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印度军队不顾中方的再三劝阻,执意越过边境线在中国的地盘上建立据点,企图武装入侵中国。

面对中方的抗议,印度总理尼赫鲁非但没有阻止印度军队的军事行动,反而口出狂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将中国人从边境地区赶出去!”

是可忍,孰不可忍,印度如此嚣张的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怒火。

1962年10月18日,国家重要领导人齐聚中南海颐年堂商讨此事,对于印度的作死行为,毛主席表示:

“真是欺人太甚,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 

远在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听闻此事后,只用一句话进行了评论,他究竟说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克阿瑟

印军挑起流血事件

1959年10月20日,中国边防部队的战士在空喀山口附近巡逻时发现了3名印度士兵,据查这3人全是侦察兵,他们偷越国境线,来到中国的地盘上图谋不轨。

巡逻的战士不断地向对方喊话,希望他们能尽快离开,然而三人却置之不理,非但没有退回去,还端着枪对几名巡逻的战士进行威胁。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巡逻的战士们将三人俘虏,并带回去拘留了起来。

10月21日上午,边防巡逻队的战士在胜利山附近再次遇见了印度士兵,这次印军一共来了60多人,而巡逻队只有13人。

印军仗着人多势众不仅抢走了巡逻战士们的马匹,还将他们包围起来,要求他们缴械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巡逻队的士兵们坚决不肯,印军不断地向中国阵地开枪进行恐吓,副班长武清国在与对方交涉过程中被子弹击中,当场牺牲。

看到武清国倒在血泊之中,剩余的12名战士怒火中烧,忍无可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对印军进行了反击,击毙印军9人,俘虏7人。

事情发生后,10月22日,中国外交部与印度驻华大使进行交涉,强烈谴责印军侵犯中国领土的行为。

然而印度政府非但没有对此事进行道歉,还反咬一口,诬蔑空喀山口事件是中国挑起的,对此,中国政府从大局出发,本着和平的原则,将7名印军战俘释放。

为了避免双方再次发生冲突,1959年11月初,毛主席向印度政府提议,两国各自从控制线后撤20公里,在中间建立一个隔离带,以此彻底断绝两国的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毛主席的提议,印度政府选择置之不理,他们不愿意谈判,更不愿意后撤,为大局考虑,中国边防部队主动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周总理也在1960年4月访问印度,希望双方能够就边界问题达成一致。

但印度政府并不接受中国政府的好意,态度一如既往地嚣张,他们大放厥词:

“东段已占的是我的,西段没占的也是我的!”

1961年,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此同时,在国际上同苏联的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减少西部边境地区的冲突,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将西藏的驻军缩减到两个师,同时撤出中印边界西段的前沿哨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所做的一切本是想要寻求和平,然而在印度政府的眼中,中国的退让就是怯懦的表现,印度军队开始武装入侵中国,不仅非法侵占了我国的沙则、朗久、马其顿等大片领土,还驱赶殴打西藏克节朗草场上的牧民。

到1962年9月,印度已越过东段边界线,在克节朗河边建立了大量的据点。

这些据点和中国的哨所仅有几米的距离,双方呈现一种面对面的对峙,对此毛主席提出了“决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的方针。

然而中方的一再忍让更加助长了印军的嚣张气焰,他们不断地挑衅我军,朝我军哨兵扔石头,挥舞刺刀。

在9月20日夜间,偷袭中国的哨所,被我军发现后,便对我军发起了攻击,在战斗中,2团3连连长刘道臣不幸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我国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周总理更是连写3封信给尼赫鲁,希望双方能够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但是尼赫鲁一意孤行,执意要对中国开战。

10月8日,印军越过克节朗河,向我军发起了进攻,造成我军33人伤亡,对此印度政府没有做出解释,反而嚣张喊话:

“我确信中国不会向我们的任何阵地发起进攻!”

这一次印度失算了,中国的一再退让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反而助长了对方的野心,忍无可忍便无须再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国华

在10月1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向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问道:

“听说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不弱,你们有没有信心打赢这一仗?”

张国华看着毛主席,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赢!” 

听到他坚定地回答后,毛主席当即拍板决定对印开战,就这样,一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战役在边境打响了。

对印反击战打响,麦克阿瑟犀利评论

1962年10月20日,驻守在中印边境东段的炮兵团严阵以待,将炮口对准了克节朗河对岸的印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午8点,随着三发信号弹在克节朗草场上空升起,数万颗炮弹从大炮口中喷射而出,向印军的阵地飞去。

30分钟后,西藏419部队集中5个兵团的兵力向印军发起了进攻,战士们高喊着“我国领土不容侵犯,与敌寸土必争”的口号,冒着枪林弹雨冲向了敌人,在克节朗河附近,和印军展开了一场激战。

经过四小时的艰苦战斗,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419部队全歼了号称精锐的印军第七旅。

与此同时,新疆军区部队在中印边界西段也开始了反击,在中国军队的强势攻击下,印军仓皇而逃,中国政府趁机再次向印度提出和平谈判。

然而尼赫鲁并不认输,他不仅拒绝了中国政府的提议,还不自量力调动了3个师的兵力准备与我军再战,中国军队只能被迫再次反击,在西山口方向将印军第4师的主力全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赫鲁

