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泰国曼谷邮报的一则报道在中泰两国引起了广泛关注。报道称,泰国皇家海军已决定取消早前向中国订购的一艘潜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决定不仅令人意外,更在两国军工贸易领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毕竟,这艘潜艇自2017年中泰双方签署正式引进协议后,已经历了长达七年的建造过程。

七年的时间,对于任何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来说都是一段不短的时光。这期间,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共同期待着潜艇的交付与启用。然而,就在此时,泰国海军却突然宣布取消订单,这无疑给双方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深入剖析这一事件,我们会发现,泰国海军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多重因素的考量。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艘潜艇的订购背景。2017年,泰国周边国家的海军装备不断升级,拥有先进常规动力潜艇的国家不在少数。

这使得泰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急需提升自身的海军实力。然而,泰国自身并不具备建造潜艇的能力,因此向中国求购成为了最佳选择。

当时,中泰双方签署了一份价值135亿泰铢的潜艇订单,并计划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继续增购。这一决策在当时被视为是权衡利弊后的最优选择。与向其他国家购买潜艇相比,中国的S26T潜艇不仅价格更为优惠,而且中方还提供了全方位的售后服务,包括潜艇人员培训、保修和配件供应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在潜艇建造过程中,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原本泰国方面要求潜艇配备德国制造的MTU396柴油发动机,但德国公司却突然拒绝向中国提供该发动机的授权。这一变故成为了泰国取消订单的直接原因。

尽管中方迅速提出了替换方案,建议使用性能相当的国产CHD620型柴油发动机,并承诺提供额外支持,但泰国海军在此后的行动中却显得犹豫不决。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发动机问题外,还与泰国国内的经济变化有关。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泰国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旅游业作为泰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疫情中遭受了巨大损失。这使得泰国政府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难以继续承担潜艇引进计划的费用。

对于这一决定,我们应保持理性态度。虽然泰国海军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契约精神,但考虑到其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我们也应给予一定的理解。毕竟,在国际合作中,相互理解和包容是维系关系的重要基石。

至于那艘已经建造了一半的潜艇,其实不必过于担心。这艘S26T型潜艇作为中国专为出口设计的外贸型潜艇,在技术和性能上都具有一定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与其他有需求的国家进行协商,寻找合适的买家。同时,也可以考虑将这艘潜艇进行改装后留作自用或用于其他用途。相信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这艘潜艇必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