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同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优秀革命者,他曾一度与毛主席齐名,二人并称“双雄”。中共建立之后,蔡和森亲自为党组织规划了发展路线,并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军政决策,推动中共一步步走向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和森生于仕宦家庭,家境十分优渥,全家人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好景不长,蔡和森的父亲在一众狐朋狗友的引诱下,染上了抽大烟、赌博等恶习,很快便将家里的产业挥霍一空。母亲不堪忍受父亲的不学无术,于是便带着蔡和森和妹妹回娘家生活。

在旧社会,单身母亲的处境十分艰难,蔡母也不例外,她唯一的收入来源便是种地,碰上灾年,耕地粮食减产,她和两个孩子就只能忍饥挨饿过日子。蔡和森为了减轻母亲的生活负担,便主动外出打短工赚钱,他先后在杂货店、辣酱厂当过杂工,期间尝尽了生活的辛酸、苦涩。后来,舅舅对蔡和森一家人伸出了援助之手,蔡和森一家人的日子这才好过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岁时,蔡和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城一所高等小学读书,4年后他又离开家乡,前往长沙求学,并由此结识了毛主席、李维汉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1918年,蔡和森在北平游学的时候经人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先生,并由此接触到了红色思想,蔡和森对此很感兴趣,于是便自行找寻马列主义专著阅读、学习。一段时间后,在红色思想的熏陶下,他成为了一名左翼分子,自此开启了伟大的革命历程。

1919年,蔡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前往法国留学,1921年,他在里昂参与、领导了一场针对法国政府的游行示威活动,此举激怒了法国政府,法国政府随即将他定义为“激进分子”,并将他强行驱逐出境。无奈之下,蔡和森只得返回国内,在刚刚成立的中共党组织中担任宣传干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2年,在苏联的撮合下,国民党有意和共产党联合闹革命,驱逐军阀、封建势力,建立真正属于老百姓的政权。但中共党内有一些同志不信任国民党,坚决拒绝和对方合作,执意独立自主从事革命活动。蔡和森见状,一再从中斡旋,最终成功消除了大多数同志对于国民党的偏见,促成了国共合作。

1924年,大革命正式开始,蔡和森随即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上海领导学潮运动和工人运动,在舆论上抨击封建、军阀势力,为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造势。1925年,他北上苏联,作为中共代表向共产国际述职,顺便在莫斯科的军政学校学习、进修。1927年初,蔡和森刚刚回到国内,国共两党便分道扬镳,蒋介石和汪精卫同时开始排挤、迫害左翼人士,至此,大革命已然名存实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共中央为了应对眼前的紧急局面,遂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以陈独秀为首的一些同志提议向国民党示好,尽力挽回国共合作,但蔡和森和毛主席却坚决不同意,蔡和森认为国民党已经铁了心要搞独裁,再继续示好已然毫无意义,不如效仿苏联独立自主闹革命,通过武力手段建立红色政权。最终,在蔡和森、毛主席等人的坚持下,中共中央通过了武装革命的决议,这才有了伟大的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时期,蔡和森先是在华北工作,后来又返回广东担任省委书记,统管广西、广东两省的党政要务。1931年,蔡和森前往香港外埠参加一个政治会议,结果有叛徒出卖了他,他随即被闻讯而来的港英政府巡警逮捕。中共中央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四处斡旋,想要营救蔡和森,但港英政府态度坚决,拒绝和共产党人合作,转而将蔡和森交给国民政府处置。反动派对蔡和森进行了严刑拷打,甚至直接用大铁钉将他四肢钉在墙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蔡和森意志坚定,无论敌人使出什么把戏,他都严守气节,绝不出卖任何一位同志,更不会向反动派屈服、求饶。敌人最终被蔡和森的不合作态度激怒,随即决定将他杀死泄愤。1931年中旬的某天晚上,敌人将蔡和森推上刑场,用一柄钢刀刺穿他的心脏,他登时壮烈牺牲,时年三十六岁。蔡和森有四位子女,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长子蔡博,他曾是中国冶炼行业的领头羊,一度官至正厅局级干部,1991年,他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