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是,他离过婚、有孩子,章子怡说当时甚至都不能在父母面前提汪峰的名字。

但后来,她会为了汪峰去和父母抗争,他也在努力地赢得她父母的认可。两个人突破重重阻碍,终于走到了一起。

可是,彼此最终还是离了婚。

我觉得,这件事的重心,并不是父母反对的婚姻不能继续。

因为我们的生命并不是父母意志的延续,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负责。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在择偶时,很容易忽略客观事实,被自己的感觉支配,会被自己的一些需求蒙蔽住眼睛。

比如,在章子怡结婚之前,汪峰已经有过三段公开的感情了,他并没有把关系经营好,而且还数次被前任指责。这也是她父母反对的理由。

也就是说,从已经发生的事件来看,他未必能在一段长期关系中和伴侣相处下去,这段感情是需要慎重去观察和判断的。

但是,她毅然决然地步入了这段婚姻,很笃定地选择了对方。

这是因为,我们在感情里,往往会有一些自己的需求。

会有“自证”的需求——即使另一半过去很糟糕,有的人也会觉得自己是特殊的,自己和他遇到的别的人不一样,伴侣会为了自己而改变;

也会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伴侣会提供自己很渴望的东西,比如他能够给自己很盛大的爱意,这份爱意会让自己感受到被他笃定地选择,会觉得自己的幸福被很多人看见了,它会契合自己的价值感,产生一种“我很重要”的感觉;

还会觉得,即使周围的人都不认可伴侣,但自己相信自己的眼光和感觉,会向别人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这份外界的压力,反而会两个人去携手向外界“证明”。

可是,婚姻毕竟是两个人之间的相处。

它需要彼此去爱、包容、沟通,去过平淡又具体的生活。

在自己的生活里并没有那么多的观众,婚姻更重要的是彼此怎么去经营这段关系,彼此是否具备爱的能力,以及两个人形成的相处模式是否能让彼此的情感需求都被满足。

而结婚一段时间后,之前的那些自证的动力、伴侣提供的盛大的爱、向外界证明的力量,都无法支撑彼此在相处时是否产生愉悦的感知,彼此的注意力会放在琐碎的生活细节上、放在相处时彼此所产生的感觉以及自己的需求是否被满足上,它考验的是两个人爱和相处的能力。

在我看来,婚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彼此在过着平淡的生活时,是否依然具备爱的意识,是否能把生活经营好。

那些绚烂的、盛大的、我们迫切想要向外去抒发的东西,都抵不上在平淡生活中所产生的感知。而只有能过好琐碎又具体的生活,在每一个当下安心且感知到幸福,才能撑得起长久的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