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云上乌托邦

编辑 | 云上乌托邦

前言

最近几天,美国又在媒体上“作妖”了,他们声称在5月26号的时候,一架解放军的歼-16战机在南海对美军RC-135侦察机进行“不专业的拦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军方也趁机大肆炒作,称解放军战机此举是“不必要的侵略性机动”。事实上,这种描述显得既夸张,又疑点重重,难怪有网友说,美国又在“碰瓷”了。

其实,美国这种近乎于“碰瓷”的炒作行为,早就非止一次了。不过这一回,他们可找错了对象,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碰一鼻子灰”。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回应的呢?

美媒与军方合作“炒作”

美国军方的印太司令部在近期发布了一则关于中美军机在南海遭遇的视频,他们同时还宣称,在5月26号当天,一架美国的RC-135侦察机在南海所谓的“国际空域”飞行时,被中方的一架歼-16战机发出气流“干扰了”飞行路线。

这一则新闻立刻被美国三十多家媒体火速转发,而且这些媒体还借题发挥,称中国军机变得更加有“攻击性”。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大概又是美国军方与美媒又一次联袂合作的“炒作”事件罢了。真实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美国的RC-135侦察机在南海附近航行,被我国发现并且及时去拦截,但没想到美国方面却突然飞上来挑衅。面对这样的举动,我们的歼-16战机自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捍卫神圣领土的安全。

于是,歼-16采取了从美军战机机头前方快速掠过的方式,强势拦截了美国的RC-135侦察机。可见,最后的结果明明是美国侦察机的咎由自取,他们却反过来倒打一耙,称我军的拦截行动“不专业”,还故作无辜的表示歼-16此举是“不必要的侵略性机动”,实则是把“碰瓷”的功夫演绎到了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面对这样胡搅蛮缠的行为,我们也不会容忍和惯着他们。5月31日,我外交部发言人迅速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发言人指出是美方派飞机对我国进行“抵近侦察”的危险行为,引发了海上安全问题。可谓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美国方面的无理取闹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让美国的“碰瓷”行为,变得如同跳梁小丑般滑稽可笑。其实,在历史上,美国一直惯用这样的碰瓷手段,只不过这次他们可是栽了,非但抹黑我国的目的没达成,还被揭露出了事情的真相,碰了一鼻子灰。

美国的 “碰瓷”行为早有“传统”

其实,这一次发生的事情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为了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进行“碰瓷”和炒作了。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一下美国的历史,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他们的惯用手段。

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就制造了一起更为严重的“碰瓷”事件。

那是在1898年年初的时候,美国的“缅因号”巡洋舰行驶在茫茫大海上,看上去一切正常,但是过了没一会儿,这大船却突然发生了爆炸,猛烈的火焰迅速吞噬了大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离事故地点比较近的西班牙还不知道这是个圈套,他们的医护人员火速救下了39名重伤的美国士兵,并救活了其中35个。可是,美国却在事后宣称,“缅因号”之所以发生爆炸,是因为受到了西班牙的水雷攻击。

而美国媒体竟然也把西班牙救活了35名美国伤兵的事情隐去不提,反而大肆渲染有四名士兵死在了西班牙的医院之中。这下子,不明就里的美国民众也一下子被调动起了对西班牙的恨意。

西班牙不愿意吃这个“哑巴亏”,还要求过调查“缅因号”的残骸。但是“不巧”的很,缅因号在被美国军方带回国的路上沉没在茫茫大西洋了,这下子唯一的物证也没有了。

在死无对证的情况下,美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著名的美西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缅因号”爆炸的原因是否真如美国所言,是遭到了西班牙的袭击呢?

不光外界很好奇,大部分美国人对此也感到奇怪。在数十年后,美国一位叫做海曼的“核动力海军”专家联合几位科学家,对当年的事件进行了一次私人调查,最终得到的结论是,缅因号之所以爆炸是因为燃煤自燃。而这个结论,也成为了缅因号爆炸原因的最主流说法。

后来,有人做出猜测,称美国当时之所以言之凿凿的称“缅因号”遭到了西班牙的袭击是别有用意。原来,当时的美国经过长期的工业变革,其工业水平已经达到了比较先进的程度,但是航运却没有跟上,因而经济发展非常受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美国想的却不是谋求正常、互利的贸易合作,而是企图利用军事侵略的方式为自己占据几个“航运中转的站点”,把所有利润都收入囊中的同时,还能迅速扩大资本积累。

美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迅速锁定了菲律宾、古巴、波多黎各等几个航运发达的地方。可是,这几个地方在当时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虽然美国知道自己在当时能战胜西班牙,把这几个地方夺过来,但是毕竟师出无名,美国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对西班牙开战,但却怎么也找不到。

后来,恰好发生了“缅因号”爆炸事件,美国便有意的把祸水引导了西班牙身上,这样双方开战,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导火索”。

事情的真相是否与这个猜测完全一致,美国又是否早有预谋,一切都已经难以考证。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美国的确借助这一事件“碰瓷”开战,并在战后占领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古巴。而美国也因此进入帝国主义的阶段,加快了对外侵略扩张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这件事情还算得上稍有疑点,那么美国在1964年挑起的东京湾事件,则是彻彻底底在“碰瓷”。

美国“碰瓷”制造的“东京湾事件”

在1964年的8月初,美国的"马多克斯"号侵入了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进行侦查,后来美国方面声称,“马多克斯”号在进行侦查的过程中,遭到了三艘越南鱼雷艇的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多克斯”号的舰长则在后来把自己的描述的异常神勇,他称自己面对对方发动的攻击,悍然无畏,冷静郑辉,最终在以一敌三的情况下,成功击毁了越南的两艘鱼雷艇。

这一事件迅速被上报给了美国总统约翰逊,约翰逊对此非常重视,还让人调查事件的始末是否属实。后来,有一封来自越南的电报被截获,经过翻译之后,约翰逊和国会读到上面写着,越南人自己承认损失了两艘军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无疑是与“马多克斯”号的舰长相吻合的,约翰逊再无怀疑,美国国会也在几天后就通过了《北部湾决议案》。之后美国对越南正式出兵,越南战争就此全面升级。

在接下来持续九年的战争中,北约军民死伤以百万计,而美国也低估了对手的反抗,招致自己的部队死伤惨重,国内的不满情绪也是日益升高。

时间转眼过去了三十年,美国的国防部长来到越南访问,并在与一位越南老将军的会晤中,聊起了当年的东京湾事件事件。可是这位将军却一口否认,称这一事件其实是子虚乌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人们大都对他的回答不以为然。直到2001年,美国的一批政府文件释放出来,这位老将军的说法才得到了印证。

原来,在解密文件中明确写到,当年那封来自越南的电报中所写的内容实际上是“我们失去了两位同志”而非“失去了两艘战舰”,翻译上出现的歧义,甚至让美国总统约翰逊也受到了误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既然越南方面并没有损失鱼雷艇,“马多克斯”号又为何会在海上开火呢?后来,一位美国的飞行员给出了他的所见所闻。原来,当天他正在海域上空巡视,只看到美军的海军在对着空旷的大海海面发射炮弹,却并没有看到敌人的踪影。

而美国最后给出的解释是:“军队是在对着鲸鱼开火。”没想到,就是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借口,竟然成为了美国介入越战的导火索。不过联想起美国一直以来的“碰瓷”操作,似乎又让人见怪不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9年的时候,越南官方还心有戚戚的发布了一篇文章,纪念东京湾事件的55周年。在文章中,越南方面更是直言美国“挑起了东京湾事件,以找借口对北方进行破坏性战争。”可见,美国的“碰瓷”套路早就是有目共睹,而且美国类似的行为在如今依然在世界各地上演,实在不可不防。

面对美国“碰瓷”套路,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其实,这些年来美国一直没有停下“碰瓷”的脚步,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目的,只需要一个理由和借口,哪怕看上去十分牵强也没有关系。

远到当初的伊拉克、波斯湾,近到这几天的美国军方炒作的中美战机在南海相遇的事件,虽然影响有大有小,但无不体现着“美式碰瓷”的居心叵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美国这样防不胜防,总能找到理由和接口的碰瓷行为,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借力打力、有效应对的呢?其实,本质上,我们还是要做好自己,用硬实力坚定的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

就拿这一次美国发布视频,“碰瓷”我国的歼-16而言。其实,从事发时的航迹图明显可以看得出来,美国的侦察机飞行的轨迹非常过分,甚至一度飞到了距离汕头海岸几十海里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抵近侦察毫无疑问是对我国主权的侵犯与挑衅,而我国的歼-16在对美国侦察机进行警告后,对方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那我们自然有必要采取驱离措施,这是合情合情的。

但是,这次拦截还是出乎美国人意料的,因为他们想不到我们的做法会如此强硬和直接。这一次有力的拦截无疑是在警醒对方,来到南海闹事,小心自食恶果。

我们拦截的的合乎规矩,美国人无法因此找到理由和借口发动冲突,反而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以后美国再想做出这样抵近侦察的冒犯举动,免不了要感到心虚,从而不敢再造次。

结语

美国大肆炒作这一事件的背后,本意是想继续抹黑我国,可是却反而暴露出来自己无礼的挑衅行为和令人不齿的“碰瓷套路”。不但招致了我国战机的拦击,还受到了严正回应,美国这回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当然,无论美国是明枪还是暗箭,是继续“碰瓷”还是换种套路,我们都不会害怕,国家和人民将永远站在一起,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