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想你的风吹到了阿勒泰。美丽的北疆令人心驰神往,一望无际的草原,广阔无边的绿海,此起彼伏的山峦,棉花糖一样的白云,一帧帧唯美的图画构成了《我的阿勒泰》最浪漫的底色。一时之间,“慢剧”取代“爽剧”,成了新的国剧风向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阿勒泰》剧照

观众的口味变了

《我的阿勒泰》一经播出便产生了巨大反响,豆瓣打分从8.1升到了8.8,登顶2024豆瓣国剧评分榜。剧集讲述了生长在阿勒泰的汉族少女李文秀梦想成为作家,却在大城市屡屡碰壁,不得已回到家乡并发现了家乡之美的故事。无拘无束的牛羊、朴实的村民、温柔而庄严的雪山、傲然挺立的雪松,还有山野间自由的风,让李文秀倾心于此,她找到了可以安置灵魂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阿勒泰》剧照

这部只有8集的迷你剧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网友看完纷纷表示:“太治愈了!8集太少了,80集也愿意看!”没有激动人心、起伏跌宕的情节,也没有紧张的戏剧冲突博人眼球,整部剧的叙述像潺潺流水一样平淡真实,却引发大众的强烈喜爱,不仅成为“国剧之光”,所引发的行业“地震”也被视为国剧发展的新转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色寄情人》剧照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由程亮执导的《春色寄情人》热播也被视为一股清流。虽然是都市爱情剧,却没有老套的“三角恋剧情”,也没有狗血的“情敌手撕场景”,而是讲述了两个不完美的人——桀骜不驯、身心孤独的遗体整容师和车祸致残、孤身打拼的职场精英,相互羁绊又相互救赎,用爱治愈彼此的故事。该剧播出后,同样获得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去年《去有风的地方》一播出就成为热议话题,彼时,剧中的田园风、生活流的叙事都被认为是国剧的一种新鲜尝试,播出一年多来,豆瓣打分稳居8.7,在现代偶像剧中实属佼佼者。

剧中的女主角许红豆,因闺蜜去世,选择去云南大理散心。在这里,她遇到了返乡创业青年谢之遥,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从大城市去小地方的同龄人。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村民的坚韧不拔和勤奋刻苦,充满酸甜苦辣又饱含艰辛的人生,让这帮年轻人对于生活的认知产生了改变,从而审视过往、积蓄力量再出发。

这部剧又一次带火了大理的旅游业,成为“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典范。年轻人蜂拥打卡“有风小院”,去感受洱海边温柔的风,学着和许红豆一样,慢下来享受每一个清晨和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与以往那些大爆的剧集有所不同,这些作品大都讲述的是极为平淡的故事,人物、风景和故事浑然一体。剧中的画面、台词和剧情都十分治愈,鼓励着每一个城市中踽踽独行的人,勇敢去追逐诗和远方。

一夜之间,观众的口味变了。曾经“爽剧”当道,如今“治愈最得人心”。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哲思的台词,童话般的意境,在一帧帧画面中感受诗意的存在与蔓延,收获内心的从容和丰盈。

5年,“爽剧”走到头了?

5年前,“爽剧”的第一把火,被于正点燃了。2018年,《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前后脚登陆暑期档。开播前,阵容强、投资大的《如懿传》风光无限,于正编剧的《延禧攻略》不占上风。不过《延禧攻略》档期早,凭借首创的“莫兰迪色系”,以及快节奏、不拖沓的“爽剧”风格抢占先机,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如懿传》遗憾败北。

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爽剧”频出,爆款不断。从字面意思来看,“爽”是核心,指的是那些看完之后让人心情舒畅的剧。就如《延禧攻略》里的女主角魏璎珞,打破了女主角的一贯人设,口齿伶俐、随机应变,坚持个人追求,从女官一路“升级打怪”当上贵妃。“爽剧”的套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快速获得快感”的心理需求,后来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庆余年》《赘婿》等网文改编剧,也延续了“爽文”套路,造就了“爽剧”一个又一个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余年》第一季剧照

