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帅国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跨过50%的门槛后,智能驾驶成为了车企竞争的新焦点。小鹏汽车、AITO汽车(旗下有问界系列车型,背靠华为)与极越汽车(背靠百度)作为业内投入较早与投入较大的车企,已经在这一领域形成相对领先的优势。

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看来,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国内没有一家车企拿到(智能驾驶赛道的)船票,大家都还有机会。”5月20日,在小鹏汽车AI DAY(人工智能日)发布会后,何小鹏在接受包括经济观察网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来会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把完全自动驾驶做到中国甚至全球最好,但不会太多,因为难度非常高。

对于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进程,何小鹏的态度因为端到端大模型的到来发生了变化。何小鹏表示:“今年以前,我觉得中国的汽车实现全无人驾驶还要好多年,因为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但是当看到端到端大模型上车测试得到的数据后,我觉得在数年内也许就会看到更强力的无人驾驶甚至全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

何小鹏提到的端到端大模型是深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概念,该模型能够直接从输入的原始数据中生成最终的输出结果,而无需经过传统机器学习中的多个独立模块处理,也无需中间手动特征工程(指通过人工分析和处理数据集,来选择、创建或转换特征的过程)。

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取代传统的模块化自动驾驶系统,将感知、决策和控制整合为一个整体。这种技术直接从输入图像数据到输出操作控制,更接近于人类的真实驾驶模式。近两年,端到端大模型技术正逐渐被应用到汽车智能化领域。

在AI DAY发布会上,小鹏汽车分享了其AI技术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可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与AI天玑系统(小鹏汽车自研车载操作系统)。

小鹏汽车此次发布的端到端大模型由神经网络XNet(一种模仿人脑神经元连接方式的计算模型,用于机器学习)、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三部分构成,这些大模型的应用将提高小鹏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理解、规划与处理等能力。

小鹏汽车方面表示,端到端大模型能够做到“2天迭代一次”,在未来18个月内将智驾能力提升30倍。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智驾即可实现“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2025年实现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包括小鹏汽车、AITO汽车在内的多家汽车品牌开始陆续对外界发布其智驾系统的上车及运用情况,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在比拼销量之外又增加了比拼智驾功能的“开城”速度这一项。

今年2月底,小鹏汽车宣布面向拥有智驾经验的用户推送无限XNGP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不限城市、不限路线,全国都能开。同期,AITO汽车旗下的问界M5及M7智驾版车型也陆续开启OTA升级,实现了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同样实现了全国都能开。

有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头部企业百度赋能的极越汽车,也加入到这一竞争。截至今年3月,极越的PPA智驾开通了上海、北京、深圳、杭州与广州5个城市。基于百度Apollo、百度地图的AI大模型能力赋能,极越汽车的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PPA智驾“全国都能开、路路好体验”,只要百度地图能导航到的地方就能用PPA智驾。

在更高层级的智能驾驶技术应用方面,小鹏汽车提出到2025年,将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驾体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小鹏汽车明确在“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2024年将投入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并新招募4000名专业人才,今后每年还将投入超过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

“我们今年大概是70个亿的研发投入,为了冲出淘汰赛,进入全明星赛,不做这个投入根本走不过去。”何小鹏表示。

在进入“全明星赛”之前,小鹏汽车做了两手准备。除继续进行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外,小鹏汽车还推出了AI代驾功能。

AI代驾是小鹏汽车向消费者提供的一项满足“个性化体验”的新功能。这一功能与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有所区别。基于自主学习能力,AI代驾仅需一次学习,即可生成定制化的驾驶路线,为用户提供覆盖全程的智能辅助驾驶体验。单个用户最多可存储10条记忆路线,每条路线最长100km。

“AI代驾是通过学习你的习惯,把(驾驶)体验做到更好,在真正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出来之前,用户还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体验,所以我们推出了拥有一定程度个性化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李力耘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帅国经济观察报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报道产业转型、车企动向等,对造车新势力、国内品牌关注较多,擅长现场采访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