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也在边疆封王,让藩王屏番朝廷,后来随着藩王性质的改变,明朝藩王不再封在边地,这实在是一种损失。

明朝初期的封王。

朱元璋把儿子们全部封王,让他们驻守各地屏番朝廷,一方面是出于朝廷军事防御政策,一方面是私心。儿子们驻守各地,防止被人一锅端,还可以牵制朝中大臣,防止朱家王朝改了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明朝初期的封王,手里掌握军权,有替朝廷镇守各地的责任。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朱元璋把年长的儿子先分封到北方重镇,以对付当时最大的敌人北元。后来,朱元璋又在北方军事重地分封了几个儿子,构成“九大塞王”。

他们分别是秦王朱樉(镇守关中,负责西北军事)、晋王朱棡(驻守山西重镇太原)、燕王朱棣(驻守北平,今天的北京市)、代王朱桂(驻守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肃王朱楧(驻守甘肃张掖,负责署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麾下军队有五万多人,仅次于九大塞王中的燕王和宁王)、辽王朱植(驻守广宁,属于当时的东北边疆地带)、庆王朱栴(驻守宁夏,管理庆阳、宁夏、延安、绥德诸卫军务,负责镇守塞上疆土)、宁王朱权(驻守大宁,实力也是比较强劲的,他统帅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朵颜三卫也归其节制)、谷王朱橞(驻守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和燕王朱棣成互为依托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大塞王,在明朝初期就是边疆的守卫者,肃王和庆王深入西北前线,辽王则深入东北地区。可见,朱元璋初心的确想让儿子守卫边疆、开疆拓土、抵御外敌。

明成祖之后的封王。

朱元璋的布局很理想,然而长子朱标过早去世,使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结果朱允炆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削藩,而且一削到底,把朱元璋的布局打乱了。

朱棣趁机谋反,经过几年战争,朱棣竟然成功了,当上皇帝的朱棣,知道自己就是因为有兵力权势最终才能造反成功,如果藩王实力不削弱,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被别人造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朱允炆大刀阔斧削藩后,重新登上皇位的朱棣也开始削藩,为了给自己造反找个借口,朱棣不敢直接削掉封王,而是不断削弱藩王的兵权,并严格限制藩王。

从明成祖朱棣之后,藩王戍守边疆的作用几乎不存在了,藩王逐渐沦落为不参与政事的悠然自得的富家翁。皇帝为了让自己儿子去享福,就把藩王封在中原等地,朝廷成了藩王的保护伞,而藩王则只需要吃喝玩乐就行。

所以,明成祖之后,明朝再无藩王分封在边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