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老物件就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历史的印证。近日,生活在莘庄的印尼华侨陈满云,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各式老物件重新进行了整理,内心颇为感慨:“看到这些老物件,我一下子就想起曾经在印尼的生活,这一幕幕犹如昨日。”

藏着故事的“秘密王国”

20世纪60年代,近10万名印尼华侨回到祖国。作为最后一批撤离印尼的华侨陈满云,当时刚从一所华侨中学毕业,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匆匆收拾了行李,于1966年底踏上了归国之路。

陈满云回忆道,临行前,父母特意交给她一个皮制首饰盒,里面装满了各种首饰和金银细软,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个首饰盒不仅拥有基础的收纳功能,还有另一层隐含的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50年代印尼中爪哇木雕首饰盒图源:华侨博物馆

在印尼,每个女孩子出嫁前都会从父母那里收到一个首饰盒。根据家境的不同,首饰盒也各有千秋。富贵人家会打造金属首饰盒,普通人家则会使用木制首饰盒。”这些首饰盒通常是女孩子出嫁时父母给女儿准备的嫁妆,可以说是女孩子的“百宝箱”。

从印尼辗转至香港、广州、集美等多地,陈满云都与这个首饰盒形影不离。虽然她并不知晓父母是从何时开始准备这些物件,但每次看到首饰盒,她都会想起自己离家前父母那单薄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五十年的岁月流逝,首饰盒虽然失去了原本亮丽的光泽,但雕刻在皮革上的蓝孔雀图案和小雏菊花纹仍然耀眼夺目,彰显着印尼雕刻技艺的独特魅力。

永不褪色的印尼时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款式单一、色彩灰暗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印尼的纺织品是其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其中的巴迪克蜡染技艺更是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陈满云的收藏中,就有不少诸如巴迪衫的印尼传统服饰收纳在衣橱的一角。这些由丝绸或棉布制成的巴迪衫,无论男女款式,皆具备清爽舒适、经洗耐穿的特点。即便如今从衣橱内拿出,服饰上层次分明的繁复图样和鲜艳的色彩搭配仍如昔日般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这件男式巴迪长衫就是以前流行的款式和花样,一般只在正式场合才会穿上,是印尼最常见的正装,相当于现在的西服。”据陈满云介绍,在印尼的不同省市,巴迪克服饰上的花色图案都不尽相同。各地的人们在巴迪布的设计中,都会融入各自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文化特色和宗教传统,可谓异彩纷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谈及印尼人的日常服饰搭配,陈满云还特意拿出了一条竹制腰链,这是她年轻时最常戴的一条,颇具巴厘岛风格。因为款式经典、用料讲究,腰链的末端还能根据个人身材和腰围情况做适当调整。不仅可以更好地打造时髦的造型,还能在原来的时尚基础上更有新意,所以她一直珍藏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满云儿时的全家福合影

花衬衫、首饰盒、竹编草帽……诸如此类的老物件还有许多,都是独属于陈满云及众多印尼华侨的共同记忆。这些老物件不仅仅是历史,更是美好的曾经与时代的缩影。它们曾经陪伴着一代人的成长,和一代人的老去,在时代里留下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稿:辛向荣

编辑:张雨桐

初审:林心怡

复审:石思嘉

终审:茅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