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渡江战役之后,解放军短短几天就占领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经过短暂的休整,各部继续南下,距离上海越来越近。

考虑到战火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上海又是远东的大都市,中央考虑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上海问题,而其中关键的一环,是要策反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

汤恩伯不是出身于黄埔的将领,与蒋介石没有“师生之情”,一路走来,除靠自己的努力外,还要仰仗于老长官陈仪的提携。两年前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整编第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身为战役指挥者的汤恩伯被蒋介石撤职,最后还是在陈仪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出。

而陈仪,当时已被我地下党争取,同意帮助策反汤恩伯,但因为汤恩伯背叛了陈仪,策反失败,继陈仪之后,党中央又派出几位得力干将,均告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久之

上海地位特殊,中央一直没有放弃对汤恩伯的策反,最后决定起用潜伏在汤恩伯身边的红色特工、蒋介石唯一的“女婿”陆久之。

陆久之在汤恩伯身边担任少将参议,深受汤恩伯的信任,可以自由进出汤公馆,中央会启用陆久之,也是考虑到这个特殊的身份。

但蒋氏父子也害怕汤恩伯会“反水”,亲赴上海坐镇,在蒋介石的压迫下,陆久之最后也没能策反成功。

军统特务头目毛森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证明陆久之是潜伏在汤恩伯身边的地下党,陆久之的身份早已暴露。在上海解放前夕,本想将其“除掉”,但考虑到他是蒋介石的“驸马爷”,又是汤恩伯的亲信,迟迟不敢动手,在征询汤恩伯意见时,汤恩伯或许是考虑到过去的交情,主动“担保”陆久之没有问题,毛森最后只能看着他前往解放区。

那么,蒋介石的女婿是如何成为红色特工的呢?陆久之是如何娶到蒋介石的女儿的?

红色特工陆久之

陆久之是一个官二代,父亲陆翰是湖南财政厅的厅长、五省联军总司令部军法处的处长,深得孙传芳的信任。陆久之是长子,按照陆翰的设想,想让陆久之“子承父业”,待其长大后,安排到政府从政,以他的关系,陆久之的仕途将会顺风顺水。

虽然衣食无忧,但陆久之却不是一个纨绔子弟,不愿意在豪宅中当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在读中学期间就喜欢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籍,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进步思想不仅影响着陆久之本人,他还传播给了父亲。

陆久之知道父亲有一个习惯,上厕所时喜欢随手拿起报纸或者杂志翻翻,陆久之事先在马桶边放了一本《新青年》等进步杂志,父亲也会看,久而久之,也不再干预陆久之的事。

在国共合作时期,陆久之在上海结识了地下党蔡叔厚,在他的引领下,阅读到了更多的进步书籍,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后来与蔡叔厚一起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名叫“绍敦电气”的公司。在外人的眼里,绍敦电气只不过是上海万千企业中,不起眼的小公司,但实际上却是上海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周恩来、叶剑英等都曾来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青年》杂志

因为陆久之善于动脑,而且机敏,上海总工会还缺个联络人,徐梅坤认为陆久之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就将其调到上海总工会,担任周恩来的联络人,在这些人的领导下工作,陆久之受益颇多,觉悟一天天地在提高。

自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蒋介石就开始暴露了“野心”,准备寻找一个机会打击共产党,独揽大权,实行独裁统治。1927年,在上海工人的帮助下,北伐军轻而易举地进入了上海,但上海工人的武装力量也引起蒋介石的担忧,同时也认为“清党”的时机已到。

为了迷惑上海总工会,蒋介石进入上海后,亲自写了“共同奋斗”的锦旗,派乐队敲锣打鼓地送到工会,当时这面锦旗就是陆久之亲手接过的,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蒋介石却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他还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后来却会成为他的“岳父”。

形势非常地严峻,上海的党组织认为,应该派出几个得力的干部,潜入敌人的内部刺探情报,因为陆久之本就出身于官僚家庭,利用这个背景潜入比较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陆久之就忍辱负重,背着叛徒的骂名打入了国民党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

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仍坚持在白色恐怖之下的上海秘密办公,虽然上海地下党行动隐秘,但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特务的眼线,有时难免会暴露踪迹,但因为陆久之就潜伏在国民党上海的特务组织内,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情报。

一次,陈赓到上海治病时被发现,特务派人准备去逮捕,陆久之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传出,陈赓得到及时的转移。还有一次,特务发现了党中央最高负责人向忠发的住址,也是准备去搜捕,陆久之再次将情报送出,向忠发得以脱险。

接连地扑空,特务高层认为一定是内部有人通风报信,否则怎么会屡次失手,并很快就查到了陆久之的头上,但也只是怀疑,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最后只将陆久之开除。

党组织考虑到陆久之的安全,让其到广东的叶剑英家中避难。叶剑英认为,陆久之的身份并没有暴露,而且又有官僚的背景,可以继续回到上海开展地下工作。叶剑英委托担任过孙中山秘书的连声海,将陆久之介绍到上海招商局做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

虽然陆久之已为党工作了多年,但仍还不是党员,过去他曾向周恩来提出过入党的要求,但周恩来则认为,以陆久之的身份,入党比不入党更重要,不入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1929年,日本共产党总书记佐野学从苏联准备经上海回国,陆久之奉命保护佐野学的安全,因为佐野学对外的身份是早稻田的教授,在陆公馆住了一个多月没有出现问题,但后来上级组织协助转移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走漏了风声,佐野学在闸北被捕,受到这件事的牵连,陆久之也被迫前往日本。

陆久之在日本留学了七年,在这期间,曾担任过上海《申报》驻东京的记者,陆久之利用这个公开的身份,结交了不少日本军政界的人士。后来,陆久之的父亲好友许世英出任驻日大使,出于对陆久之的照顾,任命他为大使馆的专员。

全面抗战爆发后,陆久之回到了国内,利用之前在日本的关系,到上海打进了与日本海军有密切往来的海安公司,担任经理;当时日本对从上海前往苏北、青岛的船只盘查得很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上海

苏北新四军、山东的八路军物资匮乏,虽然这些物资上海都有,但都运不出去,例如蜡烛、火油、布匹等物资要运输,必须要有日本海军经理部的许可证,因为海安公司与日本海军来往密切,陆久之搞到了许可证,将大量的物资运往根据地。

不久后,日军情报部门发现了陆久之的异常,将其关进了日本宪兵队严刑逼供,陆久之始终只承认是生意上的疏忽,不承认与共产党的关系,因为日本一时查不出证据,加上在日本朋友,时任日本海军武官古川时太郎的说情,陆久之被无罪释放。

抗战胜利后,过去帮日本人做过事的人都惶惶不可终日,花重金找接收的国民党大员,购买倒填日期的“委任状”,陆久之也属于“大汉奸”的范畴,但他却不慌不忙。

当时负责“接收”上海的是国民党第三方面军的司令汤恩伯,汤恩伯与陆久之的关系非常好。

汤家与陆家可以说是世交,早年汤恩伯不得志时,是陆久之的父亲将其推荐给陈仪,这才得以辉煌腾达,汤恩伯对陆家十分地感激,上海光复后,马上就任命陆久之为第三方面军少将参议,陆久之也利用这个机会,潜伏在汤恩伯身边,获取了大量的军事情报,也是在这个时候,陆久之遇到了蒋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与众将领