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蒋经国临危受命,亲征上海“打虎”,在当时闹得是沸沸扬扬,人心惶惶。就在世人对他寄予了厚望,认为他必定会在上海善战铁血手腕,成功整肃上海的贪腐和金融市场时,他却灰溜溜地回了南京,这次轰轰烈烈的“打虎”行动,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关于蒋经国“打虎”失败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之谜,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是他将刀子架在了孔家大少爷孔令侃的脖子上,触怒了宋美龄,才落得了个铩羽而归。

这一种说法或许是一个直接原因,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蒋介石和宋美龄没有斗过孔祥熙一家,孔家大少爷孔令侃仅凭一封40余字的书信,就将蒋介石和宋美龄给治的服服帖帖的。

那孔令侃这封信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为何会让蒋介石和宋美龄忌惮不已呢?蒋经国的“亲征打虎”该如何来评价呢?

01、太子爷临危受命,御驾亲征上海。

1948年酷暑盛夏,南京黄埔路蒋介石宫邸。环绕着红墙黄瓦,古色古香的书房,全副武装的总统侍卫官们列成了警戒线,笔直地站立在炽热的烈日下。从他们阴郁的神情可以看出,阴影笼罩在他们每个人的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房里,国民党政府的最高决策人正在研讨,决定着“党国”的生死大计。脸色铁青的蒋介石,时而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时而站起来,双手反剪,假牙咬得格格直响:“娘希匹,糟透了,糟透了…… ”

国府行政院长翁文灏,财政部部长王云五,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还有全国军队政工总督导官蒋经国,诚惶诚恐的垂手侍立于一侧,额上冷汗涔涔。

此时,蒋介石在军事上是节节失利,仅在过去一年间,国军就被歼灭了152万人;解放军在东北、山东和陕西收复了大量失地,雄师已垮过黄河 、渭水,深入到长江以北的国统区。

就在最近几天,山东的王耀武,东北的郑洞国和廖耀湘等人的十万火急的求救电文,象讣告一样地飞到了蒋介石案头。济南、长春、锦州、沈阳等地,已被解放军围得如同铁桶一般,易帜只是早晚而已。

随着内战的失利,蒋介石的“枪杆子的财政”在加速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蒋介石政府的内战军费开支高达100万亿法币,而蒋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仅17万亿法币,于是就造成了830000亿以上的财政赤字,而这一窟窿则“全靠印刷机来弥补”。

按照宋子文所说,蒋政府财政部在上海有5家大印刷厂,一分钟就能印刷1600 万元法币,可即便是日夜不停开工,但仍然不够用,还要到英国和美国去印,用飞机运回来马上投入流通。

这样的操作最终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加之官吏贪污勒索,奸商投机倒把,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民变蜂起”,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窗外,吼声如雷,渐渐由远而近,震得窗玻璃索索直抖动。南京市各大专院校师生“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示威游行队伍,正浩浩荡荡通过黄埔路。他们高呼着口号——

“大官大贪,小官小贪,贪到最后,百姓死完;你做你捞,我做我捞,捞到最后,地无寸草……”

正绕室狂踱的蒋介石猛地站住了,他心里清清楚楚:“民为水,君为舟,载舟覆舟,水也。失民心者失天下。”他不甘心,他要背水一战,这段时间,他想得很多:何以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如何才能起死回生呢?

这时,一直盘缠在蒋介石心头的那个“好主意”,已经渐渐谋虑成熟,他觉得已到了非付诸实施不可的时机。他避开了军事和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仅仅认为只要改革币制,同时严厉打击贪污和投机倒把,就能收回失去的民心,坐稳江山,而且他还想到了传世。

这“阿Q”式的自我安慰,对败局已定的蒋介石来说,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端起茶几上那只精致的景德镇瓷杯,呷了一口白开水,只觉得一股清凉直透丹田肺腑,长长地舒了口气,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翁院长,王部长,金元券印得怎么样了?”

“报告总裁,印得差不多了,只是……”翁、王二人面面相觑,又瞅瞅蒋介石,连忙掏出手帕擦擦额角上渗出的冷汗,乘机把已把口边的话强咽了下去。

“只是……”的下文,蒋介石心里实在是再明白不过了:在国际国内财政收入极不平衡,经济状况无任何好转,政治上无法安定统一,又无十足准备金的情况下改革币制,发行新币,是铤而走险;至于打击贪污和投机倒把,那更是谈何容易啊?

