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23日讯(记者 闫军)“中植系”风险处置又平稳落下一子。

财联社记者获悉,作为中植集团旗下的基金销售平台,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存续规模400多亿元的标类资产,即相关公募与私募产品,已“脱系”成功,由华源证券通过招标形式竞购。

外延式并购一直被视为弯道超车,较快实现突围的最优模式。对华源证券也是如此,武汉金控集团接手九州证券成为实控人后,在推动战略重构、团队重塑、业务再造等多个维度上一直加紧发力,此次若成功拿下中植基金,意味着在财富管理业务上“插上翅膀”,在当下行业获客难、获客贵的大背景下难能可贵。

财联社记者还了解到,此次参与投标的,至少还包括粤开证券、东海证券等若干家券商,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花落华源证券。5月16日,粤开证券曾公告《关于收购基金销售公司标类资产项目的议案》,审议议案的收购标的正是该基金销售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竞标标的为中植基金的标类资产,不包含非标资产。由于中植集团出险,根据监管“去中植化”要求,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拟出售其标准化产品类资产(含业务、系统、员工、客户、18家机构等)。由于中植基金一直保持正常运营,每个月仍有约4亿元的产品代销能力,并仍然保持在盈利状态,这也是中植旗下的相对优质资产。

成功脱系,中植基金为中植集团旗下优质资产

作为与基金相关的业务板块,中植基金为基金销售公司,中植系旗下公募牌照为中融基金,早在2023年2月7日被国联证券收购,并于当年8月更名为国联基金。

此次“去中植化”的资产为中植基金旗下标类资产。公开资料显示,北京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是中植集团旗下产品销售平台,由中植企业集团原四家独立基金销售公司整合设立,由北京恒天明泽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更名注册,主要从事公募基金及私募证券基金销售业务,注册资本金3.5亿元。

中植集团出险前,权益类产品的销售能力良好。在2023年7月中植集团出险后,因品牌受伤及人员流出,总体销售能力受到较大影响。目前,中植基金标类资产存续规模400多亿元,其中主要为私募证券基金产品,非货保有客户数5.3万户,持仓客户中100万及以上非货持仓客户数近1.7万户。

证监会最新披露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名录显示,截至4月底,市场上有403家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包括101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98家券商、77家城商行、41家农商行、31家期货公司、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2家在华外资法人银行。

中植基金在全市场机构排名方面,公募基金存续规模在2023年4季度排名第68位,私募证券基金存续规模预估排名前10位。

根据监管“去中植化”要求,中植基金拟出售其标准化产品类资产(含业务、系统、员工、客户、18家机构等)。尽管中植集团出险,但中植基金一直保持正常运营,并仍然保持在盈利状态。因此,从去年以来,有多家证券公司参与中植基金组织的投标。

收购中标,让华源证券财富管理“插上翅膀”

据悉,中植基金的转让也获得监管的关注,转让标的均为标准化权益类产品,不含非标债权、股权类产品,法律关系较为简单,这也是华源证券积极谋求收购的重要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收购一方面是落实国家和监管部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关要求,中植系旗下优质资产自此“脱系”成功,平稳实现风险化解;另一方面,华源证券通过收购,盘活资产,成为发力财富管理的有益补充。

对于华源证券而言,有400多亿的标类资产并入公司财富管理,不仅可迅速做大存量财富管理规模,也能牵引联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卖方研究、一二级市场投资等业务。

首先,从华源证券历史来看,经纪业务基础较为薄弱,完成本次收购后,华源证券的客户资产规模将从目前的185亿元直接提升至将近600亿元,高净值客户数量实现快速跃升。在当前行业获客难、获客贵的大背景下难能可贵。

其次,除了业务、客户资产等,华源证券此次收购还包括中植基金的员工、系统。如能进展顺利,完成本次收购后,意味着华源证券将直接引入一支相对完整成熟的财富管理队伍,公司销售和投顾能力将实现快速提升。

另外,中植基金在科技层面有多年的技术沉淀,拥有20多年持续开发的销售管理系统,自主研发的客户端APP及后台管理系统,接管后有助于华源证券金融科技赋能财富管理水平的提升。

最后,在赋能其他业务方面,完成本次收购后,华源证券所引入的资产、客户、人员除继续进行传统基金代销外,还能依托券商多牌照发力,探索新的增长空间。

动作频频,华源证券筹谋区域型券商突围之策

自2023年1月19日武汉金控集团接手九鼎集团转让的股权,成为实际控制人后,华源证券一直动作频频。目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由武汉金控党委书记、董事长梅林兼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由原长江证券总裁邓晖出任。

华源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自成为武汉市属国资券商以来,公司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战略重构、团队重塑、业务再造,实现多个维度发力。

去年以来,华源证券陆续发力或重启财富、资管、投资、投行、研究等业务,特别是逆势布局研究业务,吸引新财富白金分析师刘晓宁等人加盟,曾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在各项举措动作推出后,华源证券的声誉、造血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

区域型券商如何真正突围?监管已在重要文件中给出“施工图”。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该文件被誉为“一流投行施工图”,其中明确指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结合股东特点、区域优势、人才储备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

去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对区域型券商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武汉金控集团旗下的重要金融机构,华源证券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或被寄予厚望。走好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华源证券还有哪些突围动作,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