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生日是一九四八年农历四月十五日,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从时令上讲,已过小满,小麦已灌浆,因此,有农谚说:“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这时麦子即将落黄成熟,吃白馍有了盼头,故,我的生日是个祥瑞的日子。

七十多年过去了,但儿时过生日的往事我依稀还能回想起来。每逢生日,妈妈总让我吃个煮鸡蛋,嘴里念叨着:“生日吃个鸡蛋,一生无灾无难”。

过去生活贫穷,能吃个鸡蛋就是种享受,现在生活富裕了,可这一习惯还保留着,不忘母训嘛。过生日还要吃个煮鸡蛋。

儿时,爹妈怕我养不活,当时人们有认干大的习俗,把小孩认在剃头匠跟前,也有的认在古柏、古槐等古树下,意在长寿。我认的干大姓康,能保我健康成长,也是位剃头匠,和我同龄人认在他名下至少有十几个。

我干大是我外婆家邻居,距我家有二里路远。从我记事起,十二岁前,每年过生日都要到干大家举行个仪式。生日这天,我㧟个带盖的洛宁特制竹篮,内盛供品:一斤左右一块猪肉,十个白面豆馅蒸馍,一支香,几张黄表纸,一挂一二百头麦桔小鞭。

到干娘家后,行礼开始,干娘在一张发黄微黑的寿星图前摆上香案,中间摆上肉,两边摆上两盘白蒸馍,我虔诚地跪在神像前,干娘燃着香,把三柱香恭敬地插进香炉内。然后,点燃黄表,双手捧着置于胸前,黄表纸自上而下徐徐燃烧,干娘口中念念有词,大致是祈求神灵保佑之类。

当黄表纸快燃尽时,干娘把它慢慢立放于地上,这时黄表带着火苗、表灰腾空而起,众多表灰带着美好的祝福在空中飘荡盘旋许久才落于地。这时,院子里鞭炮声起,我瞌三个头后站起,干娘用一根红绳拴一毛钱套在我脖子上,意为用红绳将我牢牢拴住,百邪不侵!

行礼仪式完美结束。

记得有一年到干大家过生日闹了个笑话。

小孩子贪玩,那天和小朋友玩兴正浓,忘了到干大家过生日的正事。后来突然想起,连忙跑回家㧟起竹篮就往干大家赶。当干娘打开篮盖准备行生日礼时却傻了眼,呆在那里不知所措。原来篮内没有过生日的礼品,而是一篮红薯面、玉谷面馍。干娘犯了难,这该怎么办?于是无话找话问我家中近况,她心想我家的光景怎会过成这样,连过生日的礼品也办不起?为啥拿黑馍来过生?正在干娘左右为难之际,峰回路转,家人及时发现我拿错了篮子,急忙派人把礼品篮送来,生日行礼才照样举行。弄了个误会,虚惊一场!

过去,民间有种风俗,孩童不足十二周岁不算成人,男丁不够十二岁不能入家谱。因此,人们对过十二岁生日非常看重,我十二岁生日也是如此。为庆祝我已长成人,干娘特意为我缝制了一身新衣裳。我穿着新衣裳高高兴兴地在干大家行了生日拜礼,这是在干大家最后一个生日拜礼,也算是“成人”礼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同地域,不同时段,人们过生日的方式千差万别,每人都过生日,你是怎样过生日的?是邀朋友分享生日蛋糕,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歌,还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马生彩,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19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19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