当一种风格的作品走红,同类型作品很快就会扎堆。火星小说创始人侯小强提出过一道爆款公式,爆款=广谱情绪+超级人设+经典叙事+迭代审美。资本逐利,为“爽”而“爽”。只需在故事模型、结构、剧情中填入“爽点”,就可以千篇一律地炮制爽剧。渐渐地,市面上充斥着换汤不换药的剧情和人设,让观众在“爽”中麻木、上瘾。当对生活无能为力时,爽剧可以让人短暂地抽离现实,获得电子游戏式的轻松快感。

无快感,不爽剧,爽了之后还想更爽。当剧集本身的快节奏不能满足受众对爽的需求,1.5倍速、2.0倍速甚至3.0倍速追剧的大有人在,尤其是短视频兴起后,几分钟一部剧的“搬运视频”成了“一键三连”的香饽饽,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原本就浮躁的观众变得更加急不可耐。

而去年起走入大众视野的短剧,延续“爽剧”的风格,把“爽”发挥到了极致,铺垫少、反转多、剧情猎奇、爽点密集……剧中网罗各类“爽点”,单集时长短则几十秒,多则十几分钟,把人们等红灯、等电梯的碎片时间也“吃干榨净”,但仍有无数网友趋之若鹜,为“爽感”冲动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打败短视频的还是长视频

当爽剧成流水线产品,倍速追剧成为常态,追求极致爽感的短剧频传致富神话,长视频却反其道行之,用一部只有8集的《我的阿勒泰》治愈内耗,带来精神滋养,也重新唤起观众对影视剧艺术性的渴求。

回顾过去的几年,“爽剧”高开高走的过程中,一路也伴随着争议,甚至被视为是“审美降级”的表现。

“爽”并非网文世界的专属,很多经典作品都自带“爽”字属性。《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天龙八部》里的虚竹,都是自带“爽点”的人物,但观众从未把这些作品归入“爽文”范畴。《琅琊榜》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认为是“爽剧”,主角聪慧过人,步步为营,最终达成复仇目的。但在“爽”之外,这部作品还深层次地探讨了人性、情义、忠诚、信任等诸多深刻的人性话题,这些藏在细节里的艺术巧思,推动着观众一刷再刷,成就经典之作。

因此,区分单纯的“爽剧”和好剧并不难,剧本扎实,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在“爽”之外还能引发更多的思考,“爽”的同时也感受到温度和力量,才能称之为好剧。

选择田园牧歌式的题材是冒险的,需要创作者主动放弃当下主流的强情节路线,通过生活流的方式吸引观众,打动观众。但观众的热烈反馈也向创作者传递出,好作品绝不是以“快慢”来衡量。市场上永远需要《狂飙》这样的快节奏作品,但像《我的阿勒泰》这样的“慢剧”也可以拥有广泛的受众。

“慢剧”的杀手锏,并不在于“慢”,而是对生活抽丝剥茧的思考。《春色寄情人》借爱情剧的外壳,深入探讨了生死话题,带领更多的年轻观众关注自我,珍惜眼前。《我的阿勒泰》带火了很多金句台词,“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这些闪烁着哲思的句子一晃而过却长久地留在了观众心里,对生活的热爱熊熊燃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繁花》剧照

继严肃文学改编作品《繁花》爆红之后,首次挑战散文影视化改编的《我的阿勒泰》,又成就了长短视频较量中的一次荣耀之战。而这次里程碑式的大胆实践,再次证明了长视频的优势是短视频无法取代的。一种创作类型被发现、被重视,也就具备了被持续复制的可能性,当更多的平台和制作团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死磕”视听呈现、艺术表达和价值引领,离下一个“阿勒泰”出现也就不远了。

记者:任晓斐 编辑:徐敏 校对:汤琪 实习生:宋成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