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在我国可谓不计其数,甚至遍布各地,闻名的也有许多。

只是,其中有一个古寺,许多人都未曾听说过,名为潭柘寺。

但这座寺庙每天24个小时有武警进行轮流值班。

这让不少人都深感意外,因为这个寺庙仿佛名不见经传。

那么,为何这座古寺受到如此重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这座古寺确带有来头,而其中的“宝物”也有许多。

古寺“宝物”真不少

潭柘寺,位于北京的潭山麓,据说是一座历史颇为悠久的古寺。

在漫长历程中,这里也留下了一些至今可以当做“镇寺之宝”的珍品。

其中颇为有名的当属石鱼。

说起它,还有一个十分传神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传古时候这里曾经遭遇稀罕的旱灾,不仅庄稼颗粒无收,就连百姓们的饮水也都问题。

平日里深不可测的井水,如今也都变成了干涸之地,这可让百姓们的生活也变得岌岌可危。

于是,百姓们自然想要让龙王天降甘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王也被百姓的诚心所感动,看到百姓过得如此凄苦,就向人间赐下一条神鱼。

一天深夜,电闪雷鸣,仿佛神仙降临一般,一道白光也瞬间照亮潭柘寺。

这也让潭柘寺的僧人们为之震撼,并感到有天物降临,随即前往查找。

只见一条从未见过的石鱼赫然摆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着突然而至的石鱼,僧人们纷纷感到十分惊奇。

但仔细一想,又恍然大悟:这应该就是上天赐予人间的,是专门用来拯救百姓们的宝物。

于是,石鱼从此就留在了潭柘寺。

很快,石鱼的神妙之处也被人们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当人们敲打这条石鱼的时候,由于部位不同,其声响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

而且,在几次敲打以后,天空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的样子,不久就会迎来无数乌云,紧接着瓢泼大雨就此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也正是因为这场如同神降的雨水,让百姓们免于被旱灾影响,也迎来了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石鱼的身体总共是分为十多个部位的,而当时也是代表着皇帝所统治的十多个省。

如此一来,只要哪一个地方深受灾情影响,那么只要敲击石鱼,瞬间就可以解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时到潭柘寺进香的百姓听闻此事后,当即就将石鱼当做了“宝贝”。

他们认为此等“宝贝”是可以为他们免灾的,所以总是会偷偷摸摸它。

甚至到了后来,自己的身体哪一个部位感到不适了,就会去摸石鱼的相同部位。

比如头疼的人就会摸摸石鱼的脑袋,而肚子难受的则去抚摸石鱼的肚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久而久之,石鱼上的鱼鳞样子也都被摸得看不清了。

最后,石鱼甚至都变得“面目全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石鱼不得不进行复建。

而为了避免人们再次对其进行“上下其手”,石鱼的前面就挂上了一个牌子,直接告诉众人:禁止摸鱼。

有了如此直白的警告以后,只能远观的石鱼果然保存得十分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潭柘寺更加出名的“宝物”当属一口大锅。

它的直径之大,已经打破了无数人所见过的锅的记录。

单单是它的直径,就达到了三米。而它的深度直两米。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一口“大锅”。这口锅全身则是由青黄铜打造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口锅的作用就是为僧人们进行熬粥,一天熬一次,就够僧人们一天食用了。

而每次刷锅,也是相当麻烦的,据说还得僧人们搭着梯子,才能将这项艰巨的任务完成。

而仅仅是大,已经让人们感到十分震惊了,更让大家感到神奇的是还有两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这口锅漏沙不漏米。

据说这是因为锅底有个凹槽,当水沸时,米自会漂浮,而沙子则沉到凹槽里。

这对于僧人们而言无疑是解决了大烦恼。

毕竟每次熬粥需要的米太多,洗米工作也是很麻烦的。谁都不能保证能清洗得没有任何沙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口锅还有第二个特点,那就是增水不增米。

原本定好的粥量,往往会因为突然到访增加的僧人们就会不足。

那么,这个时候直接加水即可,粥依然会保持粘稠度。

而在锅的旁边,还有被供奉起来的两条蛇,同样也是潭柘寺的“宝物”。

这依然和一个传闻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乾隆帝到此庙里进香时,两只青蛇也被吸引,当即去拜见乾隆。

但这番唐突的行为却惹怒了乾隆。

被青蛇的样子惊吓到的乾隆直接下了一道口谕:供众志物。

听闻圣言的青蛇就真的让大家伙去食用,爬进了那口熬粥的大锅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明所以的大家吃了粥,还夸今天的粥格外香呢!

