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从小性格内敛、话不多、不擅长表达,总是觉得自己说错话,和别人聊天容易紧张,常常贬低自己或者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不要老是想着改变自己的性格或者总是觉得自己很蠢,自己不好。

它只会让你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越来越糟糕

世界首富马斯克小时候的性格非常内敛,他说他父亲对他的教育也很负面,在南非时常常被校园霸凌,是个孤僻、惧怕社交的人。

但现在他已经获得了难以置信的进步,甚至可以在万人科技园区里公开演讲。

他给内向、老实、不会表达者的建议是:

“如果你不喜欢社交,感到自己举止不自然,你开始想自己看起来是不是很蠢,这点非常不好。你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如果你紧张了,不要想着‘我不要再紧张了’,这不管用。你应该把注意力多放在对方身上,你得把注意力往外发散,问对方问题,倾听对方的回答。当对方说了什么有意思的或者你听不懂的,就问对方问题。人们喜欢被问问题,因为这样他们就知道:你在认真地听,人们最喜欢被倾听。”

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

倾听,是一种力量,一种给予他人温暖的方式。

多倾听,引导话题使对方聊自己

这点特别适用于社恐,如果你不愿意聊自己,引导话题使别人说他们的故事。

比如说,我看你电脑壁纸是xx电影的截图,你也喜欢那部电影吗?

这时候别人可能会说,xx电影怎么怎么样。

然后你只需要适时地点头、微笑或说“是的”、“我明白了”等话语,让对方知道你在关注他。

不要急于打断对方或给出解决方案,让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即使对方说的内容你不感兴趣或不同意,也要保持耐心。

安静地倾听对方的话题,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对方说更多,并且你会发现对方对你敞开心扉时,你的话匣子也会被打开……

倾听他人,意味着你在真正地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所以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发现与人关系的距离变得更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问别人问题

遇到比你成功的人,不要害怕别人觉得你不懂而不敢开口问问题。

反而问对的问题或询问他人意见,对方会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这样别人就更愿意帮你。

自信是向上社交的第一前提,平视对方不看低自己。

不要把对方想得太高或太低,用平常心去对待每个人。

但提问题时也需要警惕,不要直接提问而不经过任何的问候或者准备。

一些很显而易见或者明明百度都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先自己寻找解决方法,而不要习惯性开口就是要别人现成的答案。

要带着自己的思考,这也是尊重别人的时间,提高你问问题的效率

比如低情商方式:

“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高情商方式:

“你好,请问能告诉我一下这个单词在这篇文中的意思吗?我查了百度翻译,但还是不太懂具体的用法以及语境中的意思。”

学会高情商式提问,具体化描述自己的问题,带着自己的思考结果,询问对方有没有时间,考虑对方是否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

等对方回答后再及时表达对对方的感谢,也顺带和别人留言,你之后也可以给对方提供的帮助,有来有往合作共赢。

多走出去社交

长期宅家的后果,就是失去灵性,变成彻头彻尾的呆子

让自己站在红绿灯路口或者人特别多的地铁口,认真感受来往的人流。

你会发现每个人其实都只抱着手机,没有人会留意到你,和人交往也没什么的。

聚会你要是不知道怎么聊天就默默吃东西,可以不用刻意逼自己去开启话题,有人跟你聊天你就简单回两句就好,先让自己试着融入/扩大社交圈子。

也可以去演讲、参加比赛、去拓宽自己的朋友圈。

在社交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就努力提升,转变观念

长期自己呆着的人,懂的多用的少,出去链接的少的话,能量碰撞的就少。

人是一面镜子,照出去弹回来才能成为你。

稻盛和夫说:“人必须出门,必须社交,必须去体验不同的事物,见各种各样的人脑子才会思考,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在活着。”

多接触新鲜事物,多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你会明白到很多不同的人生见解。

长期这样练习以后,你会发现你的社交能力蹭蹭蹭地提升,大家也会越来越喜欢和你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