在这次的对印反击战中,中国军队共击毙印军4900余人,俘虏印军3900余人,在国际众人都以为中国军队会乘胜追击到印度境内时,出乎所有人意料,中国政府竟然在1962年11月21日突然宣布停火。

随后,边防部队于12月1日开始全线后撤,同时还将在自卫反击战中缴获的武器交还给印军,并释放印军俘虏,中国政府此举完全是表示我国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

为了最大程度表明中国希望和平的诚意,周总理要求要把缴获的武器擦洗干净后再交给对方,并交代印军来领武器时可以不持代表投降的白旗,而是持代表和平的绿旗。

这样既给了印军台阶,又表明了我国的和平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场以和平为最终目的的战役,毛主席也公开表明:

“这场反击战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它是一场政治军事仗!”

关于这场政治军事仗,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更是一早就给出了犀利的评价:

“印度居然敢和中国开战,尼赫鲁的脑子怕是有问题,这是在自讨苦吃!”

麦克阿瑟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对中国军队的实力深有体会,早在1950年的朝鲜战场上,在与中国志愿军的较量中,身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的他就经历了三连败。

麦克阿瑟的三连败

1951年4月11日中午,日本东京盟军总部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端着酒杯和在场的客人寒暄,就在他兴致正浓时,他的副官西德尼·赫夫上校却一脸阴沉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欲言又止。

就在刚才,一则美国新闻通过广播传到了东京,内容是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撤销了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

西德尼·赫夫听后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知道要如何告诉麦克阿瑟这个坏消息。

就在西德尼·赫夫左右为难时,麦克阿瑟的夫人珍妮走了过来,她已经从别人的嘴里得知了这个坏消息,她轻拍丈夫的肩膀,让他低下头来,附在他的耳旁,将他被解职的消息说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完妻子的话后,麦克阿瑟先是怔愣了片刻,然后抬起头深情地看着她说道:“珍妮,我们终于要回家了。”

之后便端起酒杯再次走向了人群,与来宾们一一碰杯,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直到宴会结束后,麦克阿瑟将自己关进了房间内。

对于杜鲁门的撤职命令,他虽然感到意外,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在朝鲜战场上与中国志愿军的三次交锋中,他都败下了阵来。

1950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军”战线中点上的云山城内,麦克阿瑟手下的美骑一师与志愿军第39军展开了激战,这是在朝鲜战场上,美军与中国志愿军的第一次交锋。

经过两日激战,号称“美国开国元勋师”的美骑一师第八团遭到中国志愿军的重创,1840余人被俘虏,第三营的所有美国大兵被全歼。

得知这个消息后,彭德怀总司令高兴地说道:

“让世界人民看看,美国人也不是三头六臂,我们志愿军也能将他们打得人仰马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麦克阿瑟没有想到身经百战的自己竟然会出师不利,在与中国志愿军的第一次交锋中就败下阵来。

更令人恼火的是,他的军事能力因此遭到了质疑,美国国会议员更是以他轻敌冒进为由,强烈要求杜鲁门总统撤销他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

经过他的周旋,乌纱帽虽然保住了,但是他在美国的声望却降低了不少,他迫切地需要一次胜利来证明他的军事能力,因此下令美军快速北进,在鸭绿江冰封之前抢占朝鲜全境。

上一次的失败并没有让麦克阿瑟从中吸取教训,他始终认为志愿军的胜利只是一次巧合,因此口出狂言:

“鸭绿江并不是不可跨越的,中国人也不是不可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殊不知他很快就要被打脸,麦克阿瑟盲目自信的行为正中彭德怀总司令的下怀,他决定利用对方的自信来给他挖一个陷阱,以此重挫美军的锐气。

1950年11月6日,志愿军部队开始按照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后撤,在撤退的路上故意丢弃一些破旧的装备,制造出我军狼狈逃窜的假象,以此迷惑美军。

为了使事情看起来更加真实,我军故意向美军俘虏透露由于部队粮食短缺,志愿军即将回国的消息,然后再将这些俘虏释放,通过他们向美军传递假消息。

在我军的精心策划下,麦克阿瑟果然中计,在11月18日命令美军大举北进,意图消灭“狼狈逃窜”的中国志愿军,却不想竟掉入了我军的埋伏圈。

等他反应过来时,中国志愿军已经对美军发动了全面反击,麦克阿瑟立刻命令所有部队后撤,志愿军乘胜追击,一举将“联合国军”打退回三八线以南,至此麦克阿瑟想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愿望彻底落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一次成为中国志愿军手下败将的麦克阿瑟终于意识到中国军队的强悍,但是美军的败局已定。

1950年12月31日,在第三次战役中,中国志愿军第39军116师仅用了11分钟便突破了临津江防线,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美军仓皇而逃。

接连三次的失败让曾经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失去了盛气和骄横,他终于意识到中国军队的厉害,因此当印度要向中国开战时,他才说:

“印度居然敢和中国开战,尼赫鲁的脑子怕是有问题,这是在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