在跟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数次恳谈密商之后,蒋介石最终下定了决心。今天召见要员,就是为了正式宣布他的决策。

“好,现在我宣布!”蒋介石突然站起来,一脸怒气,一字一顿:“一、从8月19日起,发行金元券。二、限期收兑私人持有的黄金、白银、银币与外汇,于9月30日前兑换成金元券,违者严办!三、限期登记本国人民存放外国的外汇资产,违者制裁!四、整理财政并加强管理经济,以稳定物价,平衡物价,平衡国家总预算和国际开支。成立‘行政院上海区经济管理督导员办公室’任命俞鸿钧、蒋经国为正副督导员。”

翁、王、俞明知此举前途叵测,但也只有唯唯诺诺。

“还有一点,从今天开始,上海市政府、市警察局、警备司令部等单位归经国统一指挥,以加强经济管制。万望诸位前辈多多辅佐,同舟共济!”

“诸位,”蒋介石清了清嗓子,声调突然提高了:“党国存亡,在此一举,务必好自为之……”蒋介石说完后,目光灼灼地扫过众人,最后停留在蒋经国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外貌和体形上看,蒋经国更多的是像他的生母毛氏。他没有父亲的高颧骨、直鼻梁、薄嘴唇和瘦挑精干的身材,却有着母亲的方圆脸盘和敦实的中等身材,他和父亲的相似处在眉眼和神气上。

“只要对国家有利,我个人甘担一切风险,随时准备牺牲。请总裁放心!”迎着蒋介石的目光,蒋经国跨前一步,挺直了腰身。

蒋介石从来不肯承认他手下的人腐化低能,此时眼见大势已去,再也不敢掉以轻心,只得派太子亲征。蒋经国此时也是踌躇满志,渴望大显身手去扶持倾颓的蒋家王朝。他明白父亲对他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企望:凭借尚方宝剑去建立权威,准备袭位接班。

1948年8月20日清晨,蒋经国亲自率领“行政院戡乱建国大队”“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青年会联谊会”等亲信组织的大批人马,浩浩荡荡抵达上海,杀气腾腾掀起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经济大风暴。

02、太子爷雷厉风行施展铁血手腕。

夏季的台风,在上海滩的高楼大厦和里弄贫民窟间肆虐穿行。风声混同着高音喇叭中传出的蒋经国那略带宁波乡音的豪言壮语,在空中震荡。蒋经国刚抵上海,就给上海的商人们下了“哀的美敦书”。

此时,广播中传出的,纸片上印刷的,全是蒋经国的演说词《上海何处去》:“我们相信,为了要压倒奸商的力量,为了要安定全市人民的生活,投机家不打倒,冒险家不赶走,暴发户不消灭,上海人民是永远不能安定的!上海许多商人,其所以能发横财,是由于他们拥有本店制造的两个武器:一是造谣欺骗,二是勾结贪官污吏。做官的如与商人勾结,政府更加倍地惩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经国双手叉腰站立在外滩中央银行大厦的高层楼房里,从宽大的落地窗里俯视着大上海,俯视着人行如蚁的南京路,俯视着波光潋滟的黄浦江。

黄浦江蜿蜒东去,一直流进了苍茫深处。“久违了上海,久违了黄浦江……”蒋经国喃喃自语,往事涌上心头。

他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他第一次到上海是1922年3月,他奉父命由浙江奉化溪口家乡,转学到这里读书。来时考入万竹小学4年级,第二年又考入浦东中学。也正在这时,父 亲终于结束了在上海交易所做投机生意的生涯,到广州去投奔了孙中山先生。然而,父亲爱子心切,几乎每隔10天半月都要来信谆谆教诲:一定要多读《孟子》和《论语》。

当时的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早已是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台风中心”。宣传共产主义 的《响导》《新青年》;鼓吹新文学的《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报刊,正在这里大量传播发行;工人运动正在这里兴起,少年蒋经国发现父亲的教诲与时代的潮流竟是如此截然不同,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违背父亲的意旨,但却在思考探索。

带着这种矛盾心理,蒋经国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他和同学们一道走出校门,参加上海工人、学生、商人在租界联合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贴标语、撒传单、振臂高呼爱国口号。

但令蒋经国万万没想到是,他会因参加“五卅”运动而被学校开除,罪名是“该生行为不轨”,因此他不得不离开上海到北平去。在离开前夕,他还特意跑到黄浦江边大喊了一声:“上海,我还要回来的…… ”

