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又加班到这么晚啊?"小明的邻居老王正好也回来了,热情地打着招呼。

"是啊,工厂的活儿真不少。"小明笑着点了点头,"幸好马上就要过年了,也好好放个长假。"

"哈,你这个单身狗可得把握机会,找个对象回家过年啊!"老王说着就往小明肩上捶了一拳。

"四十一有啥了不起,我四十五了还没对象呢!"老王打断了小明的话,"放心吧,我给你介绍个对象,不过人家是外国姑娘,你可要好好把握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后,小明按照老王说的,来到了一家小餐馆。推开门,只见里面坐着一位娇小玲珑的东方女孩,不过从打扮上看,似乎并不是中国人。

"你就是小明吧?快请坐。"女孩用一口流利的汉语招呼道,语气很是亲切。

"我叫阿丽莎,来自尼泊尔,是老王介绍给你认识的。"女孩主动向小明介绍道。

"啊,你好你好。"小明有些手足无措,并不知从何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王说你是个不错的人,而且还单身,我们就这样认识认识吧。"阿丽莎说着,眼神中满是期待。

就在这时,一个服务员端上了两份尼泊尔菜,阿丽莎主动招呼小明:"快尝尝看,这是我们尼泊尔的特色菜,很不错的。"

聊着聊着,小明竟对这个陌生的尼泊尔姑娘产生了某种好感。也许正如老王所说,他真的需要一个伴侣,而阿丽莎看起来就是个不错的人选。

阿丽莎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真的吗?我也很希望能和你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说你要娶一个尼泊尔姑娘?!"小明的母亲听后惊讶得合不拢嘴,"你疯了吗?她们那些人土老帽啊,你怎么看上她了?"

"妈,你也别这么说。"小明连忙解释,"阿丽莎是个好姑娘,为人善良勤快,而且我们相见恨晚,你就体谅体谅我吧。"

母亲这才作罢,但脸上的不满却是挂不住。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阿丽莎家中。得知女儿要嫁给一个大自己20岁的中国男人,阿丽莎的父母吓了一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怎么能嫁给一个那么大岁数的人?而且还是外国人!"母亲大叫起来,"你是不是被骗了?被拐卖了?"

"妈,你别多心了。"阿丽莎安慰道,"小明是个很不错的人,对我很好,我们是真心相爱的。虽然有些年龄差距,但我们会互相尊重,共同经营这段姻缘。"

"爸爸,您就答应吧。"阿丽莎看向父亲,"我已经不是小女孩了,能为自己的幸福做主。"

父亲沉默了半晌,最终点了点头:"好吧,如果这是你自己的选择,爸爸就尊重你。不过嫁过去后可要记住尼泊尔人的教诲,好好侍奉公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经过一番艰难的解释,双方家长终于勉强接受了这对"奇怪的一对"。接下来,就是准备婚礼的过程了。

作为尼泊尔人,阿丽莎向小明介绍了许多尼泊尔的传统习俗。比如婚礼要持续好几天,从新娘穿婚纱到新郎骑马接亲、游街、宴请亲朋好友,应有尽有。小明听后有些疑虑:"那么多礼节,我一个外国人能把握好吗?"

"没关系,我会教你的。"阿丽莎笑着说,"你只要虚心学习,做好每一个环节就行了。"

于是,小明开始学习尼泊尔语言和礼仪。虽然语言完全陌生,但为了将来的幸福生活,他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而阿丽莎则在小明身边耐心指导,两人就像一对有爱的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渐渐地,小明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尼泊尔语,还熟记了各种传统礼仪。每当有所突破时,阿丽莎都会高兴地拥抱赞许小明。看着眼前这个勤恳好学的中年男人,阿丽莎也对他产生了无限的敬意和爱意。

就在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时,婚期也临近了。小明和阿丽莎开始准备起了礼服、请柬等一应俱全的婚礼用品。尼泊尔的传统婚礼需要五彩缤纷的服装,小明特意请了一位尼泊尔裁缝,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传统的新郎服。

"小明,你看这身衣服如何?"穿戴整齐后,小明在阿丽莎面前转了一圈。

阿丽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小明身穿红色长袍,头戴白色礼帽,腰系彩带,模样极为威武庄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明听了,心中升起一股自豪感。是啊,为了这一天,他付出了太多太多。而现在,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婚礼后的日子并不像两人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一对新人面临的,是来自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磨合。

"阿丽莎,你怎么又在做饭啊?"小明有些无奈地看着忙碌在厨房的新婚妻子,"我不是说过,家里的事情应该平均分担吗?"

