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2时许,随着最后一座上跨铁路转体桥成功转体,历时月余,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顺利完成5座转体桥施工,为今年通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65米桥梁65°转身

成功上跨京广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1日,地铁前川线二期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完成转体施工,上跨了含京广铁路客运线在内的多股轨道。李永刚 摄

“这么重的桥是怎么转起来的?感觉不可思议。”21日下午,位于黄陂横店的第4座转体桥施工现场,百余居民好奇围观,虽然站的地方距离施工现场很远,但是这座长165米的庞然大物在空中平转,让人无法忽视,不少路过市民纷纷驻足观看。

据了解,前川线二期工程全长15.35公里,线路从目前正在运营的横店站向黄陂广场延伸,由于线路多处上跨铁路,因此5座上跨铁路的转体桥施工成了控制工程进展的关键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体桥的转盘安装在主塔墩下面,转体过程中,技术人员在转盘周围实时监测。李永刚 摄

21日下午,第4座转体桥——上跨京广客运转体桥工程经过连续80分钟紧张作业,精准完成65°转身。施工单位中铁十局项目经理张林涛介绍,这座转体桥长165米,是前川线二期涉铁工程中最长的单体桥梁;重1.2万吨,转体时相当于同时举起1万台家用轿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完成转体施工。李永刚 摄

“京广客运线相当繁忙,列车行车密度大,为了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营,因此采取转体施工,我们将重达1.2万吨的桥梁侧向完成建设后,再通过精准控制,将其顺时针转动65°,最终在空中实现合龙。”张林涛介绍。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随着桥梁缓缓转动,现场一块大屏幕实时显示了转体动画,以及转体角度。“为确保转体桥精准就位,配备了智能化可视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转动速度、状态及牵引力,现场人员同时在转盘上设置刻度、编号,保证及时调整转体速度,确保转体过程安全平稳。”

“最大吨位”实现连续“三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跨京广下行货线转体桥缓慢转体。李永刚 摄

5座转体桥中,有3座是连在一起的,需依次完成3个连续梁转体施工。

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前川线二期工程涉铁一标段工程线路全长708.9米,其中主桥长484米,引桥长224.9米,主桥跨铁路部分共设3个转体连续梁,单个转体长度154米、单个转体重量1.5万吨,是目前国内市政轨道交通领域转体吨位最大、跨度最大的连续梁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技术人员在转盘下监测撑脚滑动状态。李永刚 摄

“‘三转’连续梁共跨5股铁路线,5月15日、16日、22日,我们分别完成3个转体施工。”该负责人介绍,22日完成“最后一转”,转体过程中,以转体桥的主墩为轴,采用2套智能连续牵引设备,通过拽拉锚固且缠绕于转台上的钢绞线,匀速带动转体桥顺时针旋转。转体完成后及时采用高强度微膨胀混凝土对转体系统进行封固,确保桥梁达到稳定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5日,地铁前川线二期上跨京广下行货线转体桥完成转体施工。李永刚 摄

22日,施工现场旁边,同样有不少附近居民围观。“我今年80岁了,一直住在横店,从来没有看过桥能够转,地铁通车太方便了。”家住横店街的杨友菊对记者说,以前去汉口坐汽车,自从地铁到横店,他们都是坐地铁出门,等前川线二期通车,他们再去前川也可以坐地铁了。

武汉地铁股份公司一级项目经理彭锐介绍,前川线二期工程由黄陂广场站至横店站(不含),线路全长15.35公里,包括4站5区间和1段出入场线,设车辆段1座,其中余彭塆站为预留站。5月15日至18日,前川线二期已完成首调段百泰路站至黄陂广场站的轧道、冷滑、热滑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完成转体施工。李永刚 摄

前川线二期工程建成后将与前川线一期贯通运营,将给前川、横店、盘龙城片区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将黄陂、盘龙城、东西湖片区连成一个整体,提升天河机场枢纽集散能力,助力武汉北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