1925年10月,他回到了上海,那是奉父命到苏联孙中山大学留学,轮船从广州出发,途经上海,停留了十几天。一别3年,上海无甚变化,只是黄浦江上的外国旗更多了。轮船驶出吴淞口时,蒋经国频频回首,还是那句话:“上海,我还要回来的……”

在蒋经国前往苏联前,已身为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校长的父亲一再叮咛:“天降大任于斯人,学成速归来……”那一年,他正好15岁,还是一个纯粹的热血少年。

此番归来,上海依旧,但蒋经国已今非昔比了。他把眼光从黄浦江上收了回来,坐到了那张坚实的办公桌后面,龙飞凤舞签署了第一道通告全市的命令:“凡违背法令及触犯财经紧急措施条例者,商店吊销执照,商人送刑庭法办,货物没收!”

蒋经国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管制物价,规定所有商品,必须停留在8月19日的市价上,即官方所谓的“八·一九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金管局、警察局、警备司令部稽察处、宪兵及江湾、沪宁路、沪杭路警察分局一起出动,对全市的市场、库房、水陆空交通场所,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查,审查账目,查封仓库,勒令金融界、工商界人士带头交兑黄金、外币、外汇。

上海全市几天内成立了11个“人民服务站”,蒋经国给他们的任务是“接受告密”。那个到台湾后荣升上将和总政战部主任的蒋经国的心腹爱将王升,发表了《告上海青年书》, 更是选拔了12339名青年,分组成20个大队,配合军警行动,喊出的口号是“只打老虎,不拍苍蝇”;“打祸国的败类,救最苦的同胞”;与蒋经国高喊的“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的口号相呼应,成为传诵一时的格言。

第一个被蒋经国铁腕扼杀的,是财政部秘书陶启明。陶启明在上海滩也是位有后台,有背景,玩得转的人物,他利用职权泄露经济机密,串通商人抛售永纱股票投机,牟取了巨额暴利。他的罪行被蒋经国手下侦破后,蒋经国二话不讲,朱笔一挥:枪毙!陶启明立时死于非命。

接着送命的,是上海警备司令部经济科长张亚尼和稽查处第六大队长戚再玉。罪名是贪污勒索。

因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被处死的,有后来的“行政院”长孙科的经纪人、大富商王春哲。被捕入狱的有巨商大贾64人,包括蒋介石的师兄弟杜月笙的三少爷杜维屏。

有位鞋帽公司的老板因标价超过了“八·一九”前的价格,被蒋经国手下查获,当即罚款1000元金元券。这位老板故伎重演,托人拿了份重礼去向蒋经国求情。端坐在办公桌后的蒋经国连屁股都没抬,微微一笑,两手一伸:“好,看我给你这个面子,再加罚2000元,你马上给我拿来!”这位老板只好乖乖遵命,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他已亲眼看到几个同行因与蒋经国手下顶撞,当即都被拉出店铺,拖到街中间当众枪毙。

在蒋经国的铁腕紧扼下,搞囤积的大户,玩套汇的老手,摔跤的摔跤,坐牢的坐牢,市面上的物资供应均受严厉的检查登记,终于把物价勉强守在了“八·一九”阵脚。这在当时“有金条就有理,有法币就可以无法无天”的上海,可以说是空前的奇迹。

经此一役,蒋经国的权威迅速建立起来了,外国记者把他形容为“中国的经济沙皇”,中国人则称他为“雍正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民们被花言巧语和表面现象所蒙蔽,更慑于赫赫威势,怕遭横祸,不得不把仅有的一点黄金、外币,折合3百万元法币兑换1元金元券。在限期1个月里,银行门前是人流如潮,争先恐后,仅上海中央银行就收兑黄金、白银、外币共值美元37300万元。

“经国干得好!再接再厉!万事开头难,勇者不难,智者不难,就照这样干下去……”在蒋经国开始行动的最近几天,蒋介石虽人在南京,但心在上海,全神贯注看蒋经国的一举一动,几乎每晚都从南京跟蒋经国通话。

财政部部长王云五认为胜利在握,在出席立法院的质询会时,竟沾沾自喜,大言不惭:“今后币制稳定,物价自可稳定,预算即可平衡。”

于是,1个月的兑换期限告满,蒋介石宣布再延期1个月;原来规定金元券发行不得超过20亿元,蒋介石一下就把它提高了10倍,达200亿元。

然而,蒋介石还是高兴得太早了,蒋经国笑得也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