"可是在我们尼泊尔,做家务是女人的责任啊。"阿丽莎头也不回地说,"你就好好工作赚钱养家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明皱了皱眉,在中国可不是这样的观念。他上前想要帮忙,却被阿丽莎轻轻推开了。

"你别插手,我来就行。"

不仅如此,两人在生活习惯上也有很大区别。阿丽莎遵循着尼泊尔人的传统,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做早饭、打扫卫生,干活从不喊累。而小明作为汉人,习惯了懒懒散散的生活方式,常常懒洋洋地赖到中午才起。

一次,阿丽莎实在看不下去了,当着小明的面发了一顿火:"你就这么懒惰,将来怎么养家糊口?要是在尼泊尔,你早就被驱逐出家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明被骂得有些委屈,但也知道自己确实有些散漫了。于是他开始刻意改掉一些陋习,尽量做到有条不紊。而阿丽莎也意识到,自己不应该用单一的文化观念去要求小明。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都在逐渐改变、接纳对方。小明学会了更多尼泊尔的生活智慧,而阿丽莎也开始尝试平权的生活方式。他们开始互相体谅、互相爱护,用包容化解了文化差异。

一个周末的午后,小明突然对阿丽莎说:"亲爱的,我们回尼泊尔看看你的父母吧。"

阿丽莎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太好了,我好久没见到父母了,他们一定很想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两人买了机票,踏上了回乡之路。进了阿丽莎的家乡,小明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村子里房屋破旧,道路泥泞,但处处洋溢着质朴的气息。

"欢迎回家!"阿丽莎的父母热情地迎接了两人,并亲自下厨,为这对世侨儿女准备了一桌子美味的家乡菜。

"味道怎么样?这可都是我们尼泊尔人的拿手好菜。"阿丽莎的母亲关切地问小明。

"很不错,比在四川吃到的都好吃!"小明诚恳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小明如此谦逊有礼,两位老人对这个女婿又多了几分欣赏。而小明也被这个质朴的尼泊尔家庭深深打动了。

"阿丽莎,你一定很怀念家乡的生活吧?"小明在散步时问道。

"是啊,虽然我们在四川也过得不错,但毕竟离家太远了。"阿丽莎有些伤感地说,"我好想常常能见到父母。"

小明点点头,突然来了一个决定:"那我们就搬回尼泊尔住吧!在这里安家,你在身边就能常见到父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什么可是的。"小明笑着说,"我们是一家人了,我的家就在你身边。无论在哪里,只要有你在,我就有了家的感觉。"

阿丽莎被小明的话语深深打动,眼眶湿润了。是啊,他们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而是一家人,携手同心,就能排除万难。

在尼泊尔安家的决定,让小明和阿丽莎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虽然面临着重重挑战,但两人只要互相扶持、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首先是语言问题。尼泊尔语对于小明来说仍是一个巨大障碍,虽然在婚前他已经学过一些基础,但要在这里生活工作,显然还远远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阿丽莎一直在耐心指导小明。每天晚上,她都会拿出课本,手把手教小明读写单词、掌握语法。有时小明实在学不会,阿丽莎就会摇头叹气,却从未对他失去耐心。

"你看,这个单词的发音是这样的,像是在打呼噜。"有一次,阿丽莎学着小明的样子做了个鬼脸,逗得小明哈哈大笑。

就这样,在妻子的悉心教导下,小明的尼泊尔语水平终于有了长足进步。不久后,他已经能和当地人用流利的语言交谈了。

"太棒了!你终于学会了。"阿丽莎高兴地拥抱了小明一下,"我就知道,只要你肯用心,一定能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语言,文化差异也是一大考验。小明时常会被尼泊尔的一些陌生习俗弄得手足无措。好在阿丽莎在一旁及时指导,而小明也虚心向她请教。

"尼泊尔人过年的时候,都要在家里挂上这种花环。"阿丽莎指着门口的花环解释道,"这代表了吉祥和新的开端。"

"原来如此。"小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我们今年就也挂一个吧,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渐渐地,小明不仅掌握了尼泊尔的语言,还熟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而阿丽莎的父母见小明如此勤奋上进、虚心好学,也越发喜欢上了这个女婿。

就在两人准备在尼泊尔扎根时,一个意外的消息却让他们猝不及防。

"爸,您的身体怎么了?"小明看着阿丽莎的父亲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不由得心疼不已。

"没什么大碍,就是旧病复发了。"老人虚弱地摆了摆手,"只是医药费实在是个沉重的负担,我们一家人也承受不起。"

小明和阿丽莎不约而同地沉默了。是啊,尼泊尔毕竟是个落后的国家,医疗条件实在太差,看病费用也是一笔巨款。可如果老人得不到很好的治疗,病情恐怕只会加重。

"别担心,爸。"阿丽莎坚定地说,"我们会想办法筹钱,一定要让您早日康复!"

于是,小明和阿丽莎开始四处筹钱。小明在工地上加班加点赚钱,阿丽莎则在家里缝制手工艺品出售。可是即使如此,仍旧所筹无几,根本无法支付医药费。

就在两人愁眉不展时,一个让他们没想到的消息传了过来。

"什么?老丈人给了你们30000元人民币的彩礼?"小明的朋友老王在电话里惊讶地说,"太好了,你们这下有钱治病了!"

原来,得知女婿小明和阿丽莎为了自己的病在筹钱,老丈人动用了全部的家当,拿出了一笔30000元的彩礼钱,就是为了支付女婿一家的医药费用。

"这笔钱是我们全家的祝福,你们就放心地把它花在爸身上吧。"阿丽莎含着眼泪对小明说,"我们一家人才刚团聚,怎么能就这么分开呢?"

小明点点头,眼眶也湿润了。是啊,他们已经互为家人,就算穷在闺房,也要唠唠叨叨、手足相亲。而这份30000元的厚爱,正是来自家人最诚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