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人社部门积极响应省人社厅关于“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要求,率先在全省开展“护薪农民工·仲裁工地行”活动,聚焦建筑领域集中的农民工群体,采取“普法讲堂”“流动仲裁庭进工地”“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等多种灵活方式,将“调解服务进工地”与“护薪农民工·仲裁工地行”活动深度结合,在在建工程项目工地普遍设立了“调解工作服务站”,持续擦亮了“仲心为民”普法维权品牌。聊城市立足人社职能所在、着眼劳资双方所想、注重争议源头治理,将“调解服务进工地”活动推向深入。2023年6月,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聊城市为开展“调解服务进工地”试点。截至2024年4月底,聊城市在项目工地建设“调解仲裁工作服务站”300个,“护薪农民工·仲裁工地行”活动实现市直及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开展仲裁宣传进工地活动315次,服务农民工13000余人次,化解纠纷634件,全市在建工程项目普遍实现在工地“面对面”调解协商、“心连心”解忧排难。

一、坚持党建引领,将“仲心为民”打造成一块工地普法的“金招牌”。

“调解服务进工地”活动,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等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调解是劳动争议处理的重要力量和抓手,发挥着维护劳动关系及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初心向党,法治赋能,聊城市人社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印发《聊城市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单位建立“调解工作服务站”的工作方案》,打造“仲心为民”党建暨劳动保障普法品牌,要求各县(市、区)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工作专班、精密部署任务,在工程建设领域结合“普法六进”“上门调解”“订单式讲课”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活动,帮助工地负责人和农民工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享受惠民政策。冠县建立“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单位参与”的特色模式,先后举办8次“仲心为民·普法讲堂”,发放宣传页2000余份,在全县54个工地打响了“仲心为民”品牌,宣传树立了“有争议、先调解”的理念。

二、坚持同频共振,将工地服务站建设成一家化解纠纷的“无忧铺”。一是上下同步联动。聊城市坚持市县两级一体推进,做到联体连心,各县(市、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负责人将“调解服务进工地”作为年度重要工作,认真安排部署,制定详细方案,联合各县(市、区)在建项目举办“仲裁工地行”活动启动仪式。市仲裁院对各县(市、区)工作给予全力支持,与县(市、区)共同开展活动。市局对该项工作不定期加强督导调度,及时跟进了解开展情况,确保全市上下一盘棋,将“调解服务进工地”工作实施好、贯彻好、落实好。二是建立协作机制。联合住建、工会、交通、水利等部门单位共同开展活动,实行“工作站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出现争议时,人社、行业主管部门、工会等第一时间响应,现场联合办公室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各方职能优势,形成维护农民工权益合力,推动工地共建和谐劳动关系。临清市拓宽维权渠道,推出心连“薪”农民工欠薪维权二维码,聚焦欠薪维权,将二维码张贴于农民工安全帽后侧,让广大农民工“零距离”方便快捷维权,实现“政府心连薪,民工不忧薪”。阳谷县强化数字赋能,建立远程“会诊”平台,提供“掌上办”维权服务,在工程项目工地现场指导操作流程,全力提升智慧维权、远程维权覆盖面和知晓率,为200余名劳动者、6个企业、15个工地提供连线服务,会同工信、住建、水利、交通、工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破解欠薪难题12件,追回劳动报酬230余万元。三是发挥示范引领。2023年10月,聊城市选取建站率实现100%的冠县召开全市调解服务进工地暨加强调解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议,会上现场观摩总结交流学习冠县、阳谷县建站经验做法,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调解工作服务站”建设目标任务,将“调解服务进工地”活动推向高潮。

三、坚持问题导向,将调解队伍塑造成一台忠诚履职的“永动机”。一是锻造中坚调解力量。聊城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全部成立青年仲裁员志愿服务队,现有青年仲裁员志愿者62名,在聊建一公司、东阿方正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乖宝宠物食品集团智能工厂项目等重点在建项目企业、园区设立由青年仲裁员志愿者参与的专业调解组织,工地上普遍拥有一支预防化解劳动争议的青年坚实力量。冠县、高唐县组建了一支由建设单位负责人、劳动者代表、劳动保障监察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员、社区网格员等为成员的调解员队伍,在工地调解劳动纠纷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强化教育培训。聊城市仲裁院立足于法律能力培训、着眼于业务素养提高,分三批举办全市调解员、仲裁员培训班,严格把关授课师资及教学内容,邀请省厅领导、聊大教授、聊城日报政法部负责人为学员授课,全市225名调解仲裁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提高仲裁员、调解员处理劳动争议的能力和水平。阳谷县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法院资深法官现场授课,对270余名“调解工作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有的放矢开展专场培训14场,培训企业法人、人事科长、人力资源专员等1400余人次,打造了一支587人的劳动关系调解员队伍。三是发挥带动作用。聊城市仲裁院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宣传鼓励专兼职仲裁员深入挖掘案例背后的争议焦点,积极分析撰写理论文章,《未签劳动合同主播能否索要二倍工资》等案例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刊登。临清市《打造基层劳动争议调裁新模式》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工作信息,冠县《探索构建劳动争议调解新格局》入选昨日市情,市委书记作出批示。在全社会营造了温暖仲裁、阳光仲裁、法治仲裁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鼓舞了全市青年仲裁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张晓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