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录取依据是省排名,因此各地区因为教育环境不同,最低录取分数也有较大的差距。相对来说,教育资源最发达的北京、上海录取分数线最低,这也成了最让外地考生意难平的地方。

按理说,教育水平高的地方,学生应该学习成绩更好,高考录取分数线更高才对。为啥教育资源最发达的北京反而考试题相对更简单,录取分数线也不高呢?这未必是因为北京高考录取比例高,竞争难度小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地生考入清华后才知道,北京学生和外地生的区别不是一星半点

小雪出生在河南农村,从小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去北京上大学,还要上最好的大学。为此她不惜放弃了一切休闲娱乐活动,不参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任务,一心只为高考。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小雪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小雪从小就没离开过家乡,也没去过大城市,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感到自卑,反而有很强的优越感。因为她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要比绝大多数同学还要高,尤其是北京本地的学生,成绩能相差近100多分。

在她的印象里,北京学生凭借地域优势才能上清北的,他们的实力不如外地考生。直到大一开学后发生的几件事,让小雪颠覆了认知。不可否认的是,外地考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但是北京等大城市的学生综合能力、知识积累、学识眼界、动手能力都更胜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交流小雪才知道,北京学生向来没把高考当做唯一的学习目标,而是从小就参加各类兴趣班和能力提高班,除了学业以外都有自己的优势。他们不会埋头学习,而是在高效学习的基础上,运动休息互不耽误。

相比之下,外地考生显得只会学习和考试,除了成绩以外一无是处。不参加活动影响保研,参加活动成绩就下降,这让小雪这样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反倒是大城市来的学生更加游刃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成绩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率先实施素质教育,这些地区有发达的经济和充足的教育资源做基础,提高了学生升学的下限,也就更有恃无恐的可以大胆尝试素质教育。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没有这样的条件,学生为了出人头地必须先在高考拿高分,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不同的教育环境导致高考无法全国一盘棋,只能教育水平大致相同的省份采用同一套考卷和高考模式,录取分数线也是各省不一,北京上海更是自主命题,这才能更彰显高考的公平性。让一部分学生先接受素质教育,其他省份再慢慢实现逆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可否认的是,以高考为唯一学习目的的模式,与注重素质培养淡化分数的教育模式,学生的成绩也是不同的。前者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提高分数,却无法提高能力,课本上的知识不会应用到实际,换个出题方式学生可能就无从下手了。

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可能考试成绩并不占优势,但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养高,这在上大学以后才能逐渐显现出优势。未来在科研方面和工作岗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要是单纯根据高考成绩评判学生的能力,便会出现小雪一样用井底之蛙来自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为“小镇做题家”并不丢人,笑到最后才是人生赢家

近几年网络上对“小镇做题家”有很大的恶意,觉得这些学生只会学习应对考试,别人都是科学家、艺术家,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有“做题家”,对社会来说毫无用武之地,难怪毕业即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对于偏远地区乃至高考大省的学生来说,成为“小镇做题家”并不丢人,毕竟各省教育环境不同,要是盲目效仿北京的教育模式,可能连普职分流都无法通过,何谈考名牌大学之事。起点低不是原罪,笑到最后才是人生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也要意识到素质教育才是大势所趋,不能完全效仿北京但也完全否定素质教育,认为那些都是在浪费时间。还是应该将二者做到有机结合,权当是休闲放松。利用休息时间,适当培养一样兴趣爱好,养成爱阅读、爱锻炼的好习惯,有机会就参加研学开拓眼界弥补短板,这样就能避免成为只会做题的高考机器。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北京学生和外地生的差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