等到粥见底,才发现锅底的蛇骨,才知道事情真相。

而僧人们随即为青蛇塑像,并供奉起来。

另外,这座古寺里还有被称为“帝王树”的银杏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历史已经超过1400年,而高度已经超过40米。

之所以叫做这样的名字,是因为清朝皇帝每一位在继位时,银杏树底都会生出新枝。

这座古寺里还有许多“宝物”,历经数百上千年的历史,被人们保留。

许多听闻谭拓寺的名气前进香的人,也都被这些珍品所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背后隐藏着的一个个传闻,也是它们存在的历史。

它们的存在更为谭拓寺增添了神幻色彩与吸引力。

当然了,谭拓寺本身的魅力更值得人们探讨。

谭拓寺的历史

早在西晋时期时期,潭柘寺就开始建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历经朝代发展,直到金朝时期,它才发展壮大起来。

事实上,潭柘寺的建立之初和一个深情的男人有关。

这个男人就是在西晋末年平定“八王之乱”的北方都督王郡。

在其平乱后的第二年,他的夫人香消玉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为了安置夫人香魂,他建立了这座寺庙。

只是,佛教只是发展初期,大家的接受度很低。

甚至后来还有数次毁佛行为,所以潭柘寺的发展之路一直坎坷而曲折。

直到唐朝,潭柘寺经过整修,到了金朝,又连出数位禅宗大师,潭柘寺的名气才得以彻底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是金熙宗拨款修寺,让后世皇帝纷纷相仿,潭柘寺也就此开始进入一片繁荣。

只是,关于寺庙的名字,却一直以来都是有所变化的。

最早建立之初,北方都督王郡为其所起的名字为嘉福寺庙。

毕竟是为了给自己的夫人祈福所建,当然也为国家与人民祈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还出现了大万寿寺、岫云寺以及龙泉寺等名字。

说到潭柘寺这个名字,其实也是老百姓们所起。

这个名字源于寺庙的山上有许多柘树,且寺庙后面又有龙潭。

从山上流下的溪水也都汇聚到了龙潭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潭柘寺这个名字也就产生,并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潭柘寺发展到清朝时期,它也迎来属于自己的巅峰。

在这里的僧人们简直不计可数,偌大的寺庙内,处处都能听见僧人们诵经念佛的声音。

而说到僧人们的数量之多,还有一个很趣味的故事流传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潭柘寺,为表敬意,专门带了不少铜钱,打算送给僧人们。

据说整整有两大筐,料想应该会剩下不少的。

毕竟一个和尚能领取的只有一枚而已。

然而,这场赏赐却从白昼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铜钱都快见底了,僧人们还在排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可是特别惊讶,询问起了方丈。

方丈只是声称寺庙内僧人无数,怕是皇帝带的铜钱不够分。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潭柘寺的僧人们固然特别多,但其实和尚们领完铜板以后又去排队,重复此项操作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是穿着同样的服饰,谁又能看出来有什么异常呢?

既然僧人如此多,那么就说明潭柘寺是相当大的,不然僧人们都无处下榻了。

更别说有来访者了,没有足够大的面积自然那是不行的。

而说到潭柘寺之大,一个数据就可以让大家深有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座寺庙内,单是房间就有999间半,数据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了。

而也许有人对999间半中的“半”有所疑惑,实际上这代表的是999.5的意思。

而它又引申出另一个意义,那就是九五之尊,这无疑代表帝王权威。

可见当朝皇帝对其还是很重视的,潭柘寺的地位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谭拓寺

随着潭柘寺的发展,这里也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进香礼佛。

有人前来求健康,保平安,有人则来求财运,希望官运亨通,甚至还有人求姻缘。

而这些在历史的洗礼下存留下来的文物,对于人们来说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潭柘寺内部的宝物无数,带着历史的厚重感,也带着古老而神奇的色彩。

它们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外国友人们前来一睹为快。

此外,内部的风景更是迷人至极,让人们忍不住流连忘返。

它无疑成为人们十分青睐的一座古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此,武警们才会在这里站岗。

他们既是为了保护寺庙内的“宝物”,保护寺庙内部的文化得以继续传承。

也是为了维护寺庙内部的秩序,为游客们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如今,甚至还有一只被人们调侃为“网红”的小狐狸,也成为古寺的一道风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狐狸一般可都是生人勿近的,很多人都未曾见过这种动物。

而且,在人们的印象中,狐狸也是非常聪明狡黠的。

但是,在这座古寺内,这只狐狸却变得异常的温和。

即便是见到许多游客,它也是当做同类一样,丝毫不为所动,反而非常悠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游客们表达出如此友好一面的狐狸,也让大家非常震惊。

同时,许多游客称它为灵狐,而它也仿佛变成了古寺内的“吉祥宝物”。

结语

这座经过1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寺,如今被完好保存下来。

虽然它的名气远不如国内的其他著名寺庙,但是这里也每天吸引着不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因为它的存在历史比北京城还要长久,当地人对其格外尊崇。

甚至还有“先有潭柘寺,再有北京城”的说法。

对于外地的游客们,这里自然也是值得“到此一游”的圣地。

如果有机会到北京,大家可以到古寺“一睹芳颜”。

那古色古香的美感以及隐藏在“宝物”后的文化底蕴,也必然会吸引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