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一定要写出个人面貌,这是每个学书者的最终目标,但是真正能够写出个人面貌的书法家并不多,形成个人面貌的书法大部分都成为一代宗师,想要形成个人面貌并非易事,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写出个人面貌的古人也很多,比如唐朝的裴休,元代的俞和等人,他们拥有雄厚的书法功底,但是在个人面貌追求上却略显懈怠,前者脱离不出柳的面貌,后者极力仿赵,几可乱真,但是他们的书名却永远与欧颜柳赵相差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科技已经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必然向着纯艺术的方向发展,那么作为纯艺术的书法将更为强调个性,要有个人面貌,要求有明显的辨识度,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这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展现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个人面貌的形成,过去一直强调书风的渐变,就是博采众长,大量的写、反复的写,写着写着就与古人不同了,也就写出了个人独特的风格,这样的方式固然会有一些效果,但是效率极低,且效果也不一定很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该如何高效的形成个人面貌呢?不妨借鉴一下名家的经验,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先生和崔寒柏先生都在这方面有很深刻的个人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代草书大家张旭光先生早年致力于行书的学习创作,主攻《集王书圣教序》,并参以颜书和汉碑风格,形成了雄强浑厚的个人面貌,此后将此种风格带入到草书的创作当中,成为当代草书的领军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张旭光先生自述,他早年被汉代雕像的雄浑气相所感染,立志要于书法中展现这种雄浑的风貌,于是着重学习颜书和汉碑,有所感悟,其后闭关创变,对照《集王圣教序》逐个字进行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是将一个字反复临写到很像的地步,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反复改造这个字,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然后再对下一个字进行改造。最终在尝试无数遍以后,终于写出了感觉,也最终形成了个人的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崔寒柏先生的字极具辨识度,他的方法与张旭光先生有些区别,据崔寒柏先生自述,他也是主动创变,他的方法是逐个字查字典,去字典上查前人怎么写的,然后选一种写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改造,为此他翻坏了三本字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两人的方法都显得有些笨拙,但是效果却非常好,两人的经验也说明主动创变要比被动等待渐变更为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主动创变也非易事,首先要有雄厚的书法基本功,并且对书法有非常深厚的理解,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够形成个人面貌,而又不失法度。盲目变体只能是杂乱无章,难以和谐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学习终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久和坚韧,个人面貌的形成也非速成,需要积累和沉淀。未来书法会更加强调个性展示,这就需要学书者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主动进行创变,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够在书法的茂林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