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央视援引泰国媒体报道,新加坡航空公司一架客机于5月21日因遭遇严重气流颠簸紧急降落在泰国的机场,死亡人数已上升至两人。

新加坡航空公司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该公司SQ321航班于5月20日从伦敦希思罗机场起飞飞往新加坡,途中遇到严重湍流(气流颠簸)。飞机于当地时间21日15时45分备降曼谷。在这份声明中,新航确认这次执飞的机型为波音777-300ER,机上一人死亡,多人受伤,事发时机上共有211名乘客和18名机组人员。

湍流由大气不规则流动引起,会对飞机飞行性能、结构载荷、飞行安全等造成影响,而根据相关客机网站Planespotters的历史记录,此次涉事客机为一架波音777-300型客机,机龄为16年,于2008年2月交付给新加坡航空。

据南方都市报记者检索发现,实时飞行跟踪器FlightAware数据显示,飞机原本在37000英尺的高度巡航,但在约3分钟内突然下降至31000英尺,猛降了约1800米。随后飞机在31000英尺的高度停留了近10分钟,然后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内迅速下降并降落在曼谷。

根据现有资料,此次SQ321航班误入积雨云或浓积云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该区域处于低纬度地区,这个季节通常没有形成强烈颠簸的急流带,因此晴空颠簸的可能性较小。晴空颠簸与非晴空颠簸的主要区别在于,非晴空颠簸通常伴随着云层,可以被飞机上的雷达探测到,飞行员可以选择绕飞避开。而晴空颠簸则往往难以探测,主要依赖气象分析和其他飞行员的报告。

由于颠簸的突发性,客舱人员和乘客可能没有及时准备,安全带指示灯可能处于熄灭状态。其次,该航班在距离落地约两个多小时时遭遇颠簸,此时乘客经过长时间飞行已感疲惫,许多人可能选择去洗手间或解开安全带活动身体,从而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另外,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当地时间5月17日,根据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警察局当日公布的一份文件,经过广泛的执法调查,警方确定曾公开揭发波音公司存在安全隐患的波音前雇员约翰·巴尼特的死因是自杀。今年3月9日,原定于当天出庭指认波音公司诽谤的约翰·巴尼特,被发现在其车内疑似自杀身亡,终年62岁。巴尼特曾在波音公司工作32年,并长期担任质量控制要职。

巴尼特于2010年在波音位于北查尔斯顿的工厂出任质控经理,2017年因健康原因退休。退休后,他积极曝光波音公班尼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并于2019年公开指出波音787客机的紧急供氧系统存在高达25%的故障率,即每4个呼吸面罩中就有一个可能在紧急情况下无法使用。

巴尼特生前曾表示,波音公司为了追求新飞机的快速下线,导致工人工作压力巨大,组装过程仓促且混乱。他担忧这种生产方式对航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指责波音公司忽视了他的警告。

“所有由北查尔斯顿出厂的客机,没有一架是我敢签名保证它安全适飞的。”巴尼特生前甚至这么说过,他也曾提醒波音管理层关注他担心的问题,但管理层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波音公司否认巴尼特的说法,称所有波音飞机都符合最高安全和质量标准。

美国《纽约时报》在4月9日也报道过波音公司的另一位质量工程师萨姆·萨莱普尔对波音质量控制的担忧,萨莱普尔说,波音787型飞机机身组装涉及把不同供应商生产的大块机身部件装配到一起,而波音员工以强力推挤完成组装,造成机身复合材料变形。萨莱普尔称,他多次在波音内部反映情况,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反而遭报复、排挤和人身威胁。

美国资深记者、作家彼得·罗比森在《盲飞》一书中曾指出,波音公司在1997年收功收购竞争对手麦道后,以迎合资本追求利润的取向取代了此前精益求精的工程师文化,使波音对公司管理、研发生产进行压缩和简化,为了跟空客新机型竞争,波音公司没有进行足够测试和验证就匆忙推出737 MAX新机型,这也为日后许多飞行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策划:芷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