照顾。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林立在顾府上静心休养,期间顾竹轩可谓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林立离开上海返程时,顾竹轩找到了他,将自己时年15岁的儿子顾乃瑾托付给了她:就让我这个孩子跟随你们参加新四军吧。

就这样,林立、顾叔平两人带着顾乃瑾回到了根据地,随后顾乃瑾便被送到了新四军中,成为了一名革命志士。

解放战争期间,顾竹轩为了帮助进行革命活动,将自己在天蟾舞台的办公室当成地下党开会的地方,每隔一段时间这里就会聚集起我党同志共同商议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蟾舞台

上海解放前夕,为了能够使解放军顺利进入上海做好交接工作,顾竹轩积极奔走,帮助维持上海的治安,也为我党顺利进入上海并接管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

鉴于顾竹轩对于我党事业做出的贡献和支持,陈毅在上海解放不久后,特地亲自来到天蟾舞台,和顾竹轩促膝长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1949年8月份召开的上海首届人民代表会议时,顾竹轩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和陈毅共同落座前列。

当初那个被顾竹轩送去参军的儿子顾乃瑾,后来也回到了上海并进入政界任职,在黄浦区文化局担任副局长。

免受清洗,安度晚年

上海解放后,陈毅决定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扫行动,目的是清洗盘踞上海多年的黑恶势力,其中就包括昔日的各大帮派势力及其主要头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

计划传达下去后,秘书很快便呈交给陈毅一份名单,上面详细罗列了几大旧上海帮派头目,其中就有黄金荣等人,顾竹轩作为旧上海闸北地区的帮派老大哥,自然也在榜单上。

然而,陈毅深知顾竹轩这么多年来对我党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帮助,便提起笔来,在顾竹轩的名字上重重地划了一笔,这也就代表着顾竹轩免于被清洗,他对于我党的贡献也得到了认可。

或许有人会说,顾竹轩作为一个帮派分子,帮助我党进行革命活动,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从而做出的两手准备而已。

但无论他是出于何种目的而支持革命工作,客观上来说对革命事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正如古人所云: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间无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的顾竹轩一直在上海生活,相比于扫大街的黄金荣、逃去香港的杜月笙等旧上海帮派大佬而言,顾竹轩的结局绝对算得上是善终。

1956年7月,顾竹轩在刚过完70大寿不久后,因病在上海去世。

从一个底层草根,一步步成为黄包车公司的老板,再到成为旧上海的帮派大佬,顾竹轩的一生不可谓不传奇,从他的七十年人生经历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在乱世之中的风雨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