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大米姐

大家好,我是大米姐。

很久没和大家见面了,前段时间去了一趟香港,真真实实地在当地住了7天,了解到许多一手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某书平台上在到处传香港高才通将会在年底关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害得劳工局局长本人出来澄清:假的!没有的事!高才通会继续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书平台现在的假消息越来越多,甚至有机构为了卖货编故事……要找到真实消息,就需要从靠谱的信源中获取。

不过,取消高才是假,收紧却是大概率事件。我从一线了解到,高才通C类(百强大学本科毕业生)是最有可能被修改的,而且今年的配额也已经所剩不多。

香港对内地人才的筛选,正在变得越来越谨慎。

而距离上次来香港待这么多天,已经是7年前的事了,时隔7年重返香港,我有了一些不太一样的感受。

今天来跟大家聊聊香港。

香港投资移民,一个月获批

第一个感受是,香港现在是既欢迎人才又欢迎钱财。

招揽人才方面,高才通和优才的政策,已经聊过很多回,最近还看到一个数据,根据香港入境处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15年综合各类人才签证获批17.3万人,最终于2022年申请永久居留权的人仅8904人,比率只有5.15%。而当中最惨淡的是“香港专才”,仅1.35%的人申请取得了居留权。

2015去香港的人,现在留下的只有5%。

所以,港府想招揽真正有用的人才,为香港做贡献,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难怪最近港府在检讨人才计划。

但关于人的具体政策我就不再重复了,现在香港的机会可能更多地在“引进钱”的方面。所以,我想说说香港新推出的投资移民计划,这也是此次来考察的重点。

去年香港就重启了投资移民计划,大概的要求是:投资3000万港币,其中2700万用于指定金融资产,300万用于创新科技产业或其他战略产业。

投资移民计划从今年3月开始接受申请,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2个月时间,已经接到了131宗申请

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说,因为要仔细审批申请人的净资产,因此暂时只通过33宗申请

按照这个数据,目前通过率是25%。

其实香港的办事效率,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很多。对于一些优质的申请,审批速度是很快的,我们业内有客户递交了申请,最快的,1个月就通过了获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资移民的具体的细节,我有一份详细的资料,你可以私信发送【香港投资】直接找我拿。

说回这个计划,当然是用来吸引富豪的。

从2022年开始的高才通计划,到今年的投资移民,可以看出,香港现在是既想要人才,也想要外来资金。

过去三年,大量资金和劳动力从香港流出,影响了香港整体的经济发展,港府一直在想办法重振经济发展,人和钱,自然必不可少。

在这种氛围下,我也真实感受到,这里全民热衷搞钱。

说个小细节,落地香港那天,因为飞机晚点,到酒店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我在酒店大堂等办入住的时候,看到一位保险经纪人还在跟客户聊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人依然在选择香港

第二个感受,大家更爱来香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的人真的很多,特别是维港附近,每天都是人来人往,有来旅游的,也有因为工作长驻香港的。

其实不止我们普通人爱来香港,名人也是如此。

某F姓女星,就是之前经历税务风波的那位,最近也经常在香港出现,各种大型晚宴、慈善秀,都有她的身影。

据传啊,她已经拿到了香港身份,近期还入住半山豪宅,准备定居香港。

而在她之前,其他抛头露面的明星更是早早拿到香港身份。

比如钢琴家郎朗,在十几年前就通过“香港优才计划”移居香港了,而且还是“第一个以优秀人才资格获准定居香港,第一个拿到香港签注的内地人”。

演员汤唯,2008年凭借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奖,通过香港优才计划迁入香港,并成为香港优才计划宣传大使。

还有娱乐圈著名的“理财达人”黄晓明,当年被曝通过优才计划拿到香港身份,后来他也大方承认了此事。

他说拿香港身份是因为工作需要,可以随时去香港拍戏,而且也有利于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因为香港的税率比内地要低。

去年,黄磊的女儿黄多多也被曝出有港籍,因为她在北京就读的国际学校,只招收外籍或港澳台身份的孩子。

名人选择香港,更多是因为这个身份给自己的事业或家庭带来了帮助,这也是我的第三个感受,香港身份,依旧有其特殊价值。

香港身份,仍然有优势

很多人会说,香港和内地逐渐趋同,香港身份是不是已经没有特殊作用了。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社会的变化往往不会只在一朝一夕,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地改变。而在我看来,香港虽然会有一些趋同的部分,但它的角色定位不会变。

有人嘲笑香港成了金融遗址,其实从我这次在香港的感受出发,这个说法过于绝对。

玩梗容易传播,但真实的香港依旧很有活力。最近港股再度走高,又有了一些向上的动力,香港今年的GDP也料将增长。

这座城市的制度依旧有其优越性,它的身份能起到的作用,也不是内地一时半会能替代的。

作为亚洲区领先的金融中心,背靠大陆、挂勾美元,香港金融产品非常丰富,比新加坡的选择还多;

港府也提供了高度透明、稳健的监管计划,运营模式和标准都是对标国际的,这些都是内地暂时比不上的。

香港还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枢纽,资本可以进行自由转让,资金可以随时进入或撤出。

其次,香港的税制简单,征收税种较少,总体税负较低。个人税率综合在2-17%之间,企业综合税率在8.25%-16.5%之间。

香港和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签署了避免重复征税的协定,对经商人士来说,香港很适合作为税务规划中转站。

再者,家庭层面考虑教育需求的,香港的教育也有优势

香港的免费义务教育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50所国际学校,都是双语教学。

大学阶段,港八大世界闻名,有香港身份的话,进入港前五的几率也更高。

而且几乎每所高校都与境外名校保持着良好的交往,在香港学习会相对更容易申请到境外顶尖名校。

想回国内上学,也可以选择华侨生联考,或者DSE考试。前段时间我们还统计了港籍学生参加华侨生联考的数据,具体分析可以戳这里看看。

最后当然要提一下香港的地理位置,这一点应该算有利有弊。离内地很近,事业家庭可以两地兼顾,而且语言沟通无障碍。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这次去香港,我感受到了香港的活力和生气,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模式,他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内地的孩子还是有很大不同。

当下拿一个香港身份,依旧能发挥其独特作用的。用一个香港身份,把当下手上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何乐而不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