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在与贺子珍分别22年后,毛主席背着江青在庐山约见了她。

此行毛主席来庐山开党内会议,他特意没让江青同行,而是找人把贺子珍叫来了庐山,约定晚上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江青

当年毛主席娶江青,在苏联治病的贺子珍知道消息后,或许因为赌气吧,在苏联一待就是好多年,后来回国便住在上海。

毛主席知道她一直过得不好,身体没治好,精神状态也特别差,在女儿李敏的念叨下,他心里也有些愧疚,想着见贺一面,关心关心她。

按理说,这次见面,两人可能会走得近一些,但此后直至毛主席离世,17年的时间里,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这不禁让人好奇,这次见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两人余生再未相见?

贺子珍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是乡绅贺焕文的长女。1927年八月,18岁的贺子珍随江西永新暴动队伍来到景阳冈,当时刚刚成年的她皮肤白皙、梳着又黑又粗的长辫子,一副学生模样,被部队里称为“永新一枝花”。

同年十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余部来到景阳冈,第一次见到贺子珍时就被她吸引住目光——眼前的这个女孩,阳光活泼、一身正气,虽然瘦弱、却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的确让人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子珍年轻的时候

1928年春节前夕,贺子珍陪同毛主席在临近乡村进行社会调查。通过那段时间的相处,毛主席发现贺子珍是一个特别的女孩:工作起来风风火火、十分干练,与群众相处融洽,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工作之余,安静下来的贺子珍温柔贤淑、潜心学习,毛主席渐渐对这个多面的女孩多了几分好奇和关注。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二人渐渐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每次毛主席要远行的时候,都会敲一敲贺子珍的窗户,告诉她“我要走了”;贺子珍在学习上、工作上遇到困难时也经常向毛主席请教,渐渐对他产生了依赖。1928年五月,二人在井冈山喜结连理,开始了他们的婚姻生活。

之后的十年,是毛主席政治生涯最为艰难的十年,而对于贺子珍来说,那段日子却值得她用一生去回味。贺子珍晚年曾对自己的后人说,这段岁月,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安时期的毛主席和贺子珍

结婚初期的那些年,因为当时占据党内领导地位的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开始长征。毛主席和贺子珍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地为了各自的理想奋斗着,有一次敌军突然袭击,贺子珍独自一人引开了敌军,掩护大部队撤离,而她却在敌军的飞机扫射中中弹倒下。

被救下的贺子珍浑身受伤17处,在医疗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她主动要求把自己留在当地老乡家里休养,避免成为红军行军的累赘,而在自己如此痛苦的时候,她仍然一再要求不要把她受伤的情况告诉毛主席,以免他在工作中分心。

和才女相比,贺子珍更像是一位战士,坚韧且要强。在之后的工作中,她始终要求进步、想通过学习锻炼提升自我,而毛主席更希望她能像之前一样,做类似秘书、助理等工作,在身边辅佐自己。二人关于这个问题发生过多次争吵,隔阂也就越来越深。

而后来,贺子珍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之前战争中受伤时,因为医疗条件不足,体内深层的弹片一直没有取出,她希望离开延安去上海做手术,以减轻多年来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想逃离当前的环境,让彼此都冷静一段时间。

毛主席知道贺子珍的想法后,极力挽留,说了许多饱含感情的话:

“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我现在的情况,同在王明路线时期不同了,我有发言权了。以后,不会让你像过去那样,跟着我受那么多苦了。”

然而即便如此也没能改变贺子珍离开的决心,1937年底,贺子珍倔强地离开了延安,离开了毛主席。

而当时上海刚刚沦陷,贺子珍不得不改变计划,选择去苏联治疗,而这一去便是许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负气离开的贺子珍何曾想到,此次一别便是半生。贺子珍到苏联后的生活并不顺利,经济上日渐拮据、身体也没有得到恢复,还曾受到迫害被送入疯人院。

在与苏联方面交涉后,1947年贺子珍回到祖国,在东北地区担任党内工作。之后又迁居上海,曾经的老战友陈毅帮她安排了住所,还找来了医生为她调理身体。在此期间,主席和贺子珍因为共同的孩子李敏有过几次书信联系,信中主席还嘱咐贺子珍让她安心养病,配合治疗。

1959年,毛主席在庐山先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期间毛主席住的招待所与贺子珍当时的住处很近,在踌躇再三后,毛主席最终决定让人安排与贺子珍的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子珍在庐山

一别二十余载,贺子珍从未想到能再见毛主席。如今一见,她竟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是啊,这个让自己日思夜想的人、这个让自己在最艰难的岁月中咬牙坚持下来的人,此刻就在自己的眼前,千言万语堵在嘴边,只能任眼泪止不住地从眼眶流出。

毛主席见贺子珍哭个不止,便温柔地对她说:

“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光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

渐渐地,贺子珍终于止住了泪水,开口和毛主席说话,她多想把自己从离开延安到苏联,所有的事情都和眼前这个男人一一细说。

但她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精神状态,都真的很差。

她外表看上去,已经老得变样了,又瘦又没精神,看上去就像个老太太,她还有点神志不清,嘴里一直说,有人要迫害主席,但所说的那个人那些事,还是延安时期的事情。

毛主席看了很难过,在贺子珍离开后,他自言自语地说,“她老得这个样子了,病得这个样子了。”

而贺子珍也因为这次见面的刺激,回到上海后大病一场。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场见面会是两人最后一次重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贺子珍

1976年,毛主席的病情恶化。他们的女儿李敏得知父亲病重,便连忙丢下工作去中南看望父亲。此时毛主席已经十分虚弱,他艰难地说了一会儿话后,对女儿李敏做了一个手势: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用两根手指指尖相对,连成了一个圆圆的圈。接着毛主席说了一句话,但是因为声音极低极弱,李敏还没有听清楚父亲就离开了。

毛主席临终之前这个手势,李敏一直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多年后,李敏偶然和朋友提起这个手势时,经过朋友的提示,她才猛然醒悟,原来父亲那个手势,是想询问母亲贺子珍的情况——因为贺子珍的小名叫“桂圆”。

或许是因为江青的缘故,贺子珍从苏联回国以来许多年都没能去过北京。1979年9月,贺子珍第一次来到北京,就是去看望毛主席——9月9日是他的忌日。

贺子珍来到纪念堂,为那个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献上花圈,身旁的女儿看着母亲苍老的背影和花圈上的落款泪如雨下——她在花圈上默默留下的名字是:“战友贺子珍”。

回到上海不久,贺子珍的病情日渐加重,在1984年4月与世长辞,终年7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贺子珍在住院

成为伟人的妻子注定是不容易的,贺子珍一生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而她也是幸运的,她陪伴一国伟人走过人生中最跌宕起伏的至暗时刻,也成为了让自己心爱之人惦念一生的人,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是足以支撑她一生的慰藉。

为什么1959年会面,成了两人的最后一面呢?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清楚了。对于毛主席来说,贺子珍这位曾经的爱人,在经历了艰难岁月后,随着两人渐行渐远,成了“相见不如怀念”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贺子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