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交天下好友。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跟各种人聊天

跟同学聊,助教聊,教授聊,超市的人、学校员工、出租车司机,各种人聊。可能你说的他们很多听不懂,或者很多时候你不知道怎么表达,但习惯了这种磕磕巴巴之后其实也没那么不comfortable了。在学校结交的外国同学、教授,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人际网络,就算回国工作,暂时用不上,但也能持续开拓眼界,也不知道哪天可能就用上了。

这有点像有个说法:第一份工作应该去做销售。就是习惯碰壁,习惯遭人误解,习惯这种尴尬和被瞧不上的感觉,脸皮厚了,以后做什么都不觉得是挑战。

2. 大学选课注意GPA

在想挑战自己去选特别难的课,或纯粹自己感兴趣的课,以及GPA之间,永远要注意平衡。我的很多学员,都在申请MBA或Master的时候才后悔,当初只顾兴趣,没顾GPA,导致申请遇到很大困难,或求职的时候GPA不够被筛下来。

要清楚GPA是在求职、未来申请中很重要的指标,还是要努力拿的。一开始成绩不好也不要气馁,哪怕综合GPA不高,如果后面每一年都有明显进步,对招聘方或未来申请的学校来说,一样是一个positive sign。

3. 多参加各种学校的组织和活动

尤其是大部分成员都不是中国人的那些。这会逼着你去锻炼自己的非母语沟通,逼着你比别人多一个文化和语言壁垒的情况下把事儿做好的锻炼机会。这些经历在未来都是简历上很好的内容。

同时你也能因此锻炼出transferrable skills,比如组织能力、多任务处理能力、面对困难的解决能力、融入陌生环境的能力等等。等到招聘的时候,这些经历中凸显的能力,都能帮到你。进入职场后,这些能力更能帮到你。

4. 善于利用各种帮助

示弱是很重要的能力。英文不会就锲而不舍去找愿意帮助你一起讲的人,上课有困难直接跟教授讲,请求建议和帮助,求职有困难多求助career counselor和学长学姐,多联系校友。大多数人是有帮助人,give advice的需求的,能帮到人他们也会很开心。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要想卖,脸朝外。脸皮要厚,胆子要大,然后不要被一时的挫折限制住,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时间长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