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浙江缙云县某养老院里发生的一帮年轻人与另外一帮老年人热情洋溢的互动视频引发关注。他们都是养老院里的“常住人口”,也即不仅老人们住在养老院,年轻人也住在养老院。据悉,这是该县民政局与养老院合作推出的跨代共居陪伴式养老管理服务模式。此举既较好地满足了老人的真实需求,也令年轻人获得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于年轻人而言,此举产生的直接动因当然是经济吸引。据悉,该养老院月租金为1000元,租客每为老人提供10小时的陪伴服务,可减免200元房租,30小时及以上即可免房租。养老院相对舒适的环境、相对低廉的价格与减免房租的优惠政策无疑颇具吸引力,住在养老院,很大程度上能缓解一些社会压力对年轻人的冲击。

此举是基于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互蹭式消费”。年轻人与老年人常住一起,可以达致“相互关照”“彼此供养”“彼此成就”。一方面,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频繁的日常照料与亲密陪伴,老人的孤单与寂寥感会明显降低,他们可以轻松知悉社会动态和年轻人的想法,被年轻人身上的活力或激情所感染,老人还可以在被服务过程中学会使用各种电子产品,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

另一方面,年轻人在服务长者的过程中,与长者直接进行交流与沟通,倾听老人的讲述或分享,有机会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这对于年轻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无疑大有裨益。假以时日,原本老年人与年轻人间相对陌生的关系有可能演化与升格为“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间的亲密关系。

进一步讲,生活中有一些年轻人与父母交流甚少,经常以存在代沟为名,与父母保持距离,此即所谓的“断亲”现象。在养老院与老人“同居”的经历,可能会令其反思亲属关系,“我对其他老人可以做到很友好,但对自己的父母却相对冷漠,这合乎常理吗?我要不要改改呢?”如此对于修复亲属关系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上,上述举措在国外已有先例,且成效显著。在美国,该国推出的“时间银行”项目旨在鼓励年轻志愿者通过给老龄群体或特殊群体提供服务,进而获得相应的时间积分,以换取其日后所需服务。该项目已帮助数万名老年人与残疾人等获取所需的服务与支持。在日本,一些幼儿园或小学在空间布局过程中,会选择与养老院毗邻。其结果是,早上八点,老人们可以如期听到隔壁传来的琅琅读书声;下午四点,老人们在养老院门口看到放学的孩子向自己鞠躬,并彬彬有礼地说“爷爷好”“祝奶奶您今天快乐开心”;周末或假期,一堆小孩子及他们的老师来到养老院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一起吃饭、一起做游戏,作为回馈,老人们可以偶尔去隔壁的学校讲述所在城市或社区的前世与今生。 □ 姚华松 